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赛道加速落地!6家企业卡位核心环节技术优势藏不住了
发布时间:2025-10-27 08:20 浏览量:1
202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已达480亿元,较2023年暴涨217%,从实验室走向量产的关键期,6家企业分别锁定“神经”“肌肉”“能量”等核心环节,用技术实力撑起产业链骨架。
注意:以下内容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仅供交流研讨。
1. 胜宏科技:机器人的“神经线”
主营高端印制电路板(PCB),产品广泛用于通信、汽车、消费电子等领域。人形机器人的AI主板、关节控制模组都离不开它的PCB产品,目前已与国内外头部机器人企业建立合作,相关产品进入生产销售阶段。其核心优势在服务器级厚铜与高密度板技术,能高效解决机器人核心部件的散热难题,同时保障信号高速传输,让“大脑”与“关节”的指令传递更顺畅。
2. 大洋电机:机器人的“肌肉包”
专注电机与驱动系统生产,新能源汽车空调电机在全球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人形机器人关节驱动需要大量无刷直流电机和空心杯电机,其产品线恰好覆盖这一需求。依托多年积累的超强量产能力,能有效控制生产成本,更关键的是,车用电机的严苛生产标准被直接迁移到机器人电机制造中,让关节驱动的可靠性大幅提升。
3. 领益智造:机器人的“骨骼防护师”
主打精密结构件与功能件制造,手机、VR设备、汽车中的金属或陶瓷小部件多由其生产。机器人的骨架、齿轮箱外壳、轻量化关节结构件,都依赖它的精密加工能力。公司拥有海量CNC数控机床,将为iPhone生产的精密工艺直接应用于机器人领域,能精准制造出轻量化结构件,完美解决机器人“减重”需求,其微型减速器还已稳定供货多家头部厂商。
4. 上海电气:机器人的“全流程工厂”
深耕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风电、核电、大型自动化生产线等领域均有布局。在机器人产业链中,它能提供重载减速器、伺服系统,还能搭建整机装配测试平台,旗下研究院专门聚焦智能装备研发。依托国企背景与大型生产基地,一旦行业需求放量,它可实现从零部件到总装的“整包”产线交付,省去产业链衔接的诸多麻烦。
5. 科大讯飞:机器人的“语言中枢”
聚焦语音识别与AI大模型研发,推出教育、医疗、城市智能等多领域解决方案。让机器人听懂人话、开口回应,关键就在语音交互技术,其星火大模型已适配多家机器人本体厂。中文语音识别市占率行业第一,更有丰富的开源接口和庞大的开发者生态,机器人企业无需从零研发,“即插即用”就能实现语音交互功能。
6. 赣锋锂业:机器人的“能量核心”
构建了从锂矿开采到锂盐加工、锂电池材料生产的全产业链,是全球氢氧化锂领域的龙头。机器人追求轻便与高续航,离不开高能量密度锂电池,而氢氧化锂正是制造高镍电池的核心原料。公司矿端自给率高,能有效抵御锂价波动的影响,同时在固态电池技术上持续攻关,已与国内机器人企业合作开发,未来有望实现机器人“续航翻倍、重量更轻”的突破,不过目前固态电池尚未大规模应用于人形机器人领域。
从“神经传导”到“能量供给”,这6家企业构成了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关键支撑。随着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提升至65%,行业成本持续下降,它们的技术优势将进一步转化为市场竞争力。这条赛道的商业化落地正在加速,这些核心玩家的表现值得持续关注。
- 上一篇:刀郎演唱会一票难求,汪峰首场票未售罄引热议
- 下一篇:青年人要如何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