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当“大韭菜”!普通人买基金的3个真相,多数人不知道!
发布时间:2025-10-27 15:10 浏览量:1
普通人如何买基金?基金是“骗局”吗?基金公司仅为赚取管理费?当前行情下,普通人能否通过基金抓住机会?要解答这些问题,需先明确“普通人”的定义。
“普通人”并非贬义词,而是对客观处境的描述,多数人都属于这一范畴。
从资金量来看,普通人没有动辄上百亿的资金用于股票操盘;从信息渠道来看,获取的信息多为滞后的二手、三手甚至五手信息,来源多为公开新闻或自媒体,在时效性与深度上存在天然劣势。
更关键的是时间与精力——普通人无法像专业机构那样,投入全职团队每天8-12小时开展深度研究、数据分析与模型搭建。多数人需工作、照顾家庭,难以分辨财务报表中的隐藏数据,对K线图的理解也不够深入,专业知识存在明显不足。
在市场大幅波动时,普通人更难克服“追涨杀跌”的本能,上涨时贪婪、下跌时恐惧,这便是“普通人”的典型特征。听到这里,你或许会感到低落,认为普通人投资全是劣势,难道只能放弃?
实则不然,认清并接纳自身劣势,正是普通人投资逆袭的开始。买基金的核心目的是盈利,普通人无需追求成为“战胜人性的投资大师”,只需在规则内赚取认知范围内的收益。
这需要通过简单策略扬长避短:若缺乏明显优势,将“避短”做到极致,本身就是一种胜利。这意味着要选择能最大程度缩小与专业机构在信息、资金、人性上差距的投资领域。
如何选择领域?第一步是选对基金。
当前市场上公布的基金数量已超1.3万只,是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两倍多,选基金的难度远超选股。此外,许多人存在疑虑:基金经理的首要目标是为基民创造回报,还是维持基金规模以稳定赚取管理费?
这是典型的“委托-代理”难题,普通人难以分辨基金经理是否可靠。既然无法分辨,不如避开这类“猜谜游戏”——凡是需揣摩人心、规则复杂、收费高昂的基金,一律不考虑。
那么,是否存在收费低廉、规则透明、难以被单一大资金操纵的基金?答案是“场内指数ETF”。
很多人会问:“什么是场内?”场内即股票交易市场,也就是平时买卖股票的二级市场。在场内买卖ETF与买卖股票类似,输入代码、点击买卖即可,操作便捷。
场外则指股票交易市场之外的渠道,如银行柜台、支付宝理财、基金公司官网等,平时申购赎回的大部分基金都属于场外基金。
打开券商APP可找到实例:某基金类型标注为“被动指数型股票基金”,这是一个大类,而场内指数ETF是该类别中最重要、最流行的品种。类比来看,“汽车”是大类,“SUV”是其中一种具体车型——所有SUV都是汽车,但并非所有汽车都是SUV。
要理解这类基金的优势,需先拆解其名称:“股票基金”意味着主要投资对象是一篮子股票;“指数型”是其操作规则,不靠基金经理精选个股,而是像“复印机”一样,完全按照某一公开指数配置资产,指数包含哪些股票就买哪些,指数调整时也同步调整;“被动”是其投资逻辑,与“主动型基金”形成鲜明对比。
“主动型基金”的核心在于基金经理——经理的投资风格、情绪波动甚至离职,都会直接影响基金收益。
它就像由王牌飞行员驾驶的战斗机,可能完成惊险操作、获得超额收益,也可能因操作失误坠毁。
而指数ETF则像开启自动驾驶模式的飞机,严格按预设航线平稳飞行,特点是成本低廉、可靠度高,能安全将资金从“起点”带至“终点”。对普通人而言,更重要的是其“不易爆雷”的特性。
普通人投资最担心“踩雷”,一旦某家上市公司出现重大违法、财务造假等黑天鹅事件,几年投资可能白费。但指数机制会迅速剔除这类公司,例如当年乐视网(“下周回国”相关事件主体)暴露风险后,依据指数编制规则被迅速移出成分股。
作为曾经的“创业板一哥”,乐视网股价跌幅超90%,但对创业板50指数的冲击仅为2%,指数随后几乎未受影响地度过风波。
场内指数ETF的另一重要优势:几乎无法被单一大资金轻易操纵。
在个股投资中,普通人如同大海中的一叶扁舟,而手握巨资的机构如同能掀起巨浪的鲸鱼,可通过资金优势短期影响股价;但在指数ETF市场,这套玩法完全失效。
多只核心指数ETF的份额被“国家队”重仓持有,专业机构虽会深度分析,但不会做出“自毁式”操作,不会轻易操纵指数。因此,场内指数ETF能让普通人在更公平、透明、不易被操纵的环境中,赚取市场平均收益。
第一步选基金已讲完,接下来讲第二步:如何解决信息差、克服人性弱点。
普通人必须接受一个现实——永远无法获取一手信息,试图通过小道消息、市场传闻获利,本质上是在信息不对称的“赌局”中主动暴露自身劣势,沦为“被收割的韭菜”。
最佳策略是避开这类“赌局”,只赚“看得见的钱”。“看得见的钱”指通过公开渠道可确认的宏观趋势与国家战略,即“明牌”机会。
举个简单例子: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宏观数据不佳时,决策层为稳住经济大盘,必然会动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这是明确可见的信号,通俗来说就是“央行会释放流动性”。
此时无需猜测哪家公司能拿到多少订单(这仍属于信息不对称领域,普通人无法触及),只需基于常识判断资金流向——是对利率敏感的银行业、需资金推动的科技创新领域、基建相关产业,还是大消费板块?
找到方向后,买入对应的行业ETF,然后耐心等待,这就像“用盆子接水”——无需寻找水源,只需在水流最集中的地方等待时间带来的收益。
至于如何克服贪婪与恐惧,答案是:无需强行克服。普通人本就有七情六欲,这是天性,强行压抑反而可能引发更剧烈的情绪反弹。
试图在投资中做到“无情无欲”的普通人,大概率会沦为市场极端情绪的“奴隶”。聪明的做法是承认人性弱点,再用一套“非人性的规则系统”来约束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