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通知严禁手机进课堂,斩断手机依赖,还教育清净空间
发布时间:2025-10-27 17:43 浏览量:3
10月24日人民日报微博一条消息炸了锅,教育部明确要求严禁把手机等电子产品带进课堂。
这事可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早在10月9日教育部就发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第四条就是这个规定。
本以为是解决问题的好消息,可实际执行起来,不少学校和家长反而更犯愁了。
我朋友家孩子上高中,学校倒是挺积极响应政策,每周一就让学生把手机上交,统一放在班级的架子上,谁交谁没交一眼就能看见。
本来朋友还挺欣慰,觉得这下孩子能专心学习了。
可没过几天她就发现不对劲,孩子每天晚上10点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摸出另一部手机。
朋友一开始坚决反对,结果孩子一句话就让她没了脾气,“班里作业、事务都在群里通知,不用手机根本不行。”
这“双手机”现象真不是个例,身边好几个有中学生的家庭,都或多或少面临这个问题。
学校要执行禁令,可教学管理又离不开手机群,学生只能想出这种“两全其美”的办法。
本来想通过禁手机让孩子专注,但后来发现,只要学校沟通方式不改变,这个问题就绕不开。
不光学生为难,家长们也被手机群折腾得够呛。
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家长就得加入各种群,班级群、家长群是标配,有时候还有什么兴趣班群、活动群。
这些群里从来都不安静,有家长带头捧老师,其他人就得赶紧附和,慢一步都怕被说不尊重老师。
我孩子班主任还算痛快,直接在群里说“无用的话不必说”,这才让群里清净了不少。
但更多的群还是乌烟瘴气,家长们每天盯着群消息,生怕错过老师发的作业和通知。
本来育儿压力就大,这些群聊更是把焦虑值拉满了。
很显然,手机群已经成了家长新的负担来源。
其实最不容易的还是老师,教书育人本来是老师的本职工作,可现在额外的活儿太多了。
要应付各种检查,还要参加上级安排的活动、竞赛,光这些就占了不少时间。
更麻烦的是,很多活动还得编辑公众号、美篇,发出去之后阅读量还要计入考核。
手机上的群对老师来说也是“手雷”,家长群里发个通知,得一个个统计谁没回复“收到”,家长提的问题回复慢了,还可能被质疑不负责任。
工作群就更不用说了,领导随时可能下达任务,上级的精神也得及时学习。
一天下来,老师光在手机上处理这些事就得花好几个小时,哪还有多少精力放在备课、讲课上?
孩子这边呢,手机的吸引力实在太大。
短视频算法总能精准推送给他们喜欢的内容,各种游戏也是想方设法抓住他们的注意力。
本来家长还能强硬禁止,可现在学校离不开手机群,家长也只能无奈看着孩子被手机绑架。
前几天和香港的朋友聊天,她给我说香港高中的作息时间,居然和大陆幼儿园差不多。
香港那快节奏是出了名的,可人家偏偏给了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
对比下来,咱们的教育确实太急功近利了。
教育部十条措施里第一条就说要缓解学生考试升学焦虑,这才是问题的根源。
这次的手机禁令是个好开头,但要真正解决问题,还得从根上入手。
斩断学校对手机的非必要依赖,给老师减负,让他们能专注教学,同时缓解教育焦虑,还给孩子安静的成长环境。
如此看来,只有让教育回归本源,才能真正让手机禁令发挥作用,而不是变成新的矛盾点。
希望教育部这次能把十条措施切实落实下去,让学校、家长、孩子都能从手机的困扰中解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