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为何频现“萝卜岗”?
发布时间:2025-10-25 16:23 浏览量:1
事业单位招聘为何频现“萝卜岗”?
王营
"笔试面试都过了,入职4个月却被集体清退——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 河南汝州疾控中心41名新员工的质问,揭开了事业单位招聘中最荒诞的遮羞布。2024年8月,一纸"招聘无效"的通报,让这些通过正规程序"上岸"的考生瞬间坠入深渊。更讽刺的是,其中28人本就是该单位的非编职工,工作9年月薪仅1542元,最终却因"萝卜岗"嫌疑沦为权力游戏的牺牲品。
2022年,汝州疾控中心以加强疫情防控为由启动招聘,却在未报批的情况下擅自设置"参与疫情防控五年以上""专业适当放宽"等条款。2024年2月公示的41人拟聘用名单中,28人来自本单位非编职工,13人为社会考生。6月因举报调查发现,招聘条件实为特定人员"量身定制",8月官方最终宣布结果作废。
最残酷的案例是考生杨梓欣:作为原非编职工,她月薪1542元坚守岗位9年,花费数万元备考,最终却因"违规招聘"失去转正机会。而该中心原主任张新宽仅被调整岗位,未受实质性惩处。这场耗时两年、耗资百万的招聘闹剧,暴露出事业单位用人腐败的典型路径:用程序正义包装权力寻租。
专业定向狙击:汝州将"公共卫生"专业替换为模糊的"相关专业",驻马店某岗位对专科生不限专业却对本硕生严卡条件;年龄弹性门槛:驻马店被质疑"40岁上限"条款专为超龄人员留后门;资质拼图游戏:增设"具有XX证书""本地户籍优先"等非必要条件,违反《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第12条禁止设置歧视性条款的规定。新蔡县招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回应堪称经典:"条件系领导定的,不是为某人特定。"这句体制内黑话,彻底暴露了招聘规则的个人意志主导本质。
监督机制形同虚设:汝州招聘方案未报批却全程推进,直到考生入职4个月才被叫停,印证"先上车后补票"的侥幸心理。对比深圳"双盲面试"等科技防作弊手段,河南案例仍停留在人治阶段。
违法成本近乎为零:责任人仅受党纪处分,考生零赔偿。被清退的社会考生王女士备考2年花费万元,最终连试用期工资都未拿到,维权时却发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缺乏赔偿条款。
举报通道严重梗阻:考生反映公示期举报石沉大海,媒体介入后调查才启动。汝州卫健委《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承认"为内部考生量身定做条件",却未说明为何当初能通过审查。
省级备案审查:建立招聘条件备案制,参考公务员招录的岗位说明书模板,杜绝"相关专业"等模糊表述;惩戒赔偿双升级:将违规招聘纳入《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追责范围,建立考生国家赔偿机制;区块链技术赋能:全程记录招聘流程,实现条件设置、考官抽选、分数核算可追溯。驻马店已试点"智能审核系统",自动拦截非常规条件设置。当41名考生用青春为"萝卜岗"买单时,受损的不仅是个体命运,更是社会公平的基石。事业单位改革不能止于清退违规者,更需彻底斩断"领导定的"潜规则。正如某位被清退考生所言:"我们不要特权,只想要一个凭本事吃饭的机会。"阳光照不进招聘黑箱,"上岸"就永远只是少数人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