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这么吃降压药,肾就废了!告诫,服药4大禁忌,是在给肾上刑
发布时间:2025-10-28 17:30 浏览量:2
晚饭后,68岁的王大爷坐在沙发上,习惯性地摸出口袋里的降压药。
一边看电视一边随手含了下去。"反正按时吃,效果都一样",王大爷心里想着。
谁料,三个月后例行体检,肾功能指标却突然亮起了“红灯”!“你这是药吃错了方式,把自己的肾脏搭进去了!”医生无奈地摇头,让王大爷和家人惊愕不已。
在我们生活中,吃降压药对许多高血压患者来说,俨然已如日常三餐般自然。
但你是否想过,错误的服药习惯,可能正悄无声息地伤害着你的肾脏?数据表明,我国有超2.5亿高血压患者,其中一部分因为服药不规范,出现肾脏损伤。
你以为血压降下来了,就是万事大吉?恰恰相反,肾脏有苦难言,危险却离我们越来越近。
到底哪些细节最容易被忽视?服药四大禁忌,许多人每天都在犯,尤其是最后一点,你可能压根没放在心上……
很多人以为,降压药是“救命稻草”,怎么吃都可以,能降压就行。事实上,肾脏也是降压药物的“主要代谢器官”,几乎所有降压药都要经过肾脏代谢、排泄。
若长期错误用药,慢性肾损伤风险将大幅增加,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指出,不规范用药的高血压患者,肾损伤发生率高出规范服药人群约22.8%。
为什么会这样?一方面,部分降压药(如ACEI、ARB类)本身对肾脏有保护作用,但错误用法却让本应“护肾”的药变成“伤肾”的利器。
另一方面,忽视肾功能监测、剂量把控不严、合并用药盲目,都可能加重肾脏负担。
更令人警惕的是,高血压病人本身就容易损伤肾脏,错误服药无异于“雪上加霜”。医生门诊统计显示,每10名因不规范服降压药致肾损伤患者中,7人成为慢性肾病高危人群。
有学者提出:“吃药降压,却让肾‘承担后果’”。现实中,以下4大服药禁忌,正是在无形中‘虐待’你的肾脏:
一、未按医嘱,随意增减剂量
不少人血压一稳定,就自作主张“减药”;或者今早漏服,晚上“双份补吃”。这种随意增减剂量的行为,会让肾脏忽高忽低地承受药物攻击。
有研究显示,对比按医嘱服药,高血压患者自行调整药量,肾功能异常发生率高40.2%。药物在体内蓄积、不规则波动,加大了肾脏代谢负担。
二、空腹服药、不及时补水
降压药大多推荐餐后服用,以减轻胃肠道和肾脏压力。空腹服药易致药物吸收过快、毒性增强,肾小管难以承受。另外,服药后未及时喝水,药物浓度升高,同样加重肾“劳役”。
三、与其他药物盲目同服
比如感冒药、止痛药(如布洛芬)、中成药,有些成分会与降压药发生“化学反应”,增加肾脏毒性。
统计发现,68%的药源性肾损伤与药物间不当组合有关。尤其是中老年人,习惯同时吃多种药,风险陡增。
四、忽视复查、肾功能监测
很多人降压药一吃就是十几年,从不主动复查肾功能。然而,慢性肾损伤无症状,等病情重了才发现肾已“受刑”多年。
中华医学会建议,长期服降压药者,至少每3-6个月应检测一次肾脏功能(如肌酐、尿蛋白)。
降压药是否“毁肾”,主动权其实就在我们手里。掌握正确用药习惯,帮你的肾脏减负、逆转风险:
一、严格遵循医嘱,勿自行加减药量
根据医生评估,按时、按量服药。有疑问及时问医生,坚决不“自作聪明”。
二、餐后服药,服药后喝足够温水
避免空腹服药,减少对肾脏与胃肠的刺激。每次服药配温水150-200ml,助力药物平稳代谢。
三、避免与有肾毒性的药物同服
服用感冒药、止痛药、抗生素或补品时提前告知医生,必要时错开时间或选择更安全的组合。
四、定期体检,关注肾脏指标
每三个月检测一次血肌酐、尿蛋白、尿常规等指标,必要时加做肾功能专科检查。任何异常,立即找专业医生调整用药。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药源性肾损伤流行病学研究综述》
《降压药合理使用指南》- 北京协和医院
《慢性肾脏病早期筛查和干预共识》
《中国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监测现状调查》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