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重整第一妖股——华闻集团
发布时间:2025-05-14 05:48 浏览量:4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先让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华闻的重整历程:
2024年10月21日,华闻传媒收到海口中院送达的通知书以及申请人三亚凯利投资有限公司的申请书,申请人以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具备重整价值为由,向海口中院申请对公司进行重整,并申请对公司进行预重整。
2024年10月25日,公司收到海口中院送达的决定书,海口中院决定对公司进行预重整,并指定华闻集团清算组担任公司临时管理人。
2024年12月25日,华闻传媒发布投资人招募公告,截至报名截止日,临时管理人共收到99家(联合体视为1家)意向重整投资人提交的报名材料。
这里得提一下,关于上市公司破产重整,近年来在经济逆周期的大环境下,这两年可谓炙手可热,备受投资者追捧,众多国资背景的企业、资产管理公司(AMC)以及一些投资大佬等以企业名义或者组成联合体的形式争先恐后的涌入破产重整投资人的招募,拿产投和财投份额,争取分一杯羹,谁慢谁就认输。
根据近几年的重整投资报名情况,那些没投资人或者报名家数不多中途没谈拢的都已经退市大吉了,一般超过报名超过30家的都算不错的投资标的,大家都比较看好其上市公司壳的价值或者本身存在重整价,超过50家报名的那可谓十分火热的。而华闻将近100家投资报名(联合体算一家),公告出来的时候也是被小小的震惊了一下,这得多么大多么香的蛋糕大家都想分分,属实这么多投资人报名有些夸张,估计临时管理人看材料审核都挺辛苦,难怪电话咨询报名情况的时候是问啥回答都可以,都疲于应对了,是我错怪人家敷衍了,毕竟审核超过上百家企业资料还是很心累的。
报名结束后,临时管理人根据招募工作安排,分阶段对意向
重整投资人进行初步资格审查,第一阶段对意向产业投资人资格
进行审查并发出审查合格通知书,7家意向产业投资人在收到审
查合格通知书后足额缴纳了投资意向保证金。(总数多家产投暂且未知)
按公司公告,经公平公正、合法合规(猫君暂且存疑,待爪爪细细挖来)的评选程序,最终选定海南联合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海南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海南省财金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体中的产业投资人海南联合及海南国资运营为中选产业投资人(联合体中的海南财金集团为意向财务投资人),京数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为备选产业投资人。截至目前,财务投资人遴选工作仍在推进中。
根据公开信息,海南联合的实际控制人为海南国资委,海南国资运营的实际控制人也同为海南国资委。海南国资曾在华闻跌破股价的时候举牌入场,可谓未雨绸缪,提前布局重整,在这个时候低成本进入华闻作为产业投资人也是理所当然。
偏偏就注意到了这个京数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备选投资人(我的理解是也可能会成为产业投资人),咋一看,以往也有这种操作,好似没啥问题,仔细一抓,惊掉下巴。
这京数科技下面怎么还有一个华闻京数,这和华闻传媒有什么关系么还是只是巧合?这有比较有意思,值得挖一挖!
这华闻京数向上穿透是华闻传媒全资子公司海南华闻民享,实际控制人是华闻传媒
华闻传媒作为此次重整的主体,虽然是公开招募投资人,但是被申请重整的公司还能自己当产业投资人么?公平公正、合法合规的依据又何在?
这就得问问海南中院与清算组了,请问作何解释?
华闻集团作为重整的主体,但是孙公司关联到备选产业投资人,这背后是否涉及到上市公司本身、法院和临时管理人之间是不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了,还是另有猫腻!
而作为对投资人直接审批筛选的海南中院和临时管理人关于产业投资人筛选标准依据何在呢?是否涉及华闻集团作为上市公司利用投资人招募进行利益输送,掩盖上市公司不为公众的秘密,4月25日的时候,华闻集团就收到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海南监管局《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公告,子公司国广光荣、天津掌视广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展的互联网广告代充值业务收入,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财会〔2017〕22号)第三十四条有关规定,造成虚增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进而导致华闻集团披露的2021年年度报告、2022年半年度报告、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以董事长、董秘、子公司董事长以及公司财务总监等当事人皆受到了行政处罚罚款
华闻集团2021年年度报告、2022年半年度报告、2022年年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金额分别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18.15%、15.86%、23.62%。按照退市新规,华闻躲过一截。
当华闻到退市边缘时,除了财务造假,还有什么值得深挖的违规行为,突然抓到了国资入主这根救命稻草,是否可能通过此次产业投资人招募去掩盖过的违法行径?
又是否想通过产业投资人的身份为自身获取过多利益,掩盖尚未爆炸的雷,尚未可知。毕竟有时候人会病急乱投医,狗急也跳墙。只是苦了一本正经报名想拿份额的投资人。
据小道消息,听说华闻以产业投资人名头在招投资人,可以分财投份额,消息尚待考证,但是如果企业自己重整的同时还能以低成本价格进入当产投,那不就是把债务重组的担子扔给了债权人,自己再大赚一把,那也就没有所谓的公开公平、合法合规,只要你上道,财投份额分一票,如果上市公司都这样重整投资内部消化了,真正专业的投资人反而被拒之门外,这样的良性经营还能持续多久,市场也不乏重整失败退市的案例。
再来看华闻集团本身,主营业务包含传媒业务、文旅、农旅、及车联网等,华闻此前想通过车联网业务开拓新市场实现转型,中途夭折,实际上车联网业务早已停止,但是目前A股概念还打着车联网概念。
当我们看着华闻集团江河日下,就是待宰的羔羊时,满怀期待去拯救它时,殊不知,它其实是披着羊皮的狼,还不止一只,只要你肉多,它都吃得下。
猛然醒悟,发现小丑竟是我自己!
希望大家擦亮眼睛,也希望主导此次投资人招募的当事人,出面澄清产业投资人选择审批标准。对于重整投资人本身关联的企业能否参与重整做出合理解释。倘若产业投资人筛选都是这么明目张胆的公平公正与和合法合规,那剩余的财投选择也是只剩下残羹冷炙,你还在细细品味。
华闻那些不能说的秘密,也是时候该摆在台面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