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人口结构性变化,未来三年,青岛教育这样应对

发布时间:2025-10-27 23:28  浏览量:1

学前教育启用更多公办幼儿园,更加优质普惠;

基础教育直面人口变化带来的结构问题,初中渡峰、高中扩容;

构建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体系……

10月21日下午,青岛发布涉及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的三年行动计划,并公布了上述一系列举措。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27年,青岛的学前教育将打造成为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示范样板,基础教育质量和发展水平持续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

01 新增公办园30个、支持托育服务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着个体发展的起点公平与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

“十四五”期间,青岛新增公办园313所、学位8.2万个,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66%,优质园占比达到90%。

青岛全域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认定,成为全国仅有的6个全域通过的地市之一。

站在高起点上,优质普惠成为新阶段的行动号角,青岛将在普惠性资源结构优化、乡村学前教育改革提质、联盟办园改革深化等方面发力。

持续优化普惠性资源结构,2025-2027年新启用公办园不少于30所,提升公办学位的可及性、便捷性;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进一步提升至70%,普惠性学位供给更加充足。

青岛市北区第二实验幼儿园依托山东省“书香校园”试点工程,充分发挥自身场所优势,打造了市北区首个幼儿园AI智能公益儿童阅读馆。

以镇中心园为重点,实现其与本区域和区域外城区优质园联盟办园全覆盖,抬升全市学前教育发展底部,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城乡学前教育一体推进、均衡发展。

重点推进“一长多园”、共同体办园两类联盟办园模式。扎实推进跨区域联盟办园,推动市级“优质园+优质园”联盟实验项目取得突破,逐步扩大跨区域城乡学前教育联盟规模,促进优质资源市域共享。

推进园长、专任教师、保育员三支队伍建设,新培养名师名园长50人,鼓励招聘学历提高至本科及以上,到2027年,幼儿园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比例达到65%。

支持幼儿园在满足3-6岁幼儿入园需求的基础上开设托班,招收2-3岁幼儿,提供托育服务。实施托幼一体化管理,幼儿园托班提供托位不少于1.5万个。

当然,就学前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青岛也有针对性举措。如将促进公办学位充分利用,闲置园舍资源优先在教育系统统筹使用,部门联动支持向养老、社区服务等方向转型。探索关停的小区配套幼儿园转型利用。

02 初中学位保障、高中学位扩容

如果说学前教育是“奠基”,那么以义务教育段、高中段教育为主要代表的基础教育就是“立柱架梁”。

基础教育扩优提质,不是单纯做增量,关键在于因地制宜优化结构,避免“一边资源供给不足,一边资源闲置浪费”的困境。

2023年,青岛和全国大多数城市一样,迎来小学入学高峰。这意味着,初中、高中将分别在2029年、2032年迎来入学高峰。建立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尤为迫切。对此,青岛也将推出一系列举措:

实施“初中渡峰学位保障行动”,加大义务教育学区制改革、九年一贯制办学以及跨区域、跨学段、城乡间“一长多校”办学,确保初中阶段平稳渡峰。

航拍青岛高新区第二实验初级中学

实施普通高中学位扩容行动,通过现有普通高中挖潜扩容,优化重组现有教育资源,新建一批普通高中、购买民办学校学位等方式,推动普通高中资源有序扩容,建立跨区域、跨学段学位余缺调配使用机制,推动师资、校舍、设备等资源共享。

目前,青岛正高起点建设青岛二中、青岛五十八中等一批新校区(学校),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学位供给。实行“省级特色高中+区(市)薄弱高中”“市级优质高中+区(市)普通高中”集团化办学,扩大优质公办高中学位供给。

此外,在义务教育方面,青岛将探索市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路径,协同推进新校高位发展、初中强校提质深化行动,合力打造一批新优质学校。推进区(市)建立新校发展共同体,推动新校100%加入优质教育集团。打造市级初中强校提质试点校联盟。

在普通高中教育方面,青岛将深化“特色学科+特色高中”办学模式,重点打造10所优质科学教育特色高中,深化职普融通,建设高水平综合高中。打破“千校一面”的格局,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路径,让不同类型、不同潜质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通道。

03 畅通高中多样化录取和多元化升学途径

扩优提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仍然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强办优基础教育。

今后,青岛将在教育内涵发展上持续发力,推动教育回归育人本真。

构建“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体系,丰富课后服务课程超市,满足学生特长培养需求,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推进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推进大单元教学、学科实践育人等创新模式。

落实国家“沃土计划”,开发跨学科科学教育校本课程,统筹推进“脱颖计划”“筑基计划”“奇点计划”等培养机制,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小、初、高贯通培养体系,为不同潜质学生提供适宜的发展路径。

平度市威海路学校的老师在给学生们上课。

更多关注关爱特殊学生群体,完善特殊教育学校十五年一贯办学体系,推动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医疗康复、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

持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水平,建设60所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学校、20所国际理解教育示范学校。全市中小学与上合组织国家等缔结友好(姊妹)学校100对。(注:国际理解教育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倡导的教育理念,旨在通过促进文化多样性认知、培养全球公民意识,实现国际和平与协作。)

建立与普通高中学校优质特色发展相适应的评价和招生工作体系,畅通多样化录取途径和多元化升学途径,推动教育评价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探索制定多子女义务教育阶段“长幼随学”政策。

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的发布既是对国家教育强国战略的基层呼应,也是青岛教育强市建设的自我加压、先行先试的生动体现。青岛正以清晰的路线图和务实的施工图,努力书写“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生动答卷。

记者|王世锋 编辑|赵笛‍‍ 摄影|韩星 杨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