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国家级规划年会与绵阳的“双向奔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李晓江点赞“三江六岸”生活圈

发布时间:2025-10-27 21:19  浏览量:2

一场国内顶尖的城市规划学术年会

与以科技立身的绵阳

在今秋十月上演了一场“双向奔赴”

10月24日至26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总体规划专业委员会年会在绵阳召开,主题定为“创新城市,城市创新”。这与绵阳的中国科技城的基因高度契合。

为何是绵阳?这场盛会又能带来什么?年会期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这位自“5·12”地震后便与绵阳结下不解之缘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在接受《涪江观察》专访时,揭开了其中的深层逻辑。

双向选择:一场城市与学会的“双向奔赴”

“选择绵阳,可以说是绵阳与学会之间的一场‘双向奔赴’。”李晓江开宗明义地告诉记者,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年会历来注重遴选有特色、有影响力的城市,同时也希望借助城市本身的辐射力扩大学会影响。而绵阳作为科技城,以其鲜明的创新特质,赢得了学会的青睐。

“我常说,绵阳是中国最独特的地级市之一。”李晓江表示,绵阳大院大所云集、科技人才富集,城市氛围、生活方式与市民素质都令人印象深刻。

“科技城的核心是人。”李晓江说,绵阳作为“科学家的城市、知识分子的城市”,其独特的创新基因与发展路径,对城市规划与人居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回忆起2008年地震后首次到访绵阳的情景,他告诉记者:“这里既是国家的战略腹地,也正在加快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科创高地。从‘一五’时期国家在此布局电子产业、兴建跃进路,到如今科研机构人才汇聚,机制加速创新,绵阳正走出一条独特而令人印象深刻的发展道路。”在李晓江看来,这种不可复制的独特性,正是这座城市的吸引力所在。

城以人兴 规划引领:绵阳的传承与创新

谈及绵阳的城市规划,李晓江如数家珍。“早在1954年,我们国家的城市规划刚起步时,绵阳就编制了最早的由‘国家队’操刀的规划。”他指出,绵阳历版规划起点都很高。过去十多年间,包括他本人参与的多版规划与研究,也始终延续了这一高标准的编制传统,并展现出很强的针对性。

延续这一高起点规划的传统,对于绵阳正在实施的“三江六岸”人居环境提升规划和在全省率先启动绘制的城市人口公共服务设施地图,李晓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强调,绵阳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是一座自然资源和人工建设基础条件融合得很好的城市”。

“每座城市都有规划,如何将自身的自然资源禀赋转化为老百姓美好生活的场所,至关重要。”李晓江回顾道,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规院参与绵阳滨江片区规划时,就已高度重视滨水资源的公共利用,“把滨江打开,把滨水空间打开,使之成为市民最佳的户外活动场所”。

这种前瞻性的理念一直延续并得到发扬,“在这一点上,绵阳在中西部地区都算是领跑者。”他表示,近期绵阳系统性地推进“三江六岸”沿线人居环境改善相关规划,尤为契合当前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对生活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户外活动配套的需求越来越强”。这一规划不仅是对百姓美好生活需求的积极回应,也是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因城施策推动城市更新的生动体现。

基于对公共空间的系统规划,这一“人本”理念也延伸到对城市整体骨架的思考。在谈及交通规划时,李晓江指出,绵阳不仅是科技之城,更是四川盆地的重要交通枢纽,正更加重视其作为人与要素流动中的枢纽地位——这里既是国家的战略腹地,也是面向西部开放的前沿。

“正因为绵阳拥有优越的山水条件,造就了组团式城市结构,而非单中心‘摊大饼’式的格局。这种舒展的城市骨架,对交通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依靠高效率、高服务水平的综合交通来满足多元出行和发展需求。”

“因此,我认为绵阳正在实施的综合交通规划、‘三江六岸’相关规划以及在全省率先启动绘制城市人口公共服务设施地图等工作,都是精准针对发展需求和资源禀赋的产物,极具特色与价值。”他说。

未来展望:当“快”不再是唯一目标,“好”城市拼什么?

规划,成于人,亦归于人。李晓江表示,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这要求我们必须改变粗放外延式的发展模式,从单纯追求经济规模与增长速度,转向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

他提到,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增速趋缓,甚至总人口也开始进入下行通道。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吸引大学生、留住农民工,让城市人口能够持续增长,这是第一位的。因为无论科技创新还是产业发展,最终都要靠人来实现。”

“从这个角度讲,继续做好‘人’的文章,提升城市的生活服务、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水平,让来到绵阳的人想留下,让还没来的人心生向往,这座城市就拥有了成功的最大底气。”

他告诉记者,作为一座科技创新之城,绵阳深受全国规划设计界的瞩目。无论是中规院,还是其他机构与建筑师,都期待能在这样的明星城市留下自己的作品。这正印证了本届年会的主题——“创新城市,城市创新”,当顶尖的规划设计智慧遇见加速创新的城市土壤,这已不仅是一次次具体事项的握手,更是一场引领城市发展的双向奔赴,一次与时代脉搏的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