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现在的人情社会正在快速崩塌
发布时间:2025-10-28 18:55 浏览量:2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最近几年,参加一些饭局或者聚会,越来越觉得没意思。
过去那种推杯换盏、称兄道弟的热闹场面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礼貌的疏离感。大家聊的话题,兜兜转转,最后总会落到“你现在做什么”、“有什么资源可以对接一下”上面。
我有个朋友,前阵子他父亲生病,想找一位多年前帮过大忙的“叔叔”搭个线,以为凭着当年的交情,这事儿不难。结果电话打过去,对方客气是有,但三言两语就把他打发了。他特别失落,跟我感慨说,怎么人心说变就变了?
我跟他说,不是人心变了,是规则变了。我们从小熟悉的那套靠“关系”和“情面”运转的人情社会,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瓦解。
以为的“人情”,不过是价值的影子
很多人都没意识到,我们所谓的人情,很多时候只是依附在价值上的一个影子。
你风光的时候,门庭若市,嘘寒问暖的人络绎不绝,你觉得这是你人缘好,情商高。等到你落魄了,想找人帮个小忙,可能连个回信都收不到。这时候你才恍然大悟,人家当初捧的不是你这个人,而是你身上那个“价值”的标签。
听起来很扎心,对吧?
这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价值本位”。就像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在他的理论里提到的,人本质上是趋利避害的,会不自觉地计算投入产出比。成年人的社交更是如此,时间、精力、情绪,都是成本。一场没有信息增量、没有情绪价值、没有资源互换的社交,正在被越来越多人从时间表里划掉。
这不是说大家变得冷血无情了,恰恰相反,这是一种效率的体现。在一个信息爆炸、机会稍纵即逝的时代,每个人都在奋力向前跑,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维持那些“低效”的关系。
所以,别再抱怨别人“现实”了。当你觉得别人对你不够热情,或者约不出来的时候,别去怀疑什么情谊,先问问自己,这次见面,你能为对方提供什么?
人情账户的“通货膨胀”
过去为什么人情那么好用?
因为在信息不发达、流动性差的熟人社会,人情是硬通货。你帮我,我帮你,这张无形的网维系着整个群体的运转。
现在不一样了。
互联网把世界拉平了,你需要一个律师,可以上网找;你需要一个设计,可以去平台发包。专业的事情,完全可以交给市场化、契约化的方式来解决,它更高效,也更透明。
人情账户正在经历一场剧烈的“通货膨胀”。过去你欠我一个人情,我以后能让你帮个大忙。现在你欠我一个人情,可能只能换来一个朋友圈的点赞。靠感情和面子来驱动合作的模式,正在被更直接的利益和价值交换所取代。
你必须承认,这种变化对很多人来说是好事。它打破了圈层壁垒,给了那些没有背景、不懂“来事儿”的普通人更多机会。你不需要去揣摩人心,不需要去喝酒应酬,你只需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极致,你自身的价值,才是你在这场游戏里唯一的硬通货。
那我们该怎么办?
是不是以后就不用交朋友,不用维系感情了?
当然不是。
只是我们需要重新校准自己的认知,用一种更成熟的心态去面对这个世界。
首先,请放弃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天真想法。要把你的关系圈做个划分。真正的朋友,是用来分享喜怒哀乐的,是不需要计算价值的,这样的知己,一两个足矣。对于他们,请用真心去浇灌。
而对于绝大多数的社交关系,请用“合作共赢”的心态去对待。别总想着去索取,先问问自己能给予什么。你能提供靠谱的信息,能提供稳定的情绪,能提供专业的见解,哪怕只是能做一个安静的倾听者,这都是价值。
与其把时间花在组建无效的饭局上,不如用来打磨自己的一技之长。当你自己成为一个发光体,自然会吸引到同频的人。那时候的链接,会比任何靠“人情”维系的纽带都更加坚固和持久。
人情社会的崩塌,听起来像个坏消息。
换个角度看,它也把我们从复杂、模糊、甚至带点绑架意味的人情债里解放了出来。我们终于可以不必活在别人的眼光里,不必为了“合群”而戴上假面。
我们可以更专注地做自己,用实力说话,去构建一种更清爽、更平等、也更自由的新型人际关系。
这,或许才是这个时代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 上一篇:别让下一个姚明被毁!杨瀚森8分钟出场暴露致命问题
- 下一篇:憋屈的婚姻(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