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本性决定了以色列立国之本:说打就打,不给自己留余地

发布时间:2025-10-29 06:11  浏览量:1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谁都没想到,那年春天的一场突袭,竟然会成为以色列几十年国家战略的缩影。

那是2007年9月6日凌晨,叙利亚的代尔祖尔地区,正值深夜,防空雷达一片沉寂。

突然,一队F-15战斗机悄无声息地穿越边境,几分钟后,一座正在施工的建筑被彻底摧毁。

这场行动后来被称为“果园行动”,目标是叙利亚正在秘密建设的核反应堆。

而发动攻击的,就是以色列。

这不是以色列第一次先动手。

也不是最后一次。

说起来,以色列建国的过程本身就像一场不断升级的突袭。

不是那种打了就走的,而是那种定下心来、步步为营的主动争取。

那会儿的中东局势非常复杂。

奥斯曼土耳其刚刚解体,英国人接手了巴勒斯坦托管权,犹太人趁着这个空子,从欧洲陆续迁入。

他们不是突然冒出来的。

早在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就已经悄悄兴起。

那时候的犹太人被夹在欧洲民族国家的夹缝里,哪里都不算“自己人”。

有人说他们是商人出身,精明、现实、讲究利益。

可在那种动不动就爆发排犹事件的环境下,讲利益本身就是一种自保方式。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犹太人通过在欧洲的金融和政治关系,逐步争取到了英国的支持。1917年《贝尔福宣言》一出,英国政府表态支持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国家家园”。

这份文件短短一页,却为后来的几十年埋下了无数冲突的种子。

二战结束后,犹太人在欧洲的处境到了最极端的地步。

六百万人的灭绝,不是数字,是事实。

那种痛苦和惊恐,谁也说不清。

于是,回到祖先的土地、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就成了他们唯一的希望。

可那片“祖先的土地”上,并不是空地。

阿拉伯人早已生活了上千年。

1947年,联合国提出“分治方案”,把巴勒斯坦分成犹太区和阿拉伯区。

犹太人接受了,阿拉伯人拒绝了。

第二年,以色列宣布建国,阿拉伯五国立刻出兵。

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以色列那时候只有65万人,武器也不如对手,可他们打赢了。

靠的不是兵力,而是一种绝对不能输的决心。

那种“再输就没命”的紧迫感,成了以色列建国后几十年安全战略的底色。

从那以后,以色列就没怎么“消停”过。

1967年,他们发现埃及正在调兵,而且封锁了红海航道。

以色列没等对方动手,直接发动空袭,把埃及空军几乎一锅端。

六日战争一过,他们拿下了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东耶路撒冷和戈兰高地。

这么一来,阿拉伯国家更怒了。

可他们几次合力进攻,最终都没能把以色列从地图上抹去

那时候的以色列,像极了一个被逼到墙角的小个子,随时准备掏出匕首。

国土就1.5万平方公里,还不如北京大。

资源几乎没有,水源也紧张。

唯一能依赖的,就是技术、组织和速度。

说到底,这是一个没有退路的国家。

不仅地理上没有退路,外交上也一样。

冷战期间,美苏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美国支持以色列,是为了在中东牵制苏联。

苏联则扶持阿拉伯国家,特别是埃及和叙利亚。

而以色列,靠着自己“先打”的风格,硬是把自己打成了一个“必须考虑”的力量。

他们的战略思维,就是“我不等你动手”。

这种风格延续至今。

比如2021年,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被爆出潜入伊朗,窃取了大量与核计划相关的文件。

他们不是要公布真相,而是要提前掌控局势。

当然了,这种做法也引发了很多争议。

有人说,以色列是“中东唯一的主动攻击者”。

也有人反问,那些天天喊着要“把以色列从地图上抹去”的国家,又算什么?

怎么说呢,这种困境,其实从建国那天就注定了。

以色列并不是一个有外交天然盟友的国家。

除了美国,几乎在中东找不到一个真正站在他们这边的邻国。

即便是后来和埃及、约旦签了和平协议,也只是相互不打,不代表亲近。

他们也试过和解。

奥斯陆协议、土地换和平计划、安理会分治方案……都试过。

可每次都是某一方先动手,谈判就崩了。

说到底,这不是一场战争的故事,而是一种生存方式的延续。

就像当年的第一任总理本·古里安说的:“如果阿拉伯人放下武器,就会有和平;如果我们放下武器,就会被灭国。

有时候,这种语言听起来冷酷。

但那是他们的现实。

直到今天,以色列依然保持全国义务兵制度。

男女都要服役。

高科技公司里,很多创始人都是情报部门退役的工程师。

从国家安全到经济发展,一切都围绕“不能被打败”这个前提来运转。

这事儿,说起来挺沉重的。

可它就是这么发生的。

从代尔祖尔那场清晨的空袭之后,叙利亚的核设施建设再没公开进行过。

参考资料:

本·赫尔佐格,《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

阿维·沙莱姆,《以色列与阿拉伯世界》,牛津大学出版社,2000年。

马丁·吉尔伯特,《犹太人简史》,中信出版社,2016年。

阿里·沙维,《中东的形成》,哈佛大学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