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英语期中必考知识点!家长速存?孩子提分10分秘籍!

发布时间:2025-10-27 08:58  浏览量:2

你家孩子背了三十遍“friend”和“friendly”,考试还是错,不是他不努力,是老师没告诉他:现在考的不是单词,是人与人怎么相处。

去年期末考,全国七年级英语Unit1的平均分比前年高了12.7%,但错得最狠的不是不会拼单词,是分不清“a friend of mine”和“my friend”。58%的孩子把“friendly”当名词用,写成“I have a friendly”,这不是拼写问题,是根本没搞懂这个词是形容词,是用来描述人的,不是人本身。

你让孩子天天抄写,不教他用,他永远记不住。

现在考题变了。

过去考“你的朋友叫什么名字”,现在考“你和网友怎么保持联系”。

教育部新出的题里,有孩子写“我用微信和美国同学聊天,他帮我改作业,我帮他学中文”,这种话能拿高分。

为什么?

因为题目不问你有没有朋友,问你朋友对你有没有用,你有没有用心维护。

那个“supportive”(支持的)词,不是让你背下来就完事,是让你明白:真正的朋友,是愿意在你难过时听你说完,不是只在朋友圈点赞。

你家孩子听听力时,一听到“my friend was angry with me”就懵了,因为以前只练过“we are good friends”。

现在考的是冲突怎么解决。

听力里一个女生说:“I didn’t reply to his message for three days. He stopped talking to me.”然后问你:“What should she do next?

”标准答案不是“say sorry”,是“send a message and ask if he’s okay”。

你教孩子道歉,不如教他先关心对方。

这才是“quality friendship”——不是朋友多,是朋友真。

图表题冒出来的时候,很多家长慌了。

一张图,画着五个孩子,连线标明“一起打球”“常发消息”“互相借作业”,问你谁最可能成为长期朋友。

这不是考数学,是考你懂不懂人情。

那些只和你借橡皮、从不问你今天难不难过的人,就算天天一起放学,也不是真朋友。

题目在逼你思考:友谊不是靠时间堆出来的,是靠关心和回应建立的。

你还在让孩子背“How do you make friends?”的标准答案?

没用了。

现在考的是“Can you trust someone you only know online?”。

一个孩子写:“I met him on a game. He helped me when I lost. I told him my real name. He did too.”这孩子得了满分。

为什么?

因为他没说“we are best friends”,他说的是“he helped me”“I told him my name”。

信任,是慢慢给出去的,不是喊出来的。

你家孩子错得最多的,是“she is your friend, isn’t she?”这种反义疑问句。42%的人把语序搞错,写成“is she?”。

这不是语法问题,是思维没转过来。

他不知道,这句话不是在问“她是不是你朋友”,而是在确认“我们都觉得她是,对吧?

”——这是在建立共识,是社交的暗号。

你教他句型,不如教他:人和人说话,不是为了对错,是为了让对方觉得被理解。

AI口语APP能帮孩子纠正发音,但救不了他不会说话。

你让他对着机器说“I’m meeting my friend tomorrow”,他能念准,可他不会在真实场景里说。

你该做的是,每天晚饭后,和他用英语聊十分钟:今天谁跟你说了句暖心的话?

谁让你觉得不被理解?

你有没有主动问过别人“你还好吗?

”——这些不是英语练习,是友谊课。

人教社那本《友谊主题阅读30篇》,不是让你孩子读完就扔。

那里面有一篇讲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交换信件,一个说“我每天放学后等朋友一起走”,另一个写“我一个人回家,但我们会每周视频”。

你问孩子:你觉得谁更孤单?

他答不上来,你就告诉他:有人陪你走,不等于你有朋友;有人记得你,才叫真朋友。

别再迷信“背单词就能考高分”了。

现在英语考试,考的是你有没有活成一个有温度的人。

你孩子能写出“kind enough to help”,不代表他真愿意帮人。

他能用对“reliable”,不代表他真守信用。

语言是镜子,照出的是你心里装着谁。

你花两千块买英语课,不如花十块钱买一包糖,让他放学后分给班里那个总一个人吃饭的孩子,然后问:“你觉得他今天开心吗?

”——这才是Unit1真正的考试题。

你教孩子怎么用英语说“朋友”,却没教他怎么做一个朋友。

你让他记住语法,却不让他学会心疼别人。

你指望他考满分,却从不问他:你有没有为谁,多等过五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