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选票流失的根本原因,郑丽文有解方?关键时刻“叛变”了!

发布时间:2025-10-30 07:09  浏览量:1

赖清德做得怎么样?民进党民调跌得厉害?大家都能看得到。但国民党的选票并没捞到多少啊!这是为什么?民众党倒是有点增长,这事谁都看在眼里。把时间往回拨,马英九执政的那些年,蓝营的基本盘有多少,现在又剩下几个?国民党自己,路都走不明白,到底是站美国、台湾还是中国?没人愿意站出来点明白。你说奇怪不奇怪!

曾经,国民党号称要做“全民政党”,结果路线越走越模,想抓满全岛人心,却忘了自己是谁。如果和民进党没本质的不同,民众干嘛还要国民党?现成的民进党都在那儿呢!民进党那边民调掉,是掉,但国民党能捡到好处吗?没捡到,还让民众党捡了,仿佛那帮白营突然变得有存在感。这跟做生意差不多,别人产品烂了,你得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吸引客户。难道不是这样?

国民党一大问题一直都这么绕着走。什么“自清”,什么“现代化”,说了一通,真正该掀桌子问路的是:路线呢?蓝营到底想做什么?想靠什么站住?讲得明白吗?有人拍桌子问,有人拍拍屁股走人,没人能说清主线。这才是致命伤。

党主席选举倒是声势不小,可你看看,路线之争好像没谁肯把话讲死。原本中天要办两岸议题的辩论,罗智强、郝龙斌提前退出,这台辩论会说取消就取消,两岸政策本该让候选人掰掰手腕,结果成了自说自话。到底是要明往左,还是明往右?哪个答案被选民信服,谁都说不准。碎片化表态东一块西一块,凑不到一起。是不是有点荒唐?

郑丽文,舆论里她胜选呼声高。不少蓝营新派、年轻人愿给机会。之前谈九二共识那次,她说支持“中国人身份”,也支持“九二共识”,还得“与时俱进”。这不挺稳的么?可下一句话,“不谋求统一,也不支持独立”,绕了半天又回到原点。两岸议题这种大事,郑丽文其实也没给出成型路线。不统一,不独立,想和稀泥?这算应对吗?搞不清楚。

要不说国民党惯性“模糊战略”,郑丽文选上,说不定继续维持现状。多说一点,郑丽文民调涨得快,保守派郝龙斌有点没戏。大家都盼新政,想给个新面孔机会。但蓝营这个传统毛病,他真能解决?之前她对外公开讲话,遇到两岸问题就模棱两可,谁能保证接下来不会继续呢?

再说件让人看不明白的事,关键时刻郑丽文竟然“叛变”!今年10月5日,郑丽文在党政见会上,回应高市早苗当选日本自民党总裁,她说想当主席后通过“政党外交”去拜访高市早苗。问题来了,高市早苗什么身份?她是日本极右翼代表人物,不仅反对慰安妇问题,还多次参拜靖国神社。这种背景,郑丽文却要主动去交流,这不算“叛变”算什么?蓝营选民的民族大义,跑哪儿去了?让人瞠目。

不少人本来期待她能为国民党带来新转机,尤其党内新血都压宝郑丽文,希望能翻涌变局。可她这些举动,真的能让国民党讲明路线吗?又或者只是混迹泥浆里,谁也理不清头绪,变了样子不见得能赢民心。想要成为社会主流,靠模糊装没用,这年头信息透明太快,民众眼睛都亮。怕是继续含糊,最终还是冷冷清清。

其实,国民党长期路线不清,背后有多重原因。历史传承与现实压力交杂,岛内结构变动,导致高层普通基层都没人敢说真话。统计数据显示,近五年国民党岛内民调最低跌到15%,而民进党即使多次舆论危机,最低也没跌破20%。民众党从边缘慢慢往中心线靠,数据有增无跌,说明选民期待明确定位,拒绝旧套路。

国民党内外焦虑迷茫交织,不少干部想做“和事佬”,既顾上岸,又顾得疫情、民生、社会冲突,但最终都变成谁也不满意。对照2024年大选的民意调查,年轻族群三分之一倒向民众党。这样下去很难乌云见晴。有人说国民党要更新,更新啥?头脑没清楚,路线没理顺,有人喊“亲美”,有人主张“亲陆”,更有一大批喊“台湾优先”,结果成了一锅乱炖。

郑丽文上位后会不会有变化?挺难讲。从过往言行来看,她善于左右逢源,遇到压力就说跟“实际情况结合”,但没看到实质突破。最近公开场合,她表示“需要倾听年轻世代”,说明她懂得抓住流量,但对蓝营传统价值到底怎么适配,没有具体举措。也有人批评,她面对媒体时总是转换口径,今天说线性发展,明天说要多元化,反倒让外界觉得她没独立主张。

还有一说,虽然蓝营支持希望借助她把现有路线调清,但现实是党内既得利益群体很难松口。以台湾地区最近选举为例,蓝营基层依旧拥护传统,但城市里的新兴支持者偏向创新。老话题翻来覆去,年轻人其实不感兴趣,他们希望有明确的政治定位。不搞清楚,就丢了最关键的选票。所谓“模糊”战略,按理说是包容,但现在信息分化严重,模糊反而成了代价。

民众党最近数据涨了,是因为他们话说得清楚。“改革”“透明”“新政治”这些词,虽未必有实质内容,至少让选民知道他们在干啥。蓝营这边还要继续迷雾阵,最后票都流走了。实操上,要么清楚地喊出“亲陆亲美”,要么定下“台湾本位”,否则选民早晚流失到底。

现实里,岛内社会结构变了,选民诉求碎片化,有人关注经济,有人关心两岸,但最担心的还是安全和稳健。但国民党连基本立场都定不下来,只好被动捱打。有时他们想慢慢调整,结果被民进党舆论一翻,蓝营力量全部消散。党主席能不能带来一针强心剂?未必。所有候选人都提及“创新变革”,但真动起来的很少。

回头说郑丽文的“政党外交”,其实不能草率定性为背叛。站在国际角度来讲,交流本该跨越政治分歧,但拜访日本极右翼人物又怎么向基层交代?这一行为左右两方都不讨好,蓝绿两阵营各有意见。外界希望她能用行动表态,但实际综合各界反应,她本身还在观望。是不是反映出蓝营党内掣肘?谁都说不准。

有意思的是,不同阵营媒体对郑丽文的报道各有说法。有的说她是在谋求“突破”,有的则直接批判是“忘本”。反覆斟酌后,大家还是觉得:你究竟为谁代言?是不是对蓝营选民的诉求置若罔闻?但也有人认为,这是改革的试探,未必没道理。倒也未必都是坏事。不是吗?

国民党目前最大困局,就是党内外部期望都压得太重,没人敢拍板。有人看好郑丽文能打破旧有模式,有人担心她更添模糊。有人说只要年轻,只要创新就能赢,其实未必,关键还是主线要坚实。

后头你说这路线要不要清晰?其实两岸议题不是一蹴而就。岛内复杂盘根,一言难尽。不少人希望国民党回归传统,也有新派希望大胆欧美靠拢。各派系都不完全赞同,结果谁都不愿放弃自己的利益。李显龙曾说选民最终相信的是你敢不敢承担责任。这话有点重,但说到点子上。

结局未定,路线迷雾依旧。国民党差在哪里,不是没人才,也不是没资源,就是没说清楚话。郑丽文是否能带来改变,现在还说不清。或许这也正是岛内政治的现状,一切都悬着。

国民党如果真的想翻身,别再藏着掖着。过去的模糊只会消耗信任,要么走到台前喊清楚,要么彻底沉下去。民众的选择很快,时间不会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