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范式的新探索
发布时间:2025-10-29 05:00 浏览量:1
伴随着全球化视野下中国式现代化宏大叙事的实践延展,人的公共生存样态愈益凸显。优化人的公共生存、建构共有精神家园成为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的崭新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应在关注具体公共性问题的基础上,实现从哲学层面对人的公共生存境遇的价值范导。张九童教授的《思想政治教育公共关怀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生存论视角》通过对人的公共生存、思想政治教育、关怀理论的整合性创新研究,回应了人的公共生存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从马克思主义生存论视角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公共关怀”这一概念,实现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范式的新探索,对于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如何在一起”的文化期许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的创新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生存论视角,实现公共性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本书紧扣“知识论思想政治教育”向“生存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价值转向,深刻分析现代人公共生存的深刻变革。本书认为,现代社会公共生存伴随着人类现代化的进程而不断开显,当今时代人类现代化正走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西方社会三百年来对人类现代化“代言”的重重积弊不断冲击人的公共生存的价值合理性,各国在反思中不断探索适合本民族的现代化模式,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在创构新时代人的生存发展的公共合理性。全球化的发展逻辑出现了具有全局性意义的深刻变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成为人类全球化公共生存的当代形态。从马克思主义生存论视角提炼人的公共生存方式,审视人的公共生存方式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分析在人的公共生存实践日益凸显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应怎样丰富和创新自己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更好地指导和优化人的公共生存。
第二,立足于人的公共生存实践,将“公共关怀”概念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提出和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公共关怀”原创性概念创新研究。本书系统阐释了人的公共生存、公共关怀和思想政治教育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公共关怀”的学理性概念和思想政治教育公共关怀的内涵和外延。在理论层面,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公共关怀的理论导源与历史考略,梳理了思想政治教育公共关怀的基本概念和哲学意蕴;在实践层面,立足时代境遇,论证了思想政治教育公共关怀的内容建构、价值呈现和路径选择,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公共关怀从理论到实践的系统框架。本书充分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应如何立足现代公共世界的变迁趋势,结合中国式现代化所创构的人的公共生存图景,科学把握和试图求解人的公共生存面临的时代命题,以公共关怀为着眼点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样态。
第三,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公共人培育这一育人指向的创新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公共价值观,本书全面挖掘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共关怀学理性意蕴,将其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公共关怀的育人结构中,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公共关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契合。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价值主体,“公共人”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公共关怀的育人目标。本书从政治公共人、经济公共人、文化公共人、生态公共人四个维度对“公共人”进行了系统梳理和阐发,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教育公共关怀育人本质的内在关联,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性范式研究谱系愈发丰满。
邹广文(作者系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