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后的乌克兰,为何注定走向失败国家

发布时间:2025-10-28 18:00  浏览量:1

虽然俄罗斯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追求

几乎必然会在某个时间节点,开始一场对抗西方的战争,但为何这个战场会选定在乌克兰?

事实上,乌克兰成为最终战场,俄罗斯一个巴掌拍不响,这个国家在失败道路上一路狂奔,并让一位演员成为总统,是俄乌战争故事的另一面

今天开始,我们将切换到乌克兰的视角,去看看俄乌战争如何一步步逼近乌克兰,以及战争又是如何完成了,对乌克兰的重塑

站在今天的视角,乌克兰是一手好牌打烂的典范,但实际上,1991年苏联解体后建立的乌克兰

实质上是一位手牌不错,但本人精神分裂的牌手,乌克兰通向失败国家,几乎是一个必然的结局

乌克兰有什么手牌?首先,解体后的乌克兰是世界第三核大国与常规军事强权,乌克兰继承了苏联部署在其领土上的核武库,规模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

继承了苏军在乌克兰境内的基辅、敖德萨、喀尔巴阡三大军区的庞大兵力,有约 78万军人

以及约 6500辆坦克,7000辆装甲车,1500架作战飞机,和黑海舰队一部分

为了支撑这支庞大的军队,前苏联在乌克兰地区建立了庞大的军事工业,南方机械厂、安东诺夫设计局、尼古拉耶夫造船厂、顿涅茨克煤田以及克里沃罗格铁矿等无数企业

不仅为前苏联提供了将近20%的工业产值,也直接养活了这支在当时世界上排名前列的军队

并且乌克兰工农业极其均衡,农业天赋甚至比工业天赋还要出色,乌克兰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黑土地带,占全球黑土总量的近 1/4

在苏联时期,乌克兰生产了全苏 25%的谷物和超过 20%的肉蛋奶,最后,乌克兰在独立时拥有5200万高素质人口

与英法德等国基本相当,远超除俄罗斯以外任何一个前苏联阵营国家,综合来讲,在1991年,东欧国家与前苏联加盟国的起跑线上

乌克兰手握世界级的军事力量、完整且强大的工业体系、无与伦比的农业潜力、受过良好教育的庞大人口,理应成为最成功的国家

然而三十年后的今天,乌克兰却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国家,为何如此?并非放弃核武或者寡头当家这种简单的原因,从根源上来说

1991年的乌克兰,就不是一个完整且正常的国家

乌克兰背后第一个隐藏问题,就是其地缘环境相当恶劣

这个地缘环境恶劣,并非指其地理位置本身不好,乌克兰拥有黑海出海口,且连接东西方,是绝对的风水宝地

然而这份重要性同样是诅咒,解体后的乌克兰,恰好处在两个巨大且互不相容的地缘政治板块的挤压带上

向东,是自己的旧亲戚俄罗斯,在俄罗斯,莫斯科国家叙事的源头是“基辅罗斯”,因此在俄方看来

乌克兰的独立是对其历史和文明完整性的分割,因此三十多年来,俄罗斯一直都将乌克兰事务视为家事而非外部事件

向西,则是西方的诱惑,在苏联解体之后,北约与欧盟几乎同步东扩,那些早一步加入北约与欧盟的国家不仅获得了发展机会,也获得了安全保证

但是在乌克兰问题上,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欧盟,对乌克兰采取了一种既鼓励又不敢负责的矛盾政策

他们只会为乌克兰提供虚无缥缈的保证,根本不敢冒着干涉俄罗斯“家事”的风险直接介入乌克兰内政

乌克兰同时面对着来自东西方的引力,但这并非纯粹的坏事,事实层面上讲,这种对双方同时具有价值

本应是乌克兰的一个潜在优势,乌克兰本应通过更加灵活的外交方式左右逢源,或者至少选择坚定投靠某一边,以获得完整的安全保障或者经济发展的机会

可问题在于,乌克兰人本身就是一个新概念,乌克兰实际上长期缺少统一的国家意志,面对向东还是向西这个选择

乌克兰硬件上的缺陷,被“乌克兰人”这个“软件”问题,放大到了精神分裂的程度

乌克兰人

什么是乌克兰人?表面上看,1991年乌克兰国家的5200万国民,就是乌克兰人,但是实际上,这5200万国民被分成了两个泾渭分明的组别

在之前我已多次讲述过,现代乌克兰的版图是在20世纪被强行拼凑而成的,其不同部分,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脉络

以利沃夫为中心的乌克兰西部地区,是当今乌克兰真正的政治核心,这片地区在数个世纪里

是波兰立陶宛联邦、奥匈帝国的一部分,乌克兰民族主义思想非常浓厚,其民族记忆,是反抗波兰和俄罗斯的统治

他们坚持认为自己是欧洲的一部分,同时语言上坚持使用乌克兰语,宗教上也与俄罗斯东正教有所不同

而在以顿涅茨克、哈尔科夫、敖德萨为中心的乌克兰东部与南部,这些地区在历史上长期处于沙皇俄国的统治之下

同时在沙俄和苏联时期,这里经历了大规模的工业化,以及俄罗斯化政策,大量俄罗斯族人口进入这一地区,并彻底改变了这里的民族结构,他们在语言上普遍使用俄语,文化和情感上更亲近俄罗斯

虽然从人口数据上来讲,乌克兰内部以乌克兰人为主流,然而从经济上讲,以重工业、矿业和军工业为主的乌克兰东部与南部地区

才是乌克兰的经济重心所在,于是两股势力谁都无法完全压过另一方,同时也根本无法在亲俄还是亲西方一事上达成共识

三十年来,乌克兰从未有一个所有国民都能共同接受的身份认同,这种内部的脆弱性,极大地放大了地缘政治的影响

让乌克兰彻底成为一个精神分裂,却要因其华丽手牌与独特位置,而不得不应对高端局的牌手,苏联解体后的高端局中,乌克兰打的怎么样?答案是不能再差

灾难

从今天的角度看,乌克兰在解体后的操作是做一步错一步,根本没有任何一步走对,甚至可能不如不走

1991年开始,乌克兰连续犯下了一系列致命的错误,第一个错误便是1994年,乌克兰签署《布达佩斯备忘录》,放弃其继承的庞大核武库,以换取美、俄、英三国的“安全保证”

乌克兰做出这项决策的目的是减轻经济负担,换取经济援助,同时确认自己缺乏控制能力的事实

可最终的结果却是核武器没了,但安全保证却没换回来,在这次谈判中,乌克兰混淆了“安全保证”和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安全保障”

前者只是政治承诺,而后者才是白纸黑字,乌克兰用自己最硬的威慑力量,换来了一份废纸,直接拆掉了国家安全的承重柱

而与此同时,乌克兰在经济上的改革更加灾难,他们几乎完全拥抱了休克疗法,通过进行大规模的私有化改革,试图从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

可是当时的乌克兰,根本没有进行配套休克疗法的任何法律与制度建设,私有化过程,很快演变成了前官员、厂长和黑社会势力瓜分国有资产的盛宴。

最终,休克疗法没有创造出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反而催生了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寡头阶层

这些财源不正的寡头又很快形成新的利益集团,他们通过扶持自己的政党、收买官员来干预政治

以维护自身垄断利益,系统性的腐败加重了乌克兰的国家分裂,也为日后的不治之症埋下了病根

第三个错误,则是把真正的经济命脉,交给了不能信任的人手里,乌克兰在能源上,几乎完全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

并且从未推动本国能源效率改革,和供应渠道多元化,虽然做不到这件事的理由有很多,但结果就是乌克兰在经济上越来越依靠俄罗斯,所有的亲俄政策,都有最坚实的土壤

而最后一个错误,则是在亲俄与亲欧之间不停摇摆,由于内部的根本分裂,乌克兰的国家战略从未有过稳定的路线

九十年代试图左右逢源,但因为内部的分裂与混乱,两边都不信任乌克兰,2000年代选择彻底倒向西方,然而却发现根本无法离开俄罗斯的天然气

亚努科维奇上台之后又开始倒向俄罗斯,可是多年倒向西方又让西部地区有了巨大的惯性,最终引爆了颜色革命

这种反复横跳让乌克兰既没有得到西方的实际安全保障,又彻底失去了俄罗斯的信任

从苏联解体以来,乌克兰的国家历史,就是一部自由落体的历史,2010年,乌克兰的人均GDP,居然还没有恢复到1991年独立时的水平

已经从一个工业强国,沦落为与摩尔多瓦等国争夺“欧洲最穷国家”头衔的失败者,乌克兰这个起点最高的国家,却在20年后发现

经济上比苏联时期更穷,人口比以前更少,政治上比以前更腐败,在这种环境下,乌克兰人开始通过政治剧缓解自身的失败感,于是一部名为“人民公仆”的电视剧,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