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实务”刊发郗会锁署名文章

发布时间:2025-10-24 08:58  浏览量:3

在衡水中学,社团活动早已不是课堂之外的“点缀”,而是成为了培育学生综合素养、助力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近日,学校党委书记郗会锁在《中国教育报》分享的社团建设经验,深度揭秘了衡中如何以科学机制为支撑,让社团成为学生成长的“第二课堂”,让每一份热爱都能找到生根发芽的土壤。

完善机制激发学生社团动能

优质的社团活动离不开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支撑。衡水中学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核心,构建起“目标导向、内容融合、实施规范、评价多元”的社团课程体系,让社团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在课程目标上,充分考量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结合社团特点制定了差异化目标,如科技类社团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社科类社团则致力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与批判性思维等。在课程内容上,将地方非遗技艺、传统体育项目等优质文化资源转化为社团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参与中厚植文化自信、培育民族精神。在课程实施上,每年面向全校学生开展社团宣讲,依托智慧校园平台组织学生自主申报心仪社团,保证每名学生至少参加一个社团,实现人人参与、分类培养。在课程评价上,建立了“过程性评价+成果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的三维评价体系,以学生、教师、家长评价结果综合评定社团表现,形成“以评促建”激励机制。

学校打破传统校园边界,构建起“校内导师+校外专家+学生达人”的“三师联动”机制,形成强大育人合力。校内导师发挥专业优势,将学科知识与实践场景深度融合,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助力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知识理解、提升综合能力。校外专家带来前沿资源,学校邀请学生家长及社会精英进校任教,通过“家长进课堂”“社会导师制”等形式开设了内画鼻烟壶社、文物与考古社等一大批特色社团,真正将家长的职业优势、社会的专业资源转化为育人动能。学生达人激发主体动能,创新学生反哺机制,让乒乓球、声乐、数字技术等领域有一技之长的学生担任社团导师或助教,“以生带生”,实现双向提升。多元的师资结构,既保障了社团活动的专业性,又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热情。

品牌社团是学校社团建设的标杆与名片。我们坚持“一社一品、多社联动”,建成了一大批特色品牌社团,将社团建设从兴趣培养平台升级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立体化育人阵地。一方面,打造竞技类品牌社团,鼓励社团学生走出校门,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赛事,在高水平竞技中实现能力跃升。另一方面,丰富实践类品牌社团,建立“理论学习—实践调研—成果转化”育人机制,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社会价值。

衡水中学的社团建设实践表明,社团建设唯有遵循育人本质、融合时代需求、创新实施路径,才能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今后,学校将继续以社团为支点,撬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杠杆,让更多学生在社团中找到成长的方向与力量。

文物与考古社团

礼仪社团

3·3·3快乐思维训练社团

阅读演讲社团

国标舞社团

桥牌社团

魔方社团

跆拳道社团

篆刻社团

武术社团

多彩建筑社团

无人机航拍社团

咖啡社团

茶香社团

金话筒播音社团

漫画社团

长笛社团

普法社团

“我的青春我做主”心理社团

内画社团

畅游心理社团

奥尔夫音乐打击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