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熊害7死破纪录!多场景遇袭引恐慌,防控困局如何解?
发布时间:2025-10-25 00:29 浏览量:1
2024年日本从4月新财政年开始,到10月中旬这半年多,熊类袭击人的事闹得有点大。
环境省统计的数据挺吓人,已经有7个人死于熊袭,还有1个人疑似被熊袭击后没了消息,100多人被咬伤或者弄出了深伤口。
这可不是小数字,要知道从2006年开始统计这事儿起,之前最多的一整年也就死5个人,今年才半年就破了纪录,说不恐慌是假的。
就拿岩手县来说,10月8号的时候,有个70多岁的大爷被发现死于熊袭,当地电视台说,大爷的头部和躯干都分开了,看现场那样子,肯定是被成年熊狠狠攻击了。
本来这事儿就够让人揪心了,结果才过两天,同一个县又有个70多岁的大爷,去山里采蘑菇的时候也没了,尸体在森林里找到的时候,身上全是爪痕。
不光岩手县,中部长野县之前也有个78岁的大爷死于熊袭。
这接二连三的悲剧,让日本北部和中部山区的人都不敢随便出门了,不少乡镇都提醒大家,白天出门得找个人一起走。
老人本来出门就需要多注意,现在还得防着熊,这日子过得也太不踏实了。
大家肯定好奇,熊怎么好好的山里待不住,非要往人多的地方跑呢?其实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熊没东西吃了。
日本森林综合研究所查过,2024年日本的橡子少了不少,也就往年三成那样,而橡子是熊冬眠前攒能量的关键食物。
熊也不能饿着啊,没办法只能从深山里出来,往城镇、农田跑,甚至还闯进超市、居民区这些人多的地方。
更深层的原因还得说气候变化,东京大学有个叫佐藤健一的环境科学教授,他说现在气候变暖,日本春秋季的气温都不正常,橡子这些坚果结果的时间都乱了。
而且棕熊的冬眠也受影响,有的熊冬眠时间往后推,醒得又早,找食物的时间变长了,跟人活动碰到一起的机会自然就多了。
棕熊在日本算是最大的熊了,体重能到半吨,跑起来比人快多了,一旦跑到居民区,很容易就造成致命伤害。
本来棕熊主要在北海道和本州岛北部活动,现在这些地方也成了熊害最严重的区域。
还有个问题就是日本山区的老龄化和人口减少,年轻人都往城市跑,山里剩下的大多是老人,老人身体没那么好,反应也慢,很容易成为熊袭击的目标。
而且猎人也越来越少了,日本猎人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有执照的猎人还不到10万人,比2010年少了不少,平均年龄都超过65岁了,想在野外盯着熊、赶熊,根本没那么大精力。
虽然每年也会合法射杀几千只熊,但熊的栖息地越来越小,又没东西吃,这点防控力度根本不够用。
本来想觉得熊顶多就在山区活动,后来发现根本不是这样,现在熊害都渗透到商业场所和旅游景区了。
10月中旬的时候,东京北部群马县有个超市,闯进了一只1.4米高的成年熊。
当时超市里有三四十个顾客,那只熊先在鱼类区乱翻乱撞,接着又跑到水果区,把鳄梨堆撞倒了还踩了一通。
超市的高管堀川宏说,他们店虽然离山区近,但开了20年从来没见过熊,那只熊因为找不到出口还挺焦躁的。
好在工作人员及时把顾客疏散了,最后就两个老人受了点轻伤,要是疏散不及时,后果真不敢想。
旅游景区也出了问题,就在10月,有个西班牙游客在中部白川乡的公交车站被熊袭击了。
白川乡因为传统的合掌村特别有名,是很多人去日本旅游会打卡的地方,出了这事儿,当地旅游业受了不小影响。
当地观光协会说,事件发生后,旅游预订量比之前少了15%,不少旅行社还临时改了行程,把山区徒步的路线都避开了。
而且就在10月下旬的一天,秋田县和福岛县一下子就发生了5起熊袭事件,受伤的大多是在农田里干活的老人,这也能看出来,防熊害真的越来越急了。
日本的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亚洲黑熊,也就是常说的月熊,分布比较广,另一种是棕熊,主要在北海道和本州北部,体型更大,也更有攻击性。
这次造成死亡的事件,从现场的足迹来看,大多是棕熊干的。
北海道政府已经宣布部分区域进入“熊害紧急状态”,加派了巡逻队,还装了警示灯,就怕再出事儿。
熊害越来越严重,日本之前靠猎人防控的老办法,现在也遇到瓶颈了。
虽然法律允许在熊经常出没的地方合法捕猎,但年轻人根本不想当猎人,而且考猎人执照还得通过严格的技能考试,想补猎人的缺口太难了。
岩手县猎人协会的会长山田勇说,他们协会120个猎人里,70岁以上的占了60%,年轻人觉得这工作又危险又不稳定,不愿意干,平时在野外巡护都觉得力不从心。
既然猎人不够,那就只能靠科技帮忙了。
环境省2024年拿了2亿日元,在岩手、长野这些熊害严重的地方装了1500个红外感应预警装置。
这装置能检测到熊的活动,一旦发现熊,就会立刻发出声光警报,还会给附近居民的手机发通知。
有些乡镇还试了用无人机巡护,无人机上装了热成像仪,经常在山区巡查,发现熊的踪迹就赶紧让居民避开,这办法听起来还挺实用的。
除了科技手段,社区也在想办法应对。
秋田县北上市的居民福利协会,给老人发了驱熊喷雾和高音哨子,还组织了30支“邻里互助队”,鼓励老人出门的时候一起走,还让他们随身带着紧急呼叫器,万一遇到危险能及时求助。
学校也调整了课外活动时间,不让学生在清晨和傍晚这些熊活跃的时候出门,就怕学生遇到危险。
环境省还和农业部门合作,在农田周边装了防熊的围栏,如果农作物被熊破坏了,还会给农民补贴,尽量减少人和熊直接冲突的机会。
这些办法只能解燃眉之急,佐藤健一教授就提醒,只要熊没东西吃和气候变化这两个核心问题没解决,熊害的风险就没办法彻底消除。
他建议,从长远来看,得种一些人工的食源林,恢复森林生态,让熊有足够的食物。
同时还得加快培养猎人,再结合科技,建一个“监测-预警-防控”的完整体系。
对日本民众来说,这个秋冬季节,人和熊之间的“生存博弈”还在继续。
怎么在保护熊的生存环境和保障人的安全之间找到平衡,成了日本现在必须解决的问题。
其实不光日本,很多地方都面临人和野生动物如何共存的问题,日本这次的熊害事件,也给其他地方提了个醒,早做准备总比出了问题再补救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