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扶林导演为何化丑她?当年美到欧阳奋强不敢直视
发布时间:2025-10-28 17:10 浏览量:1
你知道吗?87版《红楼梦》里那个温婉端庄的袭人,原本美到让“贾宝玉”欧阳奋强都不敢直视! 导演王扶林居然要求化妆师“尽量画丑一点”,这背后藏着一段令人惊叹的选角故事。
当年袁玫进组时,心气儿可高了。 作为安徽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她最初瞄准的角色是泼辣的王熙凤或是大气的薛宝钗。 可导演王扶林看着她一米六八的高挑个子,直摇头:“这要是站在其他姑娘堆里,简直像篮球队里混进个模特!”
选角这事儿,王扶林有自己独到的眼光。 他常说:“我不选演员,不选明星,我选的是《红楼梦》中人。 ”正是这个理念,让袁玫从凤辣子的候选人,一路调整到了袭人的位置。
新的问题来了。 袁玫那张脸实在太出挑,皮肤白皙,眼眸明亮,完全不符合原著里袭人“容长脸面”的普通长相。 欧阳奋强后来回忆说,第一次见到袁玫时,自己紧张得连正眼都不敢瞧,只能偷偷打量。
这可急坏了导演组。 王扶林当即拍板:必须把袁玫化得普通些! 他找来化妆大师杨树云,直接交代:“尽量画丑一点,把脸上好看的地方都遮住。 ”
杨树云接到这个特殊任务时,心里直打鼓。 哪有人要求把演员往丑里化的? 没想到袁玫豁达,笑着对化妆师说:“大姐,你就放开手脚化吧,我保证配合! ”
化妆过程堪称神奇。 杨树云重点修饰袁玫的下半张脸,用阴影粉把精致的脸部轮廓勾勒得圆润些。 眉毛画得浅淡平直,嘴唇选用接近肤色的口红。一番操作后,镜子里那个明艳动人的戏曲名角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个温顺端庄的丫鬟。
剧组的用心不止体现在妆容上。所有演员都要参加为期三个月的培训,学习琴棋书画、古代礼仪。 袁玫更是把《红楼梦》原著翻得滚瓜烂熟,专门研究袭人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
她发现袭人这个角色不简单。 表面是个温顺丫鬟,实则心思细腻,既要管理怡红院的大小事务,又要操心宝玉的学业前程。 袁玫常常一个人对着镜子练习,琢磨怎么用眼神和细微的表情,把袭人内心的矛盾表现出来。
有意思的是,虽然妆容上做了“化丑”处理,袁玫的演技反而更加出彩。 有一场戏是袭人劝宝玉读书,她既要把长辈的嘱托执行到位,又要顾及宝玉的感受。袁玫把那种欲言又止、左右为难的状态演绎得淋漓尽致。
剧组其他演员也都经历了类似的打磨过程。 陈晓旭为了演好林黛玉,每天坚持练习毛笔字,就为了举手投足间有那种书香门第的优雅。 邓婕更是把王熙凤的台词背得滚瓜烂熟,连走路姿势都刻意练习过。
欧阳奋强后来在访谈中提到,王导特意让他多和女演员们相处培养默契。 刚开始他和袁玫对戏总是放不开,后来熟悉了才发现,这位“袭人姐姐”私下爱说爱笑,和剧中温婉的形象判若两人。
《红楼梦》拍摄历时三年,这在当时堪称大手笔。 演员们同吃同住,真的处成了一家人。 袁玫说,有时候拍完戏大家都不舍得卸妆,就穿着戏服在院子里聊天说笑,那种氛围温馨。
剧集播出后,袭人这个角色获得了观众一致好评。 有趣的是,没人觉得袭人“丑”,反而觉得她贴合原著。 红学家冯其庸专门表扬袁玫,说她演出了袭人那份温顺中的坚韧,平凡里的不凡。
袁玫后来的人生轨迹也很有意思。《红楼梦》热播后,她没有留在北京发展,而是选择南下广东。 在现代剧《公关小姐》里,她完全颠覆了袭人的形象,演起了时尚干练的职场女性。 这时候观众才恍然大悟:原来袭人本来这么漂亮!
从黄梅戏名角到经典电视剧演员,再到后来的制片人,袁玫的每一步转型都走得踏实。 她说在《红楼梦》剧组的经历让她明白,演员要为角色服务,外在的美丑不重要,重要的是演出人物的灵魂。
这些年,87版《红楼梦》剧组重聚时,袁玫总是最受关注的那个。 年过花甲的她依然气质出众,偶尔还会唱上一段黄梅戏。 每当这时,观众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在怡红院里默默付出,却始终保持着尊严和体面的袭人。
剧组的化妆师杨树云后来透露,给袁玫“化丑”是他职业生涯中最的经历之一。 他说真正的化妆艺术不是把演员化得多美,而是化得符合角色。 这一点,在袁玫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
当年那些为艺术“牺牲”颜值的老戏骨们,用实力证明了一个道理:经典角色的塑造,从来不是靠颜值撑起来的。 正是这种对艺术的敬畏之心,才让87版《红楼梦》历经三十多年依然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