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为何暗投贾母?嫡庶有别:王夫人和薛姨妈都是旁门义女
发布时间:2025-08-14 13:29 浏览量:2
王熙凤的故事落地一看,总不是随处都能捡到的那种材料。她身上的复杂,就像一道难解的题,明明王家出身,最后却窝在贾母身边。为什么?谁给她的胆子干这种事?原来那些流传的版本都只讲脸面,心里的弯弯绕绕却没怎么写清。大家说王夫人权大地位高,薛姨妈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这两人血统一样,却活成两种样子?可翻来倒去想多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真就王熙凤最有说服力!
谁都晓得,古人最在意“嫡庶”,但现在很多人偏偏不信这套。王熙凤和贾母其实都有共同点,就是这“嫡女”身份,心里的那点傲气没法装。王熙凤门第正,在王家,只有她是嫡女,这才是底牌。网上常有人问,为什么王夫人、薛姨妈结局差异大,是谁嫁得高?说白了,王夫人其实是“高嫁”,薛姨妈没那么差,根本不是下嫁,反倒王夫人这一门才是蹭上去的。
王家的三个女儿,谁最正宗?表面看,王夫人主事,家里风头最劲,可谁都以为她也是嫡出。这种想法,其实是一种习惯性的错觉。实际上,王家的嫡女只有王熙凤。这里没水分,有据可查。嫡女天然自带一种气场,是融进血里头的,装不来,也藏不住。
王熙凤那种精气神,第一次见面就能镇住场子。黛玉入府,见到凤姐,直愣神,说她打扮像神妃。荣国府里的美人不少,唯独凤姐,光芒不遮掩。不是说其他人不美,是凤姐有种无形的力量,走到哪儿自带风范。不管曹公写得多暧昧,凤姐就是这么耀眼。王夫人是温吞的,只会被贾母说“可怜见的”,还有“木头似的”,风采差一截,身份摆在那里。
又提起家族的领头羊,凤姐有担当。她做过不少狠事,却让人恨不起来。为什么?因为她有一种守家和继承的天性,这是嫡女的基本功。不光抓钱,还填补荣国府的窟窿,稳住局面。每次见贾环闹事害宝玉,第一个喷的就是凤姐。这不是吃饱了撑的,是她把家族的利益放第一。嫡庶之间,谁动了嫡系,就是让凤姐上火。
精细到她照料穷亲戚邢岫烟,谁来了谁有事,她都操心。这是骨子里的责任感。反观王夫人,邢夫人,更像是躲事的类型。后宅女主人,却只顾自己,一旦牵扯到银钱、子女,立刻推脱。把事务交给凤姐、李纨,自己主抓钱粮仓库,贾家的风气就这样被带坏。到最后,资源争夺拉开了血拼,家败的祸根全由此起。
细算下来,荣国府的主妇谁有格,不是王夫人,也不是邢夫人。关键是王夫人的身份不够正,根本没做主人的底气。凤姐才是实打实的嫡派,这处说法再翻也成立。仔细看原著,王仁是凤姐的胞兄,两人同父同母,嫡系明摆着。王仁父母在金陵居住,不是王子腾那一门。王子腾一直在外做官,从来不是嫡派的轴心。
这里逻辑绕点,王家的嫡系逐渐衰落,反而让旁支的王子腾出头。王夫人和薛姨妈,靠的就是王子腾其人,而不是正脉。如果觉着听起来不舒服,那下一个论断更让人坐不住。王子腾、王夫人、薛姨妈三人的出身,其实另有玄机。原书里专门写明薛姨妈、王夫人是一母所生,父权社会,应该强调父亲,可这段特地指明是母系,没跟王子腾挂上,堪称罕见。
所以,三人的亲缘关系其实更复杂。薛姨妈、王夫人是同母姐妹,王子腾则不同母。按古代规矩,排序看父亲,可这里却反常,只提母亲。排除了父系,话里有话。一般正统都会强调“庶妹”“异母妹”,但作者偏偏强调“同母”,等于不认父,某种意义上,不列进家谱。有人说,薛姨妈和王夫人也算王家人,其实连王家的庶女都不算。
王家的人,仗着高贵门第,就算是庶女,也不会随随便便嫁商户。可薛姨妈最终嫁了薛家的生意人——虽说是皇商,皇商也是商。王家根本不和商人过日子,这是血统使然,可偏偏“事实”就是这个,说明薛姨妈和王夫人本身不是正宗的王家血脉。分析到这步,原来她们不过是拖油瓶,被母亲带进门,混上了王家的名分,仅此而已。
有人说王夫人那身婚服,是桃红色,不是大红,正妻用的本该是正红。这就能看出,她其实是续弦上位。像尤氏那样,也是带着姐妹嫁进去,为自家挣面子,为王子腾抬头。薛姨妈、王夫人跟尤二姐、尤三姐一样,用自己的身份换家族的利益。凤姐对待尤二姐极狠,不肯手软,因为她知道这种乱嫡庶的后果。真到关键时刻,宁杀错不放过。
薛姨妈年纪还不算大,书里特意说“方四十上下”,带着女儿入住贾府,这操作很耐人寻味。既能显示剩余韵味,还能凸显家族对外的拉拢。那边王夫人其实也是出了力,为王家和薛家搭桥。薛姨妈能进贾家,其实是靠着自己的能干,哪有纯靠嫁妆就能立住的事?都是商户来的,势利现实,还带着半口气的劲头。
说这些事情,几乎都绕不开王熙凤的处事。从小在豪门出生,根骨硬,见惯了风浪,也有底气不拧巴。有时候她能把贾家搅得天翻地覆,有时候又能伸手拉一把。这种矛盾的性格,说不上是好还是坏,反正挺有看头。很多网友看到凤姐心狠手辣不讨厌她,明明该被骂,可细细一琢磨,也不觉得有多恶。
再转头看王夫人那一路,虽说当家,但实质就像个幕后中介。什么事情都绕着走,家务交给贾母,小事交给凤姐,大事自己紧盯着,别让钱粮出问题。任凭荣国府大房、二房内耗,她一动不动,等事情爆炸了也懒得多说。其实这种做法,早晚把家拱手让了别人。
可是,又说回来,能不能全怪王夫人就不行了。时代决定了局面,她不是嫡女怎么都干不成王家的主。凤姐是嫡女却不能一手遮天,终归还是被时代裹挟。说到底,血统、身份、环境这些变量,一环扣一环,谁也跑不掉。有人说嫡女有天生领头的气质,另一种看法是,资源、手腕才是王道,没资源谁也做不成事。说来说去,旁支爆发和嫡系凋零,其实就是家族兴衰的缩影。
原本王家门第不至于落到这种错综复杂的程度,偏偏人心难测,各脉交错。随着时代变迁,世家大族里什么都有,每个人都只能选自己能选的。网友常问,嫡女到底能不能拯救家族?其实这个问题问得慢了,等到家败,已经没人管谁嫡谁庶了。也有人说王熙凤忠贞不二,实际上她也时常两头下注,该怎么站队怎么站队,根本不会死撑。
谁主宰家族的未来,其实不是人定,而是势所在。王熙凤和贾母的共情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身份上的共鸣。她们都自觉承担了维系、整合的功能。可惜的是,嫡庶之间有裂痕,谁也填不了。王家、贾家,最后都是竹篮打水,谁也玩不出完美的剧本。是不是非要找一个终极答案?也许不用。现实就是这样,身份构建了选择,过程决定了结果。
红楼那些故事,细碎杂乱,有人看懂了,有人只记住半截。凤姐终归是凤姐,王夫人还是王夫人,各有命数。不是嫡女,怎么都做不好主母;不是主母,嫡女未必能撑住家族。逻辑绕来绕去,说到底就是这么点事。
故事到这,谁能说清孰是孰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