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蒋介石钦点杀手暗杀陈毅,陈毅得知后:他是我的兵,下场如何

发布时间:2025-06-12 13:09  浏览量:5

1949年,上海,新政权刚刚确立。抓住一个想刺杀陈毅的特务,公安局的人本以为只是次平常案子,结果档案一翻,大家都愣住了:这人身份很有意思,他和陈毅渊源太深。

事情还得倒回到上海解放。5月27日上午9点多,上海终于回到人民手中,庆祝浪潮还没铺满全城,毛泽东任命陈毅兼任上海首任市长。第一天上任也没铺张热闹,没有仪式,没有横幅灯火。前任市长赵祖康早已等在门口,场面太简单了点。陈毅一进门,也没人递话筒,没有歌舞助兴,他直接挽起袖子,走进了市长办公室。

上海刚解放,哪里都破破烂烂,街头秩序混乱、物资供应紧张,公司银行都在观望,这城市不像一个摊开棋盘,更像一堆拼不完的残局。陈毅没说什么漂亮话,直接带着人摞起袖子加班,那时候,没人歇着,进度快得让人都疑心是不是真的。其实陈毅的压力才大,他肩上的担子,并不是一句悄悄话能卸得下。

也就在第三天,陈毅批文件,秘书递过来一封寄件人不明的信。拆开,里面只有一颗子弹。这种“问候”,在那个动荡时候也不算稀奇。陈毅盯着子弹,嘴角抽了抽,随手扔到垃圾桶,说了句:就一颗子弹,吓唬谁呢?秘书却不敢耽搁,把这事汇报给公安。

其实解放上海的前后,公安部门早收集到国民党暗杀线索。根据《上海市公安志》和公安部94年档案记录,仅1949年,上海就破获50余起重大特务案件,暗杀对象多半是各级领导。特务的名单里,陈毅永远排第一个。其实蒋介石本人也不是省油灯,被解放的噩耗一传到他那儿,立即又派了好几拨人,烧钱不手软,誓要把上海变成溃烂的雷区。

第一批特务刚进城,公安侦查员就布下密网,人都没站稳,就被一锅端。蒋介石那头气得摔杯子,第二批更着急火燎地连夜上路,结果又被“自己人”——潜伏在敌人内部的线人提前举报,再次落网。毛人凤那阵窝在台湾,回报被抓,蒋介石难得沉默了几分钟。后来又暴跳如雷,决定亲点下一任“主攻手”——刘全德。

谁是刘全德?不少公安老侦查员倒抽了口气。熟人。他出身江西吉水县,早年是红军,而且还是跟着陈毅起过风浪的兵。刘全德十四岁参军,吃苦耐劳,弹无虚发,后来直接做到陈毅的贴身警卫。按理说,这种人应是最可靠的那批。但命有时像赌运,再铁的兵也抵不过人心一转。1935年,刘全德被捕,很快经不住威逼利诱,转投了国民党。军统给他洗了几年脑,这人干起绑票杀人毫不手软,成了陈恭澍、毛森等人的得力副手。

毛人凤交给刘全德2780块银元,限期六个月干掉陈毅,承诺事成再赏黄金千两。刘全德带着行动小组偷偷潜入上海,女土匪头目黄八妹给他找了路子。10月30日,市公安局副局长扬帆收到绝密电报,顿时班上气氛凝重起来。陈毅翻了一遍又一遍,最后长叹,说:“他是我的兵,这么多年,还是杀上门来。”李士英、扬帆没敢托大,立马布控,警卫加了两倍,家里外头全看紧。

刘全德怎么藏的?公安侦查员在上海摸排了四天,全城挨家挨户问线索,苦不堪言。结果转机竟是个不起眼的人,陆仲达,解放前也在警局混过、和刘全德沾点旧识。通过陆仲达,顺藤摸瓜,终于锁定了刘全德的落脚地。

其实,说实话,用自己人钓自己,多少有些别扭,但形势紧急。扬帆咬咬牙,又安排了高激云作内线。高激云算是刘的救命恩人,也算是这次行动的保险栓。他带着被开除的“证明书”去见老同学史晓峰,此人据说能搭上刘全德。苦着脸、吹吹牛皮,混了进去。酒桌上一番你来我往,高激云喝到胃都翻了,马上借口离席,跑出去找解放军喊人来抓。

刘全德以为天衣无缝,可终究也没逃掉。被捕时,已经躺在床上呼呼大睡,警察推门的那一刻,他大概还没反应过来,是不是睡迷糊了?整个逮捕到闭环收网,公安用了一周,据档案馆当年的数据,这类破案效率在全国也算独步。

审讯刘全德时,他嘴上死咬不承认,最后拿出档案和照片,才“认栽”。供出了全部同伙,公安乘胜追击,十九名特务相继落网。第二年十月,判决下达,刘全德被处以死刑。案子就这么结了。

其实说到这里,谁也说不清红军战士怎么会变成特务头子。背叛和选择,也许很难简单归因。有时说人性经不起考验,有时也能说成时势逼人。可让人感慨的是,亲手栽培过的人最后成了敌人,命运兜了个圈,谁也看不明白。

再想深一层,有人说这种内鬼最危险,也有人觉得,某些时候最了解你的,反而最容易背叛你。但站在今天,可能也没人能判断得失对错。案件破了,城市安稳了,历史里这些拧巴、矛盾、复杂的选择,却一直在不动声色里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