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院校简介:河海大学(211、双一流、全国重点大学)
发布时间:2025-10-27 17:47 浏览量:2
河海大学在南京市、常州市设有西康路校区、江宁校区和常州校区。是一所拥有110年办学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211工程”重点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以及经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百余年来,学校在治水兴邦的奋斗历程中发展壮大,被誉为“水利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和水利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学校的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入围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水资源工程蝉联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全球第一。工程学、环境/生态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农业科学、化学、社会科学总论、数学、植物与动物科学10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环境/生态学进入世界排名前1‰。学校共有2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点,3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覆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交叉学科等9个学科门类。共有72个本科专业。获批建设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学院、首批江苏省水安全学科交叉中心。
特色专业:
河海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 “211 工程”“985 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和 “双一流” 建设高校,以水利为核心特色,形成了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生态,其特色专业集中体现 “水科学 + 工程技术 + 交叉融合” 的核心优势,覆盖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双一流” 建设学科支撑专业、行业顶尖特色专业等多个维度,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王牌核心特色专业(水利领域全球领先)
这类专业是河海大学的 “金字招牌”,学科实力稳居全国乃至全球前列,依托 A + 学科和国家级重点学科,深度对接国家水利工程、水资源治理等战略需求。
水利水电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依托水利工程 A + 学科,聚焦水利枢纽设计、水电开发、工程管理等核心方向,是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国之重器的核心人才供给源。毕业生多进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中国电建等单位,就业率常年接近 100%。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全国同类专业顶尖水平,专注水资源规划、水文预报、水安全管理等领域,在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抗旱防洪等方向形成独特优势,毕业生广泛服务于水文局、水利规划设计院等机构。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全国首个港口航道本科专业,教育部学科评估 A+,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稳居前列,核心覆盖港口规划、航道整治、海岸防护等技术领域,参与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粤港澳大湾区智慧港口建设等重大项目,就业去向集中于中交集团、中建港航局等行业龙头,供需比达 1:5 以上。智慧水利:面向水利现代化转型的新兴特色专业,融合水利工程、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聚焦水利数字化监测、智能调度等方向,是学校 “双一流” 建设重点拓展专业,契合智慧水利国家战略需求。二、“双一流” 建设学科支撑专业(多领域协同领先)
依托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两大国家 “双一流” 建设学科,延伸形成多个优势专业集群,学科实力与行业认可度双高。
环境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依托环境科学与工程 “双一流” 学科,聚焦水污染控制、流域生态修复、环境规划等方向,毕业生成为 “绿水青山” 守护者,服务于生态环境部、科研机构及环保企业,在流域水环境保护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环境科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侧重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可持续发展研究,与水利特色深度融合,在水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等交叉领域形成优势,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 95% 以上。土木工程: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第五轮学科评估实现等级跃升,形成 “水利土木协同发展” 特色,在水工结构、地下工程、桥梁工程等方向实力突出,毕业生参与港珠澳大桥、高铁枢纽等重大基建项目,就业覆盖中国建筑、中国中铁等龙头企业。三、工科交叉特色专业(新兴领域突围)
紧扣 “新工科” 建设趋势,融合水利特色与前沿技术,形成多个高就业率、高成长性的特色专业,部分专业软科排名位居全国前列。
物联网工程:全国首批设置的物联网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023 年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核心优势在于 “水利 + 物联网” 交叉,聚焦智慧水务、工程智能监测等方向,与华为、中国移动共建联合创新中心,学生参与港珠澳大桥沉降监测等项目,就业率 98% 以上,56% 毕业生进入高校或科研院所深造。机器人工程:全国首个水利特色机器人本科专业,软科排名 A 类(全国前 5%-8%),融合机械工程、控制科学、计算机技术,构建 “机器人本体设计 - 智能算法 - 水利应用” 体系,与华为、埃斯顿共建实验室,毕业生 65% 进入世界 500 强,华为 “天才少年” 计划录取率居同类专业前列,平均起薪 25 万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全国首批开设的新能源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依托水利工程优势聚焦 “风光储氢” 一体化技术,参与江苏如东海上风电基地等国家级项目,与金风科技、宁德时代等企业深度合作,就业率连续五年超 96%,硕士毕业生平均起薪 15 万 +。通信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可追溯至 1960 年的 “无线电设计与制造专业”,2021 年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在水利通信、应急通信等特色方向形成优势,是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试点专业,毕业生多进入华为、中兴等通信巨头及水利系统信息化部门。四、行业特色鲜明的潜力专业(冷门但高价值)
这类专业虽非传统热门,但依托学校行业积淀和国家战略需求,就业前景突出,竞争优势显著。
农业水利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全国同类专业前三,聚焦节水灌溉、智慧农业、生态修复,依托国家灌溉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参与国家水网建设,供需比 1:5 以上,60% 毕业生进入顶尖高校深造,硕士起薪 12 万 +。测绘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融合测绘科学与水利工程需求,在水利工程监测、流域地形测绘等方向形成特色,毕业生服务于自然资源部、水利勘测设计院等单位,就业稳定性强,技术壁垒高。地质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侧重工程地质勘察、地质灾害防治,与水利、土木工程深度协同,在水库地质勘察、边坡防护等领域需求旺盛,就业覆盖中国地质调查局、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等机构。五、人文社科特色专业(特色工科牵引融合)
在工科优势基础上,形成 “水经济、水管理、水文化” 等特色文科方向,部分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行业针对性强。
管理科学与工程:江苏高校优势学科支撑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聚焦工程管理、水利项目管理等方向,毕业生多进入大型工程企业、政府基建管理部门,在水利工程招投标、项目运维管理领域具有独特优势。土地资源管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融合水资源与土地资源协同治理,在流域土地规划、水利工程征地管理等交叉领域形成特色,就业去向包括自然资源部门、规划设计院、房地产企业。劳动与社会保障: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侧重社会保障政策与水利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结合,毕业生服务于水利系统事业单位、大型国企人力资源部门,行业适配度高,就业稳定性强。特色专业核心优势总结
学科根基扎实:依托 2 个 “双一流” 建设学科、10 个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16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形成 “高峰引领、高原支撑” 的学科生态河海大学;行业资源深厚:与 4400 余家企业建立合作,参与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重大项目,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高位,行业认可度 “硬核”;培养模式创新:开设大禹强化班、未来技术学院等,实施 “3+1+X” 本硕博贯通培养,小班化教学 + 导师制,强化实践与国际交流;战略契合度高:专业布局紧扣 “双碳”“数字中国”“水利现代化” 等国家战略,智慧水利、新能源、机器人等专业供需缺口大,发展潜力足。保研及就业情况分析:
河海大学作为 “211 工程”“双一流” 建设高校,依托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优势学科,形成了 “高保研质量、高就业适配度、强行业竞争力” 的人才培养特色。以下从保研情况与就业情况两大维度,结合最新数据与学科优势展开详细分析:
一、保研情况:高比例 + 强去向,优势学科引领深造质量
河海大学保研政策完善、名额充足,保研率稳步提升,且去向集中于顶尖高校与核心科研领域,凸显学科硬实力与人才认可度。
1. 保研核心数据与整体水平
整体保研率:2025 届本科毕业生 5361 人,推免指标 1048 人,保研率约 19.5%,较上届增长约 5%,处于全国 211 高校中上游水平,高于同类工科院校平均比例。学院差异显著:保研率与学科实力强相关,优势学院保研资源集中。其中大禹学院(拔尖人才培养基地)保研率高达 71.7%,水利水电学院(24%)、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23.5%)、土木与交通学院(22.7%)等核心工科院系保研率均超 20%,而新兴交叉学科所在学院(如新能源学院 20.3%)也保持较高保研比例,人文社科类学院保研率相对平稳(约 10%-15%)。专项保研通道:除普通推免外,设有工程硕博士专项、“国优计划”、支教团推免(2025 届 12 人)等多元渠道,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深造路径。2. 保研申请条件与流程
基础门槛:核心要求为专业排名前 40%,外语水平需达到 CET-6≥430 分或 CET-4≥520 分;额外看重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如 “挑战杯”“互联网 +”)、科研项目经历(如国家级大创项目)或学术论文发表情况。申请流程:需通过河海大学推免生预报名系统提交材料(含成绩单、获奖证明、身份证等,直博生需额外提供 2 份正高级职称专家推荐信),经学院初审、复试考核后,在 “全国推免服务系统” 确认志愿,全程公开透明。3. 保研去向特点:顶尖化 + 特色化
留校深造占比高:约 43% 的推免生选择留在河海大学,集中于水文水资源、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等国家重点学科,依托 “本硕博贯通” 培养体系,深度衔接学校在水利、环境等领域的科研资源与项目优势。顶尖高校认可度强:约 30% 的推免生进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 C9 高校,尤其在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特色领域表现突出。例如水利水电学院学生常保研至清华大学水利系,环境学院学生多进入南京大学环境学院等顶尖院系深造。科研院所与国企分流:约 25% 的推免生进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单位,或中交集团、三峡集团等行业龙头国企的研发体系,实现 “科研 - 产业” 无缝衔接。二、就业情况:高就业率 + 强行业绑定,国家战略需求导向鲜明
河海大学就业工作以 “四联动” 机制(招生 - 就业、培养 - 就业、校友 - 就业、行业 - 就业)为支撑,就业率常年保持高位,就业质量与行业契合度突出,90% 以上毕业生服务于国家重点领域。
1. 整体就业数据与核心优势
就业率表现:全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 95% 以上,其中王牌专业(如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就业率接近 100%,新兴交叉专业(如机器人工程、物联网工程)就业率均超 96%,供需比普遍达到 1:5 以上,就业市场需求旺盛。就业核心优势:依托 4400 余家合作企业资源,每年举办线下宣讲会 700 余场、空中宣讲会 160 余场,组团招聘近 40 场,参与用人单位超 5000 家;获批 26 个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就业岗位质量高、稳定性强。2. 就业方向与行业分布:聚焦重点领域,特色鲜明
核心支柱:水利与基建行业:作为学校传统优势领域,毕业生是水利工程、大型基建行业的 “核心人才供给源”。就业单位包括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等政府 / 事业单位,中国电建、中国交建、中建港航局等央企,以及长江设计集团、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院等行业顶尖设计院,覆盖水利枢纽建设、航道整治、海岸防护等核心岗位。新兴热点:新能源与智能制造:紧扣 “双碳”“数字中国” 战略,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机器人工程等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新能源专业学生多进入金风科技、宁德时代、国家电网等企业,从事风电、储能、新能源并网技术相关工作;机器人工程专业 65% 毕业生进入华为、比亚迪等世界 500 强,聚焦工业机器人研发、智慧水利装备创新等方向。交叉延伸:信息与生态环保:物联网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形成特色就业赛道。物联网专业毕业生 56% 进入高校或科研院所深造,其余多入职华为、中兴、阿里巴巴等企业,从事智慧水务、智能监测等交叉领域工作;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服务于生态环境部、环保企业,聚焦水污染控制、流域生态修复等方向,成为 “绿水青山” 守护者。人文社科:行业适配型就业:管理科学与工程、土地资源管理等专业依托工科特色,形成 “水经济、水管理” 就业方向,毕业生多进入大型工程企业、政府基建管理部门或规划设计院,从事项目管理、土地规划等工作,就业稳定性与行业适配度高。3. 薪资水平与发展潜力
薪资表现:不同专业薪资梯度分明,传统工科(如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本科毕业生平均起薪约 8000-12000 元 / 月,硕士毕业生约 12-15 万元 / 年;新兴交叉专业薪资优势显著,机器人工程专业平均起薪 25 万 +,华为 “天才少年” 计划录取率居全国同类专业前列,新能源专业硕士平均起薪 15 万 +,30% 进入华为数字能源等前沿部门。发展潜力:毕业生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与行业资源积累,晋升路径清晰。在水利、基建行业,3-5 年可成长为项目技术骨干;在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因契合国家战略需求,职业发展空间广阔,人才缺口长期存在。三、总结:保研与就业的核心逻辑的与选择建议
学科优势是核心支撑:无论是保研的高去向质量,还是就业的高适配度,均依托河海大学在水利、环境、新能源等领域的学科积淀与行业资源,选择学校优势专业,能获得更充足的深造机会与就业保障。保研性价比突出:19.5% 的整体保研率 + 71.7% 的拔尖学院保研率,叠加顶尖高校与科研院所的认可,适合有深造意愿、注重科研能力培养的学生,建议尽早规划专业排名、外语成绩与科研经历。就业适配国家战略:就业方向紧密对接水利现代化、双碳、新基建等国家战略,行业壁垒高、竞争压力相对较小,适合希望在细分领域长期发展、追求稳定与发展潜力的学生。新兴专业成长性强:智慧水利、机器人工程、新能源等新兴专业,既是学校 “双一流” 建设重点拓展方向,也是市场需求热点,保研率与就业率双高,是兼顾 “热度与实力” 的优质选择。2025年辽宁省物理类录取最低分数线:
招生专业投档最低分2025位次水利类(大禹直升班)(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6305670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628608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266487人工智能6266487通信工程6246942自动化6246942机器人工程6227443物联网工程6227443智能科学与技术6227443水利水电工程6207935智能制造工程6207935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6198169智慧水利6188439大数据管理与应用6188439新能源科学与工程6188439能源与动力工程6178681船舶与海洋工程6168928水文与水资源工程6159180遥感科学与技术6159180机械工程6159180水务工程6149443应用物理学6139728智能建造61110278工程力学61110278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61010587交通工程61010587农业水利工程60910891海洋资源开发技术60611742海洋技术60512013地理信息科学60412332材料科学与工程60412332海洋科学60312662给排水科学与工程60013601
2025年辽宁省历史类录取最低分数线:
会计学(智能会计培优班)6171061英语(全球胜任力与国际水生态文明创新班)5962319人力资源管理5952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