周成王元年:幼主即位,周公摄政

发布时间:2025-10-21 18:40  浏览量:1

周武王一走,年纪轻轻的周成王就接了老爹的班,当上了周朝的天子 —— 也就是公元前 1042 年的事儿。这年啊,西周刚把天下从商朝手里接过来没几年,周武王姬发还没来得及好好歇口气、享几天太平,就突然一病不起,没熬多久就走了。他这一走,可把烂摊子扔给了小太子姬诵,也就是后来的周成王。那孩子当时才 13 岁,搁现在就是个刚上初中、还得让家长送校门口的半大孩子,连朝堂上的规矩都没认全呢,哪懂什么管天下、压诸侯的门道啊?站在那比宝座的扶手高不了多少,一瞅见底下黑压压的大臣,眼睛都怯生生的,攥着衣角的手都在轻轻抖。

你想啊,天下刚换了主子,殷商那些旧贵族还没彻底服软,藏在暗处磨爪子呢;好些诸侯虽说表面上对着周王室磕头,背地里都在打小算盘,私下里凑一块儿就嘀咕:“这么个小天子,能镇得住场子吗?万一乱起来,咱们的封地可就保不住了!”

这时候最急的是谁?是武王的四弟周公旦。周公跟武王打小一块儿摸爬滚打,后来又一起扛着刀枪打天下,兄弟俩好得能穿一条裤子。武王咽气前,拉着周公的手,眼泪都快下来了,把小成王和整个周家的基业都托付给他,说:“老四,哥不行了,这孩子和天下,就交给你了。” 周公当时就红了眼,拍着胸脯保证:“哥你放心,有我在,绝不让周家的东西丢了!” 现在武王走了,看着小成王那可怜劲儿,再想想外头的风声,周公夜里都睡不着觉,翻来覆去的,心里跟压了块磨盘似的沉。

有天早上,镐京的朝堂刚开了门,周公看着底下乌泱泱的大臣,又瞥了眼旁边坐着的小成王 —— 孩子正偷偷抠宝座的雕花呢,明显没心思听议事 —— 他深吸一口气,散朝后就把几个心腹大臣拉到偏殿,压低声音说:“现在这情况,要是等成王长大再掌权,诸侯说不定早反了,殷商旧部也得趁机闹事儿,咱们周家这刚打下来的江山,就得给折腾没了!成王还小,我只能先替他把朝政扛起来,等他懂事了、能独当一面了,再把权力还给他。”

这话没传出去几天,就有人不乐意了 —— 是武王的庶弟召公奭,就是后来封在燕国、留下 “甘棠听政” 名声的那位。召公是老臣了,跟武王、周公一起打天下,为人直来直去,眼里揉不得沙子。他一听说周公要 “代行天子事”,还穿上了只有天子才能穿的、绣着龙纹的礼袍处理朝政,当时就急了。从自己的封地连夜骑马往镐京赶,一路上马不停蹄,衣裳被风吹得打了结,脸上全是土,一进周公府就抓住周公的胳膊,嗓门都拔高了:“老四!你这是要干啥?武王把孩子托付给咱们,是让咱们帮着他、护着他,不是让你把权力攥在自己手里啊!你现在穿天子的袍子、管天下的事儿,外头都传你要篡位了,你对得起地下的武王吗?对得起咱们兄弟一场的情分吗?”

周公一看召公急得脸都红了,额头上还冒着汗,就知道他是误会了,赶紧把他拉到内室,又嘱咐下人别让人进来。他从床头的木箱子里小心翼翼翻出个布包,打开一看,是武王临终前亲笔写的遗诏,上面的字还带着墨香呢,清清楚楚写着 “若太子年幼,周公旦可代摄国政,待其成年还政”。周公又拿出边境刚送来的急报,指着上面的字给召公看:“二哥你瞅瞅,管叔、蔡叔已经在东边到处造谣,说我要对成王不利,还偷偷跟殷商的旧部来往,眉来眼去的,指不定在憋什么坏水。我要是不先把权拿过来稳住局面,等他们真反了,咱们怎么对得起武王的托付?怎么对得起周家的列祖列宗?”

召公捧着遗诏,手指头摩挲着上面的字迹,又看了看急报上的印章,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子,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是我糊涂了,光想着权力的事儿,没顾全大局,错怪你了。你别往心里去,往后我跟你一起,好好辅佐成王,绝不让那些小人钻了空子!” 俩人说着,就走到武王的牌位前,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约定好以后不管大事小事,都商量着来,一起给小成王撑好这个场子。

可这边刚把召公的气顺下来,那边又出了岔子 —— 武王的三弟管叔鲜、五弟蔡叔度,本来是武王派去东边监视殷商旧主武庚的,就是史书上说的 “三监”(还有个霍叔处,管叔、蔡叔是主力)。这俩人本来就觉得自己比周公大,论辈分、论功劳,都觉得自己该有份辅政的权力,结果周公占了头份,他俩心里早就不服气了。一听说外头传周公要篡位,俩人跟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揣着一肚子怨气,偷偷摸摸跑到武庚的封地殷邑 —— 就是现在河南安阳那儿,当年商朝的老窝。

武庚是谁啊?是商纣王的儿子,本来就不甘心商朝灭亡,天天盼着能把江山夺回来,就是没机会。现在见管蔡俩人手握兵权、主动找上门来,他立马就热络起来,赶紧让人端上酒肉,拉着俩人的手嘘寒问暖。管叔喝了口酒,把杯子往桌子上一墩,大声说:“周公那小子没安好心,要夺成王的位!咱们联合起来反了他!到时候你恢复你的商朝,我和蔡叔在东边当王,谁也别管谁,多痛快!” 蔡叔也在旁边帮腔,拍着胸脯说:“对!咱们再联络南边的淮夷、徐戎那些部落,他们本来就不服周人,咱们人多势众,保管能把周公那小子打趴下!” 武庚一听,眼睛一下子就亮了,手指头在桌子上敲得哒哒响,当场就拍板答应:“行!就这么办!我这就派人去跟淮夷、徐戎联络,等开春暖和了,咱们就一起出兵,先把镐京打下来!”

你琢磨琢磨,这成王元年才刚开头,小天子还没在宝座上坐热乎呢,一边是周公和召公忙着在镐京稳住朝局,又是安抚大臣又是盯着边境;一边是管蔡和武庚在暗地里搞小动作,拉帮结派准备造反。这天下啊,就跟个刚搭好的戏台子似的,锣鼓都快敲起来了,眼瞅着就要开锣唱大戏了。不过话说回来,也亏得周公当时敢挑起重担,要是他当时怕人说闲话、不敢掌权,真等管蔡他们闹起来,周家这刚打下的江山,说不定真就保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