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发生前一个月,身体可能会出现9种疼痛,千万不要忽视

发布时间:2025-10-28 23:06  浏览量:2

“我爸就是胃不舒服,老说撑着了,结果去医院查出来已经是晚期胰腺癌。”

“他一直说是老胃病发作,谁想到是命根子出问题了。”

很多事,等感觉不对了,可能已经来不及了。

胰腺癌,这个名字听起来离我们很远,但现实中,它悄无声息地走近了很多家庭。

它不像其他癌症那样容易被早期发现,等到症状明显,大多数已经走到了“晚期”三个字。这也是为什么它被称为“癌中之王”。

但你知道吗?其实在胰腺癌发生的前一个月,身体早就偷偷给我们发出了9个疼痛信号,只是我们没把它当回事。

今天咱们就用接地气的方式,聊聊这些疼痛到底藏着什么门道,怎么才能早发现、早处理,不让它悄悄夺走我们的健康。

很多中老年朋友,一肚子不舒服就说是“老胃病犯了”。饭后胀、腰疼、背疼,一句“年纪大了”就带过去了。但你知道吗,这些看似普通的疼,其实可能是胰腺在“求救”。

胰腺的位置在胃后面、靠近脊柱,所以它出问题的时候,疼痛很容易“绕路”,不像肚子疼那么直观,而是“弯着疼”。比如有些人会觉得左腰酸痛,还以为是肾虚,其实可能是胰腺在背后发火了。

来看看这些常被忽视的疼痛信号:

这是最早、最常见的信号之一。很多人以为是吃坏肚子了或者胃炎,但其实胰腺癌的早期疼痛多在上腹部,尤其是在吃完饭之后,胰液分泌增加,胰腺压力变大,疼得就更明显。

特别是那种吃完饭肚子发胀、发闷,甚至有点反胃的感觉,持续一两个星期都没缓解的,就要引起注意了。

有些人会觉得是腰椎不好,或者是坐时间太长了,背部酸酸的,尤其是靠近肩胛骨的位置。但如果这个酸痛是在吃完饭后加重、晚上睡觉时更明显,特别是平躺时不舒服、弯腰反而好一点,那就得警惕了。

这是因为胰腺紧贴着脊柱,肿瘤压迫神经就会反射到背部,让人误以为是“老寒背”或者“腰肌劳损”。

有些人会说,左边肋骨下方总觉得有点堵、胀,不是特别疼,但就是不舒服。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闷痛”,特别是持续超过两周以上就要小心了。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消化科医生指出,胰腺的肿瘤会压迫周围组织,引发非典型部位的钝痛或闷胀感,尤其是在运动后、吃完饭时更加明显。

一些患者会形容,肚子中心那块有点疼,一按就不舒服,以为是肠胃炎要来了。但这种疼持续几天不消退,也没有真正拉肚子,就不能掉以轻心。

这种疼可能是胰腺头部肿瘤引发周围组织炎症反应,传导到肠系膜神经,表现为肚脐周边的压痛。

听起来有点奇怪吧?但有些胰腺癌患者在早期真的会出现肩膀或脖颈发紧、酸胀、甚至轻微刺痛的感觉。这是因为胰腺癌可以通过神经系统“借道”传导疼痛,表现为远离胰腺的部位疼。

如果你最近没干重活、没吹空调,肩膀却老是不舒服,不妨多留个心眼。

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环绕性疼痛”。胰腺癌在中晚期会引发胰腺周围的神经被压迫或侵犯,疼痛从腹部开始、一直绕到后背和腰部

不少患者以为是胆结石或胃溃疡,结果一查才知道是胰腺的问题。特别是那种晚上疼得睡不着,吃止痛片也没用的,更要引起重视。

很多人说:“白天还好,一到晚上就疼得翻来覆去。”其实这正是胰腺癌疼痛的特点之一。因为平躺时腹腔压力变化,肿瘤压迫神经更明显,疼痛就加重了。

这时候很多人会误以为是“胃酸倒流”或“消化不良”,结果耽误了最佳检查时间。

光疼痛还说不准,但如果你发现最近饭量变小了,人也瘦得快,那就得提高警惕。因为胰腺出了问题,消化酶分泌减少,影响食物吸收,人自然瘦下来了。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不明原因的体重快速下降,是胰腺癌、胃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的一个重要信号,尤其是伴随腹部不适的情况下,更要尽快就医。

这个信号就比较明显了,但很多人还是搞错了。有些老人看到皮肤黄了,以为是“肝不好”或者“吃辣上火”。其实当肿瘤堵住了胆管,胆汁排不出去,就会出现皮肤、眼白发黄,小便发深的现象。

这个时候的疼痛一般位于上腹部或右上腹,和普通胆囊炎容易混淆。但如果黄疸、疼痛一起出现,就得马上去医院检查胰腺了。

胰腺藏在腹腔深处,平时不太“吭声”,它的疼痛也不像阑尾炎、胃病那样明显。再加上中老年人本就容易有各种小毛病,一疼就归结为老毛病复发,很容易耽误。

而且胰腺癌发展快、转移早,美国癌症协会的数据指出,胰腺癌五年生存率不到10%,但早期发现的患者,手术后生存率可以达到30%以上

所以我们才要反复强调:别忽视那些“老毛病式”的疼痛,尤其是疼痛伴随身体的其他变化,比如瘦得快、吃不下、皮肤黄等等。

其实很多看似无害的生活习惯,长期下来都可能对胰腺造成负担。

比如长期高脂饮食、经常熬夜、暴饮暴食、抽烟喝酒,都会增加胰腺“发炎”的风险,而反复的慢性胰腺炎,正是胰腺癌的“温床”。

糖尿病人要特别注意。研究发现,新发糖尿病或者原有糖尿病突然恶化,也是胰腺癌的一个潜在信号,因为胰腺负责调控胰岛素,肿瘤一长,血糖就容易乱。

不是说一疼就要吓坏自己,而是要学会“多问一句,多查一下”。

如果你或者家人出现了上述这些疼痛,尤其是多种症状同时出现,别再拖着说“再等等看”,去医院做个腹部CT、彩超、查查肿瘤指标(如CA19-9),总比事后后悔强。

平时也可以和家人多交流身体的感觉,别怕“唠叨”,有时候一句“你这疼得有点怪,去查查吧”就能救命。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健康科普知识,所涉及内容不构成医疗建议,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切勿自行判断或延误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腺癌早期信号的识别与筛查建议》.中国肿瘤临床,2022,49(4):213-217.

[1]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癌症统计年报202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3年4月发布.

[1]世界卫生组织.《胰腺癌相关健康风险与预防策略》.WHO中文官网,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