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竭与吃药有关?哪些药吃久了,可能导致肾衰竭?
发布时间:2025-10-29 21:46 浏览量:1
很多人以为肾衰竭是老年人才会遇到的问题,其实不然。现在越来越多中青年人也开始出现肾功能下降的迹象,令人意外的是,这里面有一部分,竟然和长期吃药有关。
药是用来治病的,但有些药吃得太久、用得不对,反倒可能悄悄伤了肾。就像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关键还是看怎么用。
我们身体的肾脏,就像一个全天候的“过滤器”,负责把血液里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排出去。每分钟它都在不停地工作,一天能过滤上百升的血。
问题是,它并没有什么“报警器”。等到我们真正感觉不舒服的时候,肾功能可能已经坏了大半,这也是为什么肾病常被叫做“沉默的杀手”。
生活中不少人经常服用某些药物,比如止痛药、感冒药、降压药、降糖药、抗生素之类。
这些药里,有一些如果使用不当、时间太长、剂量太大,就可能悄悄地对肾脏造成伤害。尤其是有些人本身肾功能就不太好,再加上吃药不注意,就更容易出问题。
像非甾体类抗炎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布洛芬、双氯芬酸、吲哚美辛这些,很多人头疼脑热、腰疼关节痛就去买来吃。
但这类药如果吃得太频繁,尤其在脱水、发烧、出汗多的情况下,肾脏血流量会下降,这时候吃止痛药会让肾脏更“缺血”,久而久之就可能引起肾小管坏死,甚至发展成慢性肾衰竭。
还有一种常见的药,叫做质子泵抑制剂,比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这类“胃药”,很多人胃不舒服就吃,而且一吃就是好几年。
看起来副作用很小,其实长期使用也可能导致一种叫间质性肾炎的病。这种病早期没什么感觉,但一旦发展严重,就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肾损伤。
抗生素也不是完全无害的。像庆大霉素、阿米卡星这类“耳熟能详”的老药,用得不当也会伤肾。
尤其是老年人,本身体内水分少、代谢慢,药物更容易在体内积聚,对肾脏的刺激也就更大。曾有研究指出,阿米卡星引起肾毒性的风险高达20%以上,而且一旦肾功能受损,就很难完全恢复。
再说到利尿剂,很多高血压或心衰的病人会用到,比如呋塞米、螺内酯这类药。
它们的确可以帮助排水、降低血压,但也可能让身体脱水,电解质紊乱,时间一长,也会对肾小球造成压力。这种药不能随便加量,也不能长期滥用,需要医生定期监测电解质和肾功能。
还有一类药物很多人不知道会影响肾,那就是“中药注射剂”。比如某些含有穿心莲、鱼腥草、甘草等成分的中药注射液,虽然说是“天然的”,但如果用法不当,也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或急性肾损伤。
特别是在医院里静脉输注的时候,如果本身肾功能就不好,风险会更高。
糖尿病患者常用的降糖药里,二甲双胍曾被认为可能引起乳酸中毒,尤其在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中更要小心。
虽然现在的研究发现它的安全性比以前想象的高,但在eGFR低于30的患者中,依然不推荐使用。说明不是药本身有多“坏”,而是得看用在谁身上、怎么用。
还有一些免疫抑制剂和化疗药,比如环磷酰胺、顺铂等,是治疗某些肿瘤和自身免疫病的“重磅药”。
这些药确实效果强,但副作用也不小,对肾脏的打击尤其明显。用这些药时,医生通常会密切监测肾功能和水电解质情况,以降低风险。
有意思的是,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保健品其实也藏着“肾毒”。比如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制剂,有明确的研究指出,这种成分可以导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最终发展成肾衰竭,甚至尿毒症。
很多人误以为天然的就安全,这其实是一种“饮鸩止渴”。
肾脏是个很“吃亏”的器官,它不像肝脏那样能再生。肾功能一旦下降,就很难完全恢复。而且早期肾损伤往往没有明显症状,等到出现乏力、尿少、水肿、恶心这些表现时,肾脏可能已经受损七八成了。
2024年最新的一项流行病学数据指出,中国慢性肾病的总体患病率已经接近12%,也就是说,每10个成年人里,就有一个肾功能可能已经不太好了。
而在这群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和长期用药有关。说明我们在吃药这件事上,真的不能太随意。
有些人觉得自己还年轻,吃点药没事,或者听别人说有个药好,就自己买来吃。其实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方式也不同。
有些药在年轻人身上可能没问题,在老年人身上就容易出事。还有些药一开始没事,但时间一长,肾脏就慢慢扛不住了。
现在医学界提倡“合理用药”,也就是说,任何药物都要有明确的适应症,吃多久、吃多少、吃什么时候,最好都要有医生指导。
就像开车一样,不是方向盘给了你就能随便开,得看路况、看技术,更重要的是别超速。
如果你已经在吃某些药,而且吃了超过半年以上,不妨抽空去查查肾功能,尤其是肌酐、尿素氮、eGFR这些指标,这些检查不贵,但能帮你了解肾的“工作状态”。
特别是家里有高血压、糖尿病、痛风、心衰病史的,更应该注意这些指标的变化。其实保护肾脏,除了避免乱吃药,还有一个很关键的点,就是喝水。很多人一天到晚喝饮料、奶茶,却不爱喝水。
肾脏需要水才能正常过滤垃圾,就像洗衣机需要水才能转动一样。如果水喝得太少,尿液浓度高,肾脏就容易“堵住管道”,时间久了也会出问题。
最后要说的是,药不是不能吃,而是要吃得明白、吃得合适。肾衰竭不是一下子就来的,它往往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有些药吃一次没事,但吃上几年,就可能慢慢拖垮这个默默无闻的器官。所以别把“吃药”当成家常便饭,也别把“无症状”当成没问题,多一分谨慎,肾脏就多一分安全。
参考文献:
[1]郭兰,赵芳,李媛媛,等.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华肾脏病杂志,2024,40(3):217-221.
[2]张磊,刘洋,王建.质子泵抑制剂相关肾损伤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24,29(5):512-516.
[3]王洪涛,陈晓红,马莉.含马兜铃酸中药与肾毒性关系的新进展[J].中草药,2025,56(1):128-132.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