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账号复播,直呼:汉语言专业“大有可为”,背后什么逻辑?

发布时间:2025-10-25 04:00  浏览量:2

文|菊学姐,原创好文,欢迎转发分享。

28天前,张雪峰在全网被限制关注,当时网上一片唏嘘。

大概原因或许很多人都懂,因为他讲了太多比较极端的话,最典型的就是“文科专业都是服务业”,我说他的言论明显在贩卖焦虑,引来不少张雪峰的粉丝在评论区骂我。

但不可否认,他讲的有一部分的确是实话,帮助很多家庭避了坑,也算功德一件。

被限制关注时,张雪峰回应是账号问题,如今看来,的确是账号问题,而且大概率是账号内容问题。

这一猜测,我从他解封后的第一场直播得到了证实。

张雪峰复播之后,在直播间多次感谢观众,首场直播同时在线人数达4万人。

很多媒体报道说“张雪峰解封后,首次直播一改往日劝退文科的风格”,我觉得这是一个大大的误解。

虽然我也是个自媒体人,但是我非常痛恨媒体们惯用的一个小伎俩——断章取义。

其实真正听了这场直播内容的朋友都知道,他实际上评价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并没有评价整个文科行业。

一位家长询问张雪峰:“除了法学以外,文科还有没有更好的专业”。

而张雪峰首先问了家长一个问题:“是否要保留考公的机会?”

为什么他要强调是否需要保留考公的机会?原因很简单,正是考虑到大环境的因素。

很多人跟我一样,毕业时并不想考公考编,就想出去多尝试一下机会。比如:在企业上班太累了,或者说干着干着,公司倒闭了,那么这个时候还可以选择考公。

但问题是,考公得有岗位才行,否则报国无门,你想考也考不了。你想为人民服务,但人民不需要你这个专业!

最近,国考报名如火如荼。国家发布通告,38岁以下的本科生都可以考公,应届硕博甚至延长到了43岁。这一消息,不禁让很多不到38岁的人死了的心再次活了过来。

但是,很多人看完招考公告后,心直接凉了半截:没有岗位,报国无门啊!

所以,以结果为导向,想要辗转之后还能有考公的机会,要怎么操作呢?

张雪峰是这么建议的:“你就得在志愿表填写的时候,除了第一个法学以外,因为你们黑龙江是有调剂的,叫院校专业组报考法,所以说你法学下边得接一些专业,不能只报法学。

你如果报个法学是服从调剂,你就退档了,所以你的法学下边得接考公较大的专业。尤其黑吉辽、内蒙、宁夏这种院校专业组且教育资源,并没有像咱们这几个省份努力倾向的家长,一定要仔细听,当两个学校差不多,位次也差不多的时候,尤其文科,在咱们这个省招的人本来就少,那怎么办呢?

一定要去比较一下这两个学校除了法学以外,下边的专业、保护的专业,多的填在前面,保护的专业少的填在后面。

举个例子,一个学校它给你的几个专业:法学,然后第二个专业旅游管理,第三个专业英语,第四个日语。结果,这四个专业,你只有一个愿意报,然后你被调剂到其他三个,你都是不能接受的。但是另外一个学校,第一个专业法学,第二专业会计,第三个可以填审计,第四个你可以填其他的文科专业,比如汉语言。那就优先把这个学校放在上面,而不是把第一所学校放在上面。”

张老师还补充说,根据近几年招考公告显示,法学、财会、汉语言、思政、经济学是属于考公岗位比较多的专业。

他甚至还评价说:“汉语语言专业,在社会上就业,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它可以做网剧的编剧,可以做自媒体的文案,可以做非常优秀的销售,太多了,说不过来了。”

懂得都懂,这哪是夸文科啊?明明是在暗讽!

有网友调侃,张老师这次“学成归来”,谈吐都不一样了。

也有网友表示,根据他说的,反向操作就对了。

客观来说的话,他讲的很多的确是事实。文科除了考公考编,干其他任何工作其实都不太稳定,而且竞争激烈,道路相对来说会比较窄。

但是,我今天想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分析。实际上,很多人并不清楚流量的逻辑。

“文科都是服务业”、“文科大有可为”这两种观点都能上热搜,关键不在内容,而在表达方式。

从传播学角度看,张雪峰非常懂流量。他喜欢用简单直接“二元对立”的方式表达观点,让你非得站队。你赞成也好,愤怒也罢,都在贡献流量。

很多人以为他说的是“客观事实”,其实他说的是戳痛你情绪的事实

传播学里有个经典观点:“争议比道理更容易传播。”

他永远不讲复杂逻辑,而是提供一个简单但让人焦虑的答案: 文科难就业,选法学、汉语言文学保底。

你感到害怕,他就帮你给出“解决方案”。这就是自媒体最有效的逻辑。

久而久之,那些本该讨论的数据、趋势与个体差异,都被完全盖过去了。

我并不是完全否认张老师。他也确实帮助不少家庭避了坑,这点必须肯定。

但我更希望学生和家长明白:流量不是教育,观点不是结论。

一句“文科都是服务业”,会让很多学生失去原本擅长和喜欢的选择;

一句“文科大有可为”,也未必能换来真正的未来。

总之,请各位学生和家长擦亮眼睛。

菊以高洁会渊明,吾以文会友。曾是多年医学编辑的我,现为两只小棉袄的妈妈,每天努力码字,只愿为千万家庭带去专业、有趣、独特的教育观点。原创不易,你的认可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