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求职卷出新高度!青年为学技能硬不毕业,同龄人全陷内卷怪圈

发布时间:2025-10-28 21:10  浏览量:1

以前的韩国青年求职找工作都盯着进大企业拿高薪,现在不一样了。

校园里聊天、招聘会上,年轻人聊得更多的是别让我没完没了加班希望领导能给点指导育儿假得真能用上。

这种转变不是随口说说,有数据撑着的。人力资源公司任仕达2025年的全球调查显示,现在职场人最看重的已经不是工资,而是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韩国雇佣劳动部和雇佣信息服务去年11月也做过调查,63%的年轻员工都觉得,平衡比薪资更重要。

但尴尬的是,想法变了,现实没跟上,人力资源平台Remote出的2025年全球工作与生活平衡指数里,韩国在60个经济体里才排第31位。

其实也能理解,韩国加班文化不是一天两天了,很多企业嘴上喊着对家庭友好,实际工作制度压根没调整。

我倒觉得,年轻人把平衡放第一位,不是不求上进,反而是吃过内卷的苦之后想明白了:总靠牺牲生活换工作,根本撑不长久,有质量的就业才靠谱。可现实跟不上,不少人就卡在想要的和能找到的中间,特别纠结。

为啥大家对平衡这么执着?得先说说之前的求职困局。韩国一直是学历社会,年轻人总觉得技能攒得越多,找工作的筹码就越足,结果陷进了怪圈,就像大学生崔,为了多学技能推迟毕业,可你推迟别人也推迟,同龄人的竞争反而更激烈。

这种内卷带来的不只是竞争压力,还有心理上的耗损。相关研究说,求职压力越大的青年,越容易抑郁、焦虑,对生活的那股劲儿也会变弱。

全北国立大学的尹明淑还做过研究,发现失业或者过度工作,甚至会让大脑出现可检测的压力。

更让人担心的是,求职竞争还在悄悄改变年轻人的想法。有学者说,年轻人为了攒资历花了太多时间精力,慢慢就默认企业是就业守门人,得听企业的,变得越来越顺从。

这种顺从还会延伸到生活里,比如对公共事务没兴趣,甚至觉得搞政治没用。我觉得这比找不到工作更可惜,年轻人本应是最敢创新、最敢尝试的群体,现在却从主动找机会变成被动等机会,长期下来,社会的活力都会受影响。

那咋解决这个问题呢?不能只停留在吐槽,得有实际办法。

先说说社会层面,有观点提到,社会保险本来就该帮大家扛住收入波动,如果年轻人找工作期间不用愁吃穿,不用怕没收入,就不会为了躲风险,非得过度攒技能推迟毕业了。

但更迫切的还是企业要真改革。有学者批评说,有些企业总提文化契合,看着像进步,其实就是想招听话的员工,根本没把员工需求当回事。我觉得这话挺实在的,企业要真想回应年轻人对平衡的需求,光喊口号没用。

得先把招聘标准说清楚,别搞那些没明说的要求增加大家的求职成本;再把工作安排定明白,别让无意义加班成常态;最后还得有能让员工说话的渠道,诉求提上去了能有回应。

说到底,只有社会能托底,企业肯真改,韩国年轻人才能从求职内卷里松口气,真正找到既适合自己、又能兼顾生活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