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宏斌,一口气甩掉680亿债务!
发布时间:2025-10-25 22:09 浏览量:3
孙宏斌这一次,真的又一次做到了“极限操作”——一口气甩掉680亿债务!
最近,融创中国发了个公告,大意就是,其境外债务重组计划已获得大多数计划债权人批准。
这也意味着,融创境外债务将实现实质性清零。
说起来,这位地产圈里最有故事的男人,人生就像过山车,跌宕起伏从不缺戏剧性。如今,融创中国终于在债务重组这条泥泞小路上,看到了一丝曙光。
回头看看这几年,地产行业的日子,跟冬天的北风一样冷。债务违约、爆雷、重组,成了行业的“热词”。融创也没能幸免,2022年3月正式爆雷,紧接着各种债务展期、美元债违约,股票一停就是一年多。
最惨的时候当属2021年末,账面上有1.05万亿的总负债,可动用的现金还不到150亿,此时融创的资产负债率已经高达89.4%,距离90%仅一步之遥。孙宏斌真是躺在刀尖上数钱,压力山大。
外人都说,孙宏斌是“地产圈不死鸟”,但其实他自己也苦。为了救自家,甚至砸下了4.5亿美元的个人积蓄,还无息借给公司周转。卖项目、甩资产、苦苦支撑,但大海捞针,欠的钱实在太多。
到2025年中,融创中国的境外债务还高达95.5亿美元(约合680亿人民币),像一座大山压在融创头上。
怎么办?靠还现金?根本不现实。
孙宏斌想出了“债转股”这一招——让债主们都变成股东,利益捆绑,风险共担。你不想当“债主”了?没关系,加入股东队伍,大家一起等着公司“翻身”。
虽然听起来像是“空手套白狼”,但放在当前的行业环境下,还真是“无奈中的最佳选择”。毕竟,破产清算的话,美元债主几乎分不到什么,大家都只能“赌一把”。
这一轮的重组方案,融创把债权人分成两组,给他们分配可转换债券,未来有机会把债权转成股票。转股价最高的达6.8港元/股,最低的也有3.85港元/股,而现在融创的股价还不到1.6港元。
说白了,就是让债主们“用几倍的账面价格赌未来”,只要公司不倒,股价只要涨回来,大家都能捞点回来。
但你以为债主们真有得选吗?其实他们比融创还怕公司垮掉。没有孙宏斌,融创玩不转;没有融创,债主的钱基本就打水漂。谁都不敢想象“没有老孙的融创”会变啥样。所以,这场投票里,绝大多数债权人都同意了重组计划,大家都明白:只有这样,才有一丝希望。
当然,债转股以后,股权会被稀释。管理层怎么办?孙宏斌也早有安排,给主要股东分一些“受限股票”,暂时没有处置权,只能象征性地保留投票权。这么一来,孙宏斌的控制权还牢牢握在手里。可以说,这一波操作,既保住了大局,又让自己没有丢掉“帅印”。
不过,化债不是终点,更多是“时间换空间”。房子还得继续盖,房子也得继续交。
最近几年,“保交付”成了所有房企的头等大事。融创也一样,上半年交付了近1.5万套,预计今年下半年还要再交近4万套。只有交付做得稳,业主和市场才敢继续相信你,才有可能真正活下去。
说到底,地产业的危机,融创只是一个缩影。过去三年,已经有60多家上市房企违约,龙头们一个个都在“化债自救”。但真正能像融创这样,把境内外债务都基本重组完成的,还屈指可数。旭辉、龙光、世茂、佳兆业……各有各的难,能挺到最后的,都是“硬骨头”。
不过,别以为甩掉债务就能高枕无忧,融创现在的日子依然紧巴巴。
截至上半年末,账上现金只有44亿,欠的钱还一大堆,项目销售也在下滑。今年1到9月,合同销售金额比去年还少了13%,销售面积更是砍掉一半。这几年买房的人本来就少,开发商回款慢、资金链紧张,稍有不慎又可能陷入新的危机。
孙宏斌心里也明白,债务重组只是赢得了喘息的机会,真正决定生死的,还是未来楼市行情。如今的融创已经不再撒网“遍地开花”,而是专注于北京、上海、西安这些核心城市,项目更聚焦,风险也更可控。但说到底,中国房地产能不能回暖,才是决定融创能否彻底翻身的“天命”。
有人说,孙宏斌是天生的“冒险家”,也是善于抓机会的“翻盘王”。这一次,他又用一招“债转股”,把680亿的巨额债务,一把甩掉。
对公司来说,终于不用天天担心“破产清算”,可以继续活下去;对债主来说,虽然拿不到全款,但至少还有点盼头。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融创的经历,也算是给同样挣扎在泥潭里的房企,提供了一个“化债样本”。
但回头想想,孙宏斌的成功从来不只是“运气”。化债也好,翻身也罢,归根结底靠的还是“人在,心在,事就在”。危机面前,谁都能躺平,谁都能甩锅,但孙宏斌偏偏没躺下,反而越挫越勇。这或许就是他“甩债”背后的最大价值——不仅是把债甩掉,更是把公司、把团队、把希望都留了下来。
对融创来说,甩掉680亿债务,赢得的是时间和机会,真正能否翻身,还要靠后面每一步的努力。
融创的案例对所有身处困境的人和企业来说,或许也有一点启示——人生总有至暗时刻,关键是你有没有勇气顶住压力,寻找到那一丝希望,然后,把握住它,继续走下去。
只要不躺平,故事就还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