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靠供应链卖鲜啤,5.9元敢碰茅台?普通人:不是一个量级

发布时间:2025-10-30 16:13  浏览量:1

年轻人手里的饮品悄悄换了样,不再是清一色的奶茶咖啡,而是印着小鹿logo的鲜啤杯,5.9 元一杯,喝起来清甜无负担。

谁也没料到,搅动酒类市场的不是新派精酿,不是老牌巨头,而是靠奶茶、柠檬水出圈的雪王。

就是蜜雪冰城这杯“随手买不心疼”的鲜啤,却让整个酒类行业都不得不正视一个新问题:当喝酒不再是应酬、不再讲排场,普通人的饮酒需求,到底被谁读懂了?

“年轻人不喝茅台是因为还没长大”,茅台前董事长的这句话,其实脱离了普通人的真实生活。

上一辈人爱喝白酒,并非单纯痴迷口感,而是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酒局就是天然的社交场、生意场。

那时候的酒局,喝的从来不是酒本身,而是关系、机会和存在感。

大家围坐一桌,推杯换盏间谈合作、拉关系,清醒时说不出口的客套话、做不到的承诺,借着酒劲都能顺理成章地完成。

但现在的年轻人,早已不需要这样的饮酒场景。

随着经济节奏放缓,酒局里的“利益交换”越来越少,没人愿意为了几句空话,委屈自己喝不喜欢的酒、说违心的话。

他们要的不是酒精带来的眩晕感,而是轻松、无负担的微醺体验,不需要讲究牌子,不用在意排场,价格亲民、喝着顺口就够了。

茅台之所以抓不住年轻人,核心就是没跟上这种场景变化。

一瓶茅台的价格,够普通年轻人喝上百杯鲜啤;茅台的饮用场景,要么是商务宴请,要么是长辈聚会,和年轻人的日常生活格格不入。

年轻人不是没长大,只是茅台的“舞台”已经不再是他们的主场。

而蜜雪冰城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它没试图去改变年轻人的饮酒习惯,而是顺着他们的需求,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无孔不入的饮酒场景。

在小区楼下,大爷大妈可能一辈子没进过酒吧,但看到“5.9元鲜啤”的招牌,会忍不住买一杯尝尝鲜。

学生党聚会,不用凑钱去酒馆,在蜜雪冰城买几杯鲜啤,坐在公园长椅上就能聊天畅谈;上班族加班到深夜,下班路上买一杯,边走边喝,疲惫感都能少几分。

5.9元的定价,堪称蜜雪冰城的“杀手锏”。

这个价格有多亲民?在一线城市,一瓶矿泉水都要3元,一杯奶茶普遍15元以上,而一杯500ml的鲜啤只卖5.9元,几乎是“随手买不心疼”的水平。

价格跌破一定阈值后,消费者根本不需要刻意找喝酒的理由,自己就会创造场景。

就像很多人本来不喝奶茶,但看到蜜雪冰城4元一杯的柠檬水,路过时总会买一杯;现在换成5.9元的鲜啤,同样的逻辑依然成立。

可能有人会问,5.9元一杯的鲜啤,蜜雪冰城真的能赚钱吗?这就不得不提它背后的供应链优势,这也是它不怕任何行业巨头的核心底气。

很多人不知道,福鹿家其实和蜜雪冰城是“一家人”。

福鹿家的实控人是蜜雪冰城创始人的妻子,两家公司的总部都在郑州蜜雪冰城全球基地里。

这次收购,本质上是“左口袋进右口袋”的资源整合,不是从零开始的冒险。

福鹿家早就布局了河南原阳、焦作两个万吨级生产基地,啤酒酿造的硬件设施已经配齐,不用蜜雪冰城再花大价钱建厂房、跑资质。

而啤酒行业最关键的冷链运输,对蜜雪冰城来说更是“顺手的事”。

蜜雪冰城在全国有26个一级仓,高峰期每天能处理1.17万吨商品,97%以上的门店都能实现冷链覆盖,90%以上的县级行政区能做到12小时内送达。

以前,这些冷链车是用来送奶茶原料、咖啡粉的;现在,只需要在车里多放几箱鲜啤,就能实现全国配送。

这种资源共享,让鲜啤的运输成本被大幅分摊,别人送一瓶鲜啤可能要亏运费,蜜雪冰城却能做到低成本配送。

再加上蜜雪冰城5万家门店的规模效应,原材料采购、门店管理的成本都能压到最低。

数据显示,福鹿家亏了三年后,2024年成功实现盈利,核心就是靠蜜雪冰城的冷链和管理支持。

现在是秋天,还不是鲜啤的销售旺季,等到明年夏天,蜜雪冰城再发点优惠券,把价格降到4.9元、3.9元,完全有可能。

除了价格,蜜雪冰城还把奶茶行业的“小甜水逻辑”搬到了啤酒领域,精准贴合年轻人的口味偏好。

福鹿家的菜单上,看不到晦涩难懂的“德式小麦”“IPA”,取而代之的是茉莉青提、狂炫砂糖桔、长安的荔枝小麦这些一听就亲切的果啤、茶啤、奶啤。

这些饮品酒精度低,口感清甜,喝起来像带点酒味的奶茶,完全没有传统啤酒的苦涩感,让不怎么喝酒的人也能轻松接受。

年轻人本来就对小甜水没有抵抗力,瑞幸的生椰拿铁、喜茶的果茶早已证明了这一点,福鹿家只是把这种喜好延伸到了酒类,相当于给年轻人提供了“不会喝醉的啤酒”。

赛道无关

蜜雪冰城卖啤酒,茅台会“怒”吗?答案显然是不会。

因为两者根本不在一个赛道上,没有任何直接的竞争关系。

茅台的定位是高端社交、身份象征,甚至是收藏品,它的消费场景是商务宴请、节日送礼,目标用户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中老年人。

一瓶茅台的价格,够买200杯蜜雪冰城的鲜啤,两者的客户群体、消费场景、价格带完全没有交集。

茅台真正该担心的,不是蜜雪冰城的低价鲜啤,而是年轻人对白酒的疏离感。

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习惯了5.9元一杯的轻松微醺,习惯了果啤、奶啤的清甜口感,他们未来选择白酒的概率只会越来越低。

茅台前董事长说“年轻人没长大”,其实是没看懂消费趋势的变化——不是年轻人长大了就会喝茅台,而是他们长大后,根本不需要茅台的消费场景了。

真正该慌的,是青岛、燕京、百威这些啤酒巨头,还有那些主打精酿的小酒馆。

蜜雪冰城的入场,不是简单的“低价搅局”,而是用新茶饮的逻辑重构了啤酒行业。

传统啤酒品牌的冷链覆盖不如蜜雪冰城,门店数量远不及它,价格更是没有优势;精酿小酒馆虽然主打“正宗”,但价格昂贵、场景单一,一杯精酿的价格能买10杯蜜雪冰城的鲜啤,对普通人来说性价比太低。

更可怕的是,蜜雪冰城的5万家门店,已经覆盖了全国90%以上的县级行政区,不管是一线城市的商圈,还是县城的街头,都能看到雪王的身影。

而且蜜雪冰城的野心不止于卖啤酒。

现在福鹿家的门店里,已经开始卖雪王小豆精、薯片、小鱼仔这些零食,下一步很可能会加入卤味。

喝啤酒配卤味是刚需,蜜雪冰城有门店、有流量,只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一个品类,就能形成“啤酒+零食+卤味”的消费生态。

到时候,它冲击的就不只是啤酒行业,还有绝味鸭脖、周黑鸭这些卤味品牌。

有人质疑5.9元的鲜啤品质不行,说它“口味淡”“加了糖”“不是正宗啤酒”。

不过,茅台也不会因为福鹿家的存在而销量下滑,它的目标用户依然会为其品牌价值、社交属性买单;但蜜雪冰城的出现,会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远离传统酒类,拥抱更轻松、更亲民的饮酒方式。

未来,酒类行业的格局可能会发生巨大变化:高端市场依然是茅台、五粮液等品牌的天下,但大众市场会被蜜雪冰城这样的企业重构。

年轻人的饮酒清单里,会越来越多地出现果啤、奶啤这类“小甜水啤酒”,而传统白酒、工业啤酒的市场份额,可能会逐渐被挤压。

蜜雪冰城的野心,从来不是打败某一个品牌,而是打造一个覆盖“早中晚+零食”的消费生态。

早上喝幸运咖的咖啡提神,下午喝蜜雪冰城的奶茶解馋,晚上喝福鹿家的鲜啤微醺,再配上点小零食,一天的消费需求都能在雪王的体系里满足。

对普通人来说,蜜雪冰城卖啤酒不是什么“行业颠覆”,而是多了一个方便、便宜的选择。

它不用我们为了喝一杯啤酒专门跑酒吧,不用我们为了凑饭局硬喝白酒,不用我们为了买啤酒搬着沉重的瓶子回家。

下楼就能买,喝完不用收拾,价格还亲民,这样的产品,自然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但是茅台必须正视一个趋势:年轻人的世界里,已经很少有它的位置了。

而这,比任何竞争对手都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