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揭秘曼联反弹:更快更直接,343阵型藏玄机

发布时间:2025-10-30 19:40  浏览量:1

英超近四分之一赛程已过,曼联凭借三连胜位居第六,距前四仅差1分

这样的开局已然不俗,尤其是相较于一个多月前客场不敌布伦特福德后的普遍预期,表现有明显提升。彼时,鲁本·阿莫林正为开局六场比赛输掉三场而深思,同时还要应对外界关于其343阵型的新一轮热议。

“情况向来如此。赢球时,没人会提及阵型;输球时,所有问题都归咎于阵型。”他这般说道。如今,随着球队斩获三连胜,针对其战术部署的批评声逐渐平息,不得不承认,他的观点确有道理。

阿莫林始终坚持,不会改变自己的343阵型——至少不会违背自身意愿进行调整——且他始终恪守着这一承诺。

不过,对比上赛季曼联最终排名第15位的惨淡表现与本赛季至今的发挥不难发现,在阿莫林钟爱的这套阵型框架内,球队的战术侧重点与风格细节已出现明显调整。

在此,TA通过对比曼联本赛季与上赛季英超前九轮的比赛数据,剖析阿莫林执教新赛季以来,球队在风格层面呈现的核心差异。

拉门斯的长传战术

我们先从一个直观的变化说起。本赛季曼联打法中,最显著的不同在于门将发起的长传冲吊,尤其是森内·拉门斯在对阵桑德兰的比赛中完成首秀之后。

拉门斯在那场比赛中送出37次长传,随后在安菲尔德球场对阵利物浦时,更是交出了45次长传的惊人数据,仅比利物浦全队的长传尝试次数少2次。上周末对阵布莱顿时,他再度贡献32次长传。

事实上,阿尔泰·巴因迪尔担任首发门将时,便已有较多长传尝试——其47%的传球为长传,但拉门斯的登场,将这一战术的运用强度推向了新高度。

本赛季,曼联门将平均每90分钟发起23.2次长传,这一数据高居英超榜首,远超排名第二的埃弗顿(埃弗顿过去两个赛季均是该数据的领跑者),相较于阿莫林执教的上赛季,增幅高达76%。

这一战术转变的伏笔其实上赛季便已埋下。今年早些时候,阿莫林曾指示安德烈·奥纳纳:若认为从后场短传组织风险过高,可直接选择长传。

即便如此,上赛季曼联门将的传球仍以短传为主。而本赛季,门将的短传与长传比例已持平,各占50%。且在拉门斯镇守球门的情况下,长传比例似乎还在持续提升。

门将位置的变化不止于此。尽管目前样本量相对有限,但曼联门将扑出传中球的比例已提升逾50%。

截至目前,拉门斯在老特拉福德球场对高空球的稳健控制,已深受球迷认可,人们也期待他能将这一良好状态延续下去。

全场攻防节奏更快、打法更直接

拉门斯的长传战术,不应掩盖本赛季阿莫林麾下曼联整体打法愈发直接的核心变化。

外界普遍认为,本赛季英超整体风格正回归更为硬朗、更具冲击力的模式,但即便在此背景下,曼联在部分数据上仍表现突出。例如,本赛季曼联的长传尝试总数位列英超第三,而上赛季这一数据仅处于联赛平均水平。

上赛季(2024-25赛季),曼联的进攻速度在英超排名第五慢,如今已跃升至第八快。同时,曼联每次控球的传球次数、以及控球时传球次数达到10次及以上的进攻回合数,均出现大幅下降。

这些战术调整,与今夏球队的人员变动(尤其是锋线阵容调整)密不可分。

本赛季英超,曼联的边路转移传球次数位居联赛首位——首轮对阵阿森纳的比赛中,这一特点尤为显著。球队频繁将球转移至右路,借助布莱恩·姆伯莫的速度冲击对手防线身后区域。

或许有人会认为,随着身高1.95米的斯洛文尼亚高中锋本杰明·谢什科加盟,曼联的传中次数会大幅增加,但事实上,即便谢什科已登场,曼联的传中总量与以往相比基本持平。

不过,传中的质量有明显提升。本赛季曼联平均每场比赛能成功将3.1次传中送入对方禁区,较上赛季大幅增长62%,这一数据在英超所有球队中排名第二。

防守三区控球失误减少

数据中另一项显著变化,关乎曼联在自身防守三区(即本方半场靠近球门的区域)的触球次数。上赛季,曼联的这一数据在英超所有球队中最高;而本赛季,仅有阿森纳的防守三区触球次数比曼联更少。

若以防守三区触球次数占全队总触球次数的比例来看,本赛季曼联这一比例仅为30%,远低于过去三个赛季的水平。

这一变化同样是门将长传战术与球队整体更直接打法的连锁反应,但它确实帮助阿莫林解决了上赛季面临的诸多问题之一。

上赛季,曼联平均每场比赛在防守三区会出现5.4次控球失误。英超中,仅有托特纳姆热刺和南安普顿(两支坚决奉行后场短传组织战术的球队)在自家球门附近的控球失误次数比曼联更多。

本赛季,曼联在防守三区的场均失误次数已大幅降至2.4次——同样仅多于阿森纳,位列英超第二少。

上赛季,曼联不仅难以将球顺利推进至前场,还经常在尝试推进时于自家球门附近丢失球权。本赛季更直接的长传打法虽解决了这一问题,但也不可避免地导致球队的整体控球率有所下降。

本赛季前九轮过后,曼联的平均控球率略高于50%,低于上赛季的54%。但倘若这一牺牲能让球队在远离自家球门、更靠近对手球门的区域获得更多控球权,或许这样的代价是值得的。

不再使用外旋角球

本赛季英超联赛的一个整体趋势,是各队对定位球战术的重视程度空前提升。顶级球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注重优化死球(定位球)战术,通过反复打磨细节来争取微弱优势。说到这里,你或许已经发现,曼联如今已不再使用外旋角球。

上赛季,布鲁诺·费尔南德斯通常是曼联的角球主罚手,同为右脚将的克里斯蒂安·埃里克森尽管出场时间有限,也承担了一部分角球主罚任务。左脚将阿玛德·迪亚洛的角球主罚次数排名第三,但出场机会同样不多。

上赛季,曼联始终缺乏一名能稳定首发、且出场时间充足的左脚角球主罚手。

姆伯莫的加盟改变了这一局面。本赛季,他与费尔南德斯共同分担角球主罚职责,两人的主罚次数几乎持平。这一变化带来的直接结果是:曼联的内旋角球数量显著增加,外旋角球则彻底退出战术体系。

同时,曼联也不再采用短角球战术,或是将角球传至18码禁区外围、再通过二次传中或配合将球打入禁区的打法。

这一战术调整的效果总体积极。本赛季曼联已通过定位球打入3球,场均定位球预期进球值(xG)为0.49。但美中不足的是,球队场均被对手通过定位球创造的预期进球值为0.53,在英超排名第三高,高于上赛季的0.34。

正如哈拉兰博斯·科斯托拉斯、特雷沃·查洛巴以及里卡多·卡拉菲奥里等人本赛季的表现所揭示的,曼联在定位球防守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

不过,仅进行九轮比赛的情况下,像预期进球值这类依赖实际表现的统计数据,参考价值仍有限(存在较大波动空间)。而前文强调的战术风格相关数据,则更具可信度——这些数据反映的是教练和球员经过深思熟虑后,反复做出的战术选择。

对曼联而言,这些数据清晰表明:尽管343阵型得以保留,但阿莫林战术体系中的其他方面已发生实质性改变。即便在本赛季英超整体节奏加快、打法更直接的大背景下,如今的曼联与上赛季阿莫林执教时相比,依然展现出更快的攻防节奏和更直接的战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