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战区司令公然抗命,蒋介石动不了他,反手枪毙其心腹军长
发布时间:2025-10-30 22:59 浏览量:1
一纸判决书,本来说的是关八年,可递到蒋介石手上,他连眼皮都没抬,直接拿起笔,把“八年”两个字划掉,边上龙飞凤舞地写下俩大字——“枪毙”。
写这两个字的时候,力道大得据说都快把纸给捅破了。
这事儿一传出来,整个重庆山城都炸了锅。
要知道,那会儿是1944年,抗战都打了七年了,因为打败仗就被拉出去枪毙的军长,掰着指头都数得过来。
这个叫张德能的第四军军长,到底捅了多大的娄子,非得让他用脑袋来给这事儿画句号?
其实,这事儿的根子,压根儿就不在长沙那片战场上,而是在更高层,在一场谁也看不见的权力掰手腕里头。
张德能的命,确实是因为守长沙时下的几步臭棋给送掉的,可真正要他命的,是他不知道自己掺和进了一场顶头上司和最高统帅的别扭里。
他在战场上犯的错,别的将军也犯过,可他倒霉就倒霉在,时间不对,地方也不对。
故事还得从长沙城下的岳麓山说起。
1944年5月,日本人为了打通从北到南的大陆交通线,搞了个“一号作战”,说白了就是豫湘桂会战。
这回,他们是铁了心要拿下长沙这座硬骨头。
前三次,他们都在这儿吃了大亏。
守长沙的担子,就落在了第四军军长张德能的肩上。
他是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心腹,薛岳外号“长沙之虎”,张德能跟着他,压力能不大吗?
可仗还没开打,指挥部里自己人就先吵起来了。
吵什么呢?
怎么摆部队。
第九战区有个代理参谋长,叫赵子立,是薛岳特意留下来帮忙拿主意的。
赵子立的看法很直接:把主力,两个师,全给我搁岳麓山上,城里留一个师就行。
他说话也实在:“岳麓山是长沙的命根子,山上的几十门大炮对着城里,鬼子敢进城打巷战,咱们就从山上轰他。
万一守不住了,大炮还能掩护咱们撤退。
山要是丢了,长沙城就是个死胡同,等着被关门打狗吧。”
这话说得够明白了吧?
可张德能不听。
他非要把两个主力师塞进长沙城里,岳麓山上就放一个师。
赵子立急了,问他为啥,他一句话就把人噎了回去:“这是薛长官的意思。”
在第九战区,薛岳就是天。
张德能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他的官帽子,他的前途,都捆在老长官一个人身上。
而且薛岳亲口跟他分析过,说湘江西岸那片地方都是水田河沟,日本人的重炮拉不过去,岳麓山那边安全得很。
这就是老经验害死人。
薛岳和张德能都忘了,日本人也不是傻子,被坑了三次,他们对长沙地形的研究,比守城的还细致。
小鬼子一上来,打法就完全变了。
他们压根就没按薛岳以前“天炉战法”那个剧本走。
日军的主力部队像两把尖刀,绕过长沙城,直接插到株洲,然后掉头往北,一下子就把长沙守军往南跑的路给堵死了。
外围的友军,不是被死死缠住,就是被挡在半路上,根本过不来。
一张大网撒下来,长沙城里的第四军成了瓮中之鳖。
日本人接着就调集重兵,专打软柿子——兵力最少的岳麓山。
这下子,张德能傻眼了。
岳麓山上炮火连天,可日本人学精了,跟你玩贴身肉搏,山顶的大炮根本使不上劲。
守山的那个师,人本来就少,下山反击吧,阵地就没了;死守在山上吧,只能眼睁睁看着日本人一点点往上爬。
这时候,张德能才想起来赵子立说的话,肠子都悔青了。
可他不敢一个人下命令,就把手下几个师长找来开会,想让大家一起担这个责任。
这会从半夜开到天亮,一群人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敢说那个“撤”字,怕背上“放弃长沙”的黑锅。
指挥部里乱成一锅粥的时候,6月17日凌晨,薛岳的第一封电报来了,内容很简单:“鬼子的坦克快到长沙了,你们看着办。”
这封电报对张德能来说,就像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
他终于下定决心,拍了桌子:主力过江,去救岳麓山!
为了让这事儿看起来更合规矩,他还特意跑去跟赵子立商量。
赵子立心里明白,这会儿再去救已经晚了,纯粹是做给上面看的样子,但还是点了点头。
可老天爷就爱跟人开玩笑。
当天下午四点,部队乱糟糟地准备过江,薛岳的第二封电报才慢悠悠地送到。
电报上就一句话,冰冷刺骨:“守住长沙关系到国家存亡,希望你们和长沙共存亡。”
张德能看到这封电报,脸“刷”地一下就白了,整个人都懵了。
一个指挥官垮了,整个部队就跟着垮了。
正在撤退的命令瞬间变成了溃逃,号称“铁军”的第四军,在前后矛盾的命令下,彻底散了架。
张德能对着天连开几枪,想把部队拦回来,可士兵们头也不回地往前跑。
最要命的是,这封要他们“共存亡”的电报,其实签发时间就比第一封晚了两个小时,可偏偏在路上耽搁了十个钟头。
要是它早点到,张德能压根不敢下撤退令;可它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到,除了把张德能和他的部队推进火坑,一点用都没有。
指挥系统一乱,岳麓山上的炮兵指挥官王若卿看情况不对,直接扔下阵地跑了,连把大炮炸掉的命令都没下,几十门崭新的重炮,完完整整地留给了日本人,后来全成了人家打衡阳的利器。
长沙就这么丢了。
张德能带着些残兵败将,灰头土脸地跟着薛岳撤到了湘南。
他以为这只是一场败仗,打输了下次再打回来就是了,可他不知道,重庆那边,一张要他命的网已经撒开了。
人被押到重庆后,军事法庭开审。
赵子立顶着压力站出来替他说话,讲得很实在,说当时日本人的兵力和打法,不管怎么守,长沙最后都得丢,顶多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再加上白崇禧这些大佬也递了材料,军法总监部最后判了个“有期徒刑八年”。
这个结果,在大家看来,算是公道了。
可他们都算漏了一件事,就是蒋介石心里的那把火。
这把火,不是因为长沙丢了,而是因为薛岳不听话。
长沙失守后,蒋介石的命令很清楚:第九战区剩下的部队,立刻往西撤,守住湘桂线,给保卫衡阳和广西争取时间。
可薛岳这位“老虎”,偏偏就不干。
他带着部队直接跑到了湘东南,理由是要保卫粤汉铁路,不能让日本人进广东。
他还放话说,自己不给重庆看大门,也不给广西守大门。
这话传到蒋介石耳朵里,那还得了?
抗战最紧张的时候,一个战区司令公然抗命,这是要干嘛?
拥兵自重?
这已经碰到了蒋介石的底线。
但是,薛岳他动不了。
薛岳是黄埔元老,战功赫赫,名声在外。
这时候办他,等于自己砍自己的胳膊,军心非得散了不可。
一肚子的火没地方发,总得找个出气筒。
这下,刚打了败仗,又是薛岳心腹的张德能,就成了最合适的人选。
他明面上的罪名是“弃守长沙”,可背后的死因,是替他那个不听话的老长官,挨了最高统帅的致命一击。
蒋介石笔下的那两个字,就这么定了张德能的生死。
他到死可能都没想明白,自己不是死在日本人手里,也不完全是死在自己的失误上,而是死在了一场他连边都沾不上的政治斗争里。
张德能被枪决于重庆木洞。
而第九战区的司令长官薛岳,则继续坐镇湘南。
参考资料:
本文旨在传递快乐和正能量,无任何低俗或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