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自带茅台被掉包,警察调查凶手不是店长,竟是这两个

发布时间:2025-10-31 07:47  浏览量:1

文:秋风专栏

“陈警官,我这瓶1998年的茅台酒,市值八千多块钱,绝对不可能搞错的!”李建国激动地拍着桌子,脸涨得通红。

“李老板您先别急,我们一定会查清楚。”陈警官安慰道,目光扫向站在一旁的餐厅工作人员。

“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回事,酒是我亲手拿去醒的,没有碰过别的瓶子。”服务员王敏低着头,声音颤抖。

刘店长冷着脸:“李老板,我们餐厅开了十几年,从来没出过这种事。你确定不是记错了?”

“记错?”李建国冷笑一声,“这酒是我花一万二千块买的,珍藏了五年,我会记错?”

看着眼前剑拔弩张的局面,陈警官心里暗想:一瓶名贵茅台酒在高档餐厅被调包,表面上看店长最有嫌疑,但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

01

五月的夜晚,华灯初上。位于市中心的“聚福楼”餐厅里灯火通明,觥筹交错间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李建国坐在包厢的主位上,脸上挂着满意的笑容。今天是个好日子,他的建筑公司刚刚中标了市里的一个大项目,合同金额高达三千万。为了庆祝这个重要时刻,他特意从家里带来了一瓶珍藏多年的1998年茅台酒。

“老李,今天这顿饭你可算是下血本了!”坐在李建国右手边的张总端起酒杯,“不但请我们来聚福楼,还带了这么好的酒。”

李建国哈哈大笑:“张总说笑了,这点小钱算什么。这瓶酒我珍藏了五年,今天正好开了大家一起分享。”

说着,他小心翼翼地从身边的手提袋里取出一个精美的木盒,打开后露出了里面那瓶包装精美的茅台酒。酒瓶在灯光下闪闪发亮,瓶身上的标签完好无损,一看就知道保存得很好。

“这可是正宗的1998年茅台,现在市面上至少要八千块一瓶。”李建国抚摸着酒瓶,眼中满是珍惜,“我当年花了一万二千块收的,现在涨价涨得厉害。”

包厢里的几个人都啧啧称赞,纷纷说李建国够意思。李建国心情大好,按下服务铃叫来了服务员。

推门进来的是一个看起来二十七八岁的年轻女孩,长得清秀文静,穿着整洁的服务员制服。她的名牌上写着“王敏”两个字。

“您好,请问有什么需要?”王敏微笑着问道,声音轻柔。

李建国指了指桌上的茅台:“姑娘,帮我把这瓶酒拿去醒一下,一个小时后再拿回来。记住了,要小心点,这酒很贵的。”

王敏点点头,伸手接过酒瓶。李建国注意到她的手有些颤抖,以为是因为知道酒贵所以紧张,便笑着说:“别紧张,你们聚福楼的服务我还是放心的。”

“好的,李先生,我一定小心。”王敏抱着酒瓶,轻声说道。

李建国看着她离开的背影,心里有些疑惑。刚才接酒的时候,他分明看到王敏的表情有一瞬间的异样,那种表情说不上来是什么,但绝对不是简单的紧张。不过,很快他就把这个小细节抛到了脑后,继续和朋友们推杯换盏。

王敏抱着酒瓶离开包厢后,脚步明显加快了。她穿过走廊,来到餐厅的后厨。后厨里正忙得热火朝天,几个厨师在炒菜,蒸汽弥漫。

“表哥。”王敏轻声叫道。

正在炒菜的张大厨回过头,看到王敏手里的酒瓶,眼神立刻变得复杂起来。张大厨今年五十岁,是这家餐厅的厨师长,也是刘店长的合伙人之一。更重要的是,他是王敏的表哥。

“这就是那瓶酒?”张大厨压低声音问道。

王敏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绝:“表哥,我已经想好了。妈妈的手术费不能再等了,医生说再拖下去就...”

“小敏,你真的决定了?”张大厨放下锅铲,走到王敏身边,“这事一旦做了,就没回头路了。”

“我知道。”王敏咬着嘴唇,“但是我没有别的办法了。银行贷款下不来,亲戚朋友该借的都借了,现在只差五万块手术费。这瓶酒如果能卖掉...”

张大厨沉默了片刻,最终点了点头:“我帮你。”

两人对视一眼,王敏抱着酒瓶走向了后厨深处的储藏室。

一个小时后,李建国在包厢里有些迫不及待了。美食已经上了大半,正是该开酒的时候。他再次按下服务铃,王敏很快就出现了,手里依然抱着那个熟悉的酒瓶。

“李先生,酒醒好了。”王敏把酒瓶放在桌上,但李建国敏锐地注意到,她的手还是在发抖,而且比之前更厉害了。

“谢谢。”李建国接过酒瓶,准备开启。

酒瓶的外观看起来和之前完全一样,包装纸、瓶盖、标签都没有任何异常。李建国小心地撕开封条,拧开瓶盖,倒出了一小杯酒。

酒液清澈透明,颜色看起来也很正常。李建国端起酒杯闻了闻,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这味道不对。”他喃喃自语道。

“怎么了老李?”张总关心地问道。

李建国没有回答,而是抿了一小口酒。这一口下去,他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这不是我的酒!”李建国猛地站起来,声音提高了八度,“这根本就不是1998年的茅台!”

包厢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李建国。王敏的脸刷地一下变得苍白,身体不由自主地后退了半步。

“李先生,您说什么?”王敏的声音颤抖得更厉害了。

“我说这不是我的酒!”李建国愤怒地指着酒瓶,“我的酒是1998年的陈年茅台,有特殊的香味和口感,这瓶明显是普通的茅台!你们把我的酒换了!”

王敏摇头否认:“不可能的,李先生,这瓶酒从始至终都在我手里,我没有碰过其他的酒瓶。”

“那你解释一下,为什么酒的味道完全变了?”李建国的怒火越烧越旺,“我告诉你,我的那瓶酒价值八千多块钱,你们必须给我一个说法!”

02

这时,餐厅经理刘店长听到动静,急忙赶了过来。刘店长今年三十八岁,精明能干,把聚福楼经营得有声有色。

“李老板,出什么事了?”刘店长一进包厢就感觉到气氛不对。

李建国把刚才的情况说了一遍,刘店长听后脸色也变得严肃起来。他接过酒瓶仔细查看,又闻了闻酒的味道。

“李老板,这确实是茅台酒,而且包装也没有问题。”刘店长说道,“会不会是您记错了?或者是保存方式的问题?”

“记错?”李建国冷笑一声,“刘店长,我李建国虽然不是什么品酒专家,但是自己珍藏的酒什么味道,我还是清楚的。而且你看这个包装,虽然外表一样,但细节上明显有差别。”

李建国指着酒瓶说:“我的酒瓶底部有一个小小的磕痕,是当年运输时碰的,但这个瓶子底部完好无损。”

刘店长蹲下身查看瓶底,果然如李建国所说,瓶底完好无损,没有任何瑕疵。

这下问题严重了。

包厢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李建国的几个朋友也都看出了问题的严重性。一瓶价值八千多元的名酒被调包,这绝对不是小事。

“刘店长,我要求查看监控录像。”李建国冷静下来后,语气变得更加坚决,“我的酒从拿进后厨到拿出来,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监控会告诉我们答案。”

刘店长的脸色变得难看起来:“李老板,我们餐厅从开业到现在,从来没有发生过这种事情。您确定不是...”

“我确定!”李建国打断了他的话,“现在我要求看监控,这个要求不过分吧?”

刘店长沉默了片刻,最终摇了摇头:“不好意思李老板,我们餐厅的监控涉及商业机密,不能随便给客人查看。”

“什么?”李建国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的东西在你们这里被调包了,我要求查看监控找回自己的财产,你居然说涉及商业机密?”

“李老板,您先冷静一下。”刘店长的态度很坚决,“如果您觉得有问题,可以报警处理,我们会配合警方的调查。但是私人查看监控,这个真的不行。”

李建国被气得浑身发抖:“好,很好!既然你们不配合,那我就报警!”

说完,他掏出手机拨打了110。

王敏站在一旁,脸色苍白如纸,双手紧紧握着围裙。她偷偷看了一眼刘店长,发现对方的表情也很凝重。

大约十五分钟后,民警陈警官带着一名协警来到了聚福楼。陈警官今年三十五岁,在派出所工作了十多年,办案经验丰富,特别善于观察细节。

“谁是报警人?”陈警官一进包厢就问道。

“我是。”李建国站起来,“警官,我叫李建国,是建安公司的老板。今天我在这里请客,自带了一瓶1998年的茅台酒,价值八千多元。结果在醒酒过程中被调包成了普通茅台。”

陈警官拿出笔记本,详细记录了李建国的陈述。接着,他让李建国出示了购买茅台酒的发票和相关证明。李建国早有准备,把当年购买时的发票和收藏证书都拿了出来。

“您说的调包,具体是什么情况?”陈警官询问道。

李建国把整个过程详细说了一遍,重点强调了酒瓶底部磕痕的差别和酒味的不同。

陈警官听完后,转向刘店长:“您是这里的负责人?”

“是的,我是刘德华,这家餐厅的老板。”刘店长点头说道。

“那么,李先生要求查看监控的要求,您为什么拒绝?”陈警官的语气很平静,但透着一股威严。

刘店长有些不自在:“警官,不是我不配合,而是我们餐厅的监控确实涉及一些商业秘密。如果是警方需要调取,我们当然配合。”

“好的。”陈警官点点头,“那现在我需要调取相关时间段的监控录像,请您配合。”

刘店长不情不愿地带着陈警官去了监控室。李建国和其他人都跟了过去。

监控室里有十几个屏幕,显示着餐厅各个区域的实时画面。刘店长调出了晚上八点到九点这一个小时的录像,正好是王敏拿酒醒酒的时间段。

画面显示,王敏确实如她所说,抱着酒瓶离开了包厢,走向后厨。但是进入后厨后,由于角度和光线的原因,画面变得模糊起来,只能看到王敏的身影在后厨中移动,但具体做了什么看不清楚。

“后厨的监控怎么这么模糊?”陈警官皱眉问道。

“后厨油烟大,摄像头经常被熏得不清楚。”刘店长解释道,“我们也想换,但成本太高了。”

03

陈警官仔细观察画面,发现王敏在后厨待了大约十分钟,期间她似乎走到了储藏室附近,但具体做了什么完全看不清。

“储藏室里有监控吗?”陈警官问道。

“没有。”刘店长摇头,“储藏室就是放一些干货调料,没必要装监控。”

陈警官继续观察,发现在王敏进入后厨期间,厨师长张大厨也曾经离开过自己的工作岗位,似乎跟着王敏走向了储藏室方向。但由于画面模糊,很难确定他具体做了什么。

“这位师傅是?”陈警官指着画面中的张大厨问道。

“张师傅,我们的厨师长。”刘店长介绍道,“他在我们餐厅工作了八年,是我的合伙人之一,人很可靠。”

陈警官让人把张大厨叫了过来。张大厨五十岁的年纪,看起来老实巴交,身上还带着厨房的油烟味。

“张师傅,刚才晚上八点多的时候,你在后厨做什么?”陈警官询问。

“炒菜啊。”张大厨回答得很简单。

“监控显示,你曾经离开过工作岗位,去了储藏室方向,是吗?”

张大厨想了想:“哦,是去拿调料了。当时正炒一个菜,缺点胡椒粉。”

“那你有注意到王敏在储藏室做什么吗?”

“没注意。”张大厨摇头,“我拿完调料就回去炒菜了,后厨忙得很,没时间关注别的。”

陈警官又询问了几个问题,但张大厨的回答都很简单,没有什么异常。

回到包厢后,陈警官对李建国说:“李先生,从目前的情况看,确实有调包的可能性。但是监控画面不够清晰,我们需要进一步调查。”

“那怎么办?我的酒价值八千多块钱,总不能就这么算了吧?”李建国急切地问道。

“您放心,我们会认真调查这个案子。”陈警官安慰道,“不过,这种案件需要时间,希望您能理解。”

李建国虽然不满,但也只能接受这个结果。他留下了联系方式,说如果有进展随时通知他。

等李建国一行人离开后,陈警官没有马上走,而是留在餐厅继续了解情况。他分别询问了当晚值班的几个员工,但大家都说没有注意到异常情况。

最让陈警官在意的是刘店长的态度。从一开始,刘店长就显得很不配合,不但拒绝让李建国查看监控,在警方调取监控时也显得很勉强。这种态度很容易让人怀疑他有什么隐情。

“刘老板,您的餐厅最近经营情况怎么样?”陈警官似乎随意地问道。

刘店长愣了一下:“还行吧,竞争比较激烈,但基本能维持。”

“听说现在餐饮业不好做,房租又贵,您有什么压力吗?”

“这...”刘店长犹豫了一下,“确实有些压力。房东最近要涨房租,涨幅还不小。”

陈警官点点头,心里暗暗记下了这个信息。经济压力往往是犯罪的重要动机,这让刘店长的嫌疑又增加了几分。

第二天上午,陈警官来到派出所,开始深入研究这个案子。他首先调查了李建国的背景,发现这个人确实是建安公司的老板,公司经营正常,最近刚中标了一个大项目。而且李建国确实有收藏名酒的爱好,这一点从他的朋友那里得到了证实。

接着,陈警官开始调查聚福楼的情况。通过工商资料,他发现这家餐厅是刘德华和张大厨合伙开的,其中刘德华占70%股份,张大厨占30%股份。餐厅开了十二年,一直经营正常,没有什么不良记录。

但是,深入调查后,陈警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信息。聚福楼所在的商业楼最近确实要涨房租,而且涨幅高达30%。对于一家中等规模的餐厅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更重要的是,陈警官通过银行方面的朋友了解到,刘德华最近确实向银行申请了贷款,金额是50万元,但由于餐厅的抵押物不够,贷款还在审批中。

这些信息让陈警官更加怀疑刘德华。一个面临经济压力的餐厅老板,对名酒又很有研究(这一点从他昨晚的表现可以看出),确实有调包酒水变现的动机。

下午,陈警官再次来到聚福楼,这次他重点观察了餐厅的内部结构。他发现,从包厢到后厨的路线确实如监控显示的那样,而储藏室位于后厨的最里面,确实是个监控盲区。

“刘老板,我想再看看储藏室。”陈警官说道。

04

刘德华脸色有些不自然,但还是带着陈警官来到了储藏室。储藏室不大,大约十平米,里面摆放着各种干货、调料和酒水。

陈警官仔细查看,发现储藏室里确实存放着不少酒,其中就有几瓶茅台。

“这些茅台是什么时候进的?”陈警官指着货架上的酒问道。

“上个月进的一批,准备做活动用。”刘德华回答。

陈警官拿起一瓶茅台仔细查看,发现这确实是普通的茅台酒,年份是2020年的,价格大概在500元左右。如果有人要调包李建国的1998年陈年茅台,用这种酒来替换是最合适的选择。

“这批酒你们卖了多少?”陈警官继续询问。

“卖了大概一半吧。”刘德华想了想说道。

陈警官让刘德华提供了这批酒的进货单和销售记录。从记录上看,确实如刘德华所说,这批酒进了20瓶,卖了12瓶,剩下的8瓶都在储藏室里。

但是陈警官发现了一个问题:储藏室里现在只有7瓶茅台,比记录少了一瓶。

“怎么少了一瓶?”陈警官指出了这个问题。

刘德华愣了一下,仔细数了数,确实少了一瓶。他想了想说:“可能是昨天晚上卖了一瓶,还没来得及登记。”

“昨天晚上?具体什么时候?”陈警官敏锐地抓住了这个细节。

“这个...我记不太清楚了。”刘德华显得有些慌张。

陈警官心里暗想:昨天晚上正好是李建国的酒被调包的时间,现在储藏室里又少了一瓶茅台,这会是巧合吗?

离开储藏室后,陈警官又找到了王敏。王敏今天看起来更加憔悴,眼圈红红的,明显睡得不好。

“王敏,你昨天晚上下班后做什么了?”陈警官询问道。

“回家了。”王敏的声音很小。

“直接回家?没去别的地方?”

“没有。”王敏摇头。

“你家里有什么人?”

“就我和我妈妈。”王敏说到母亲时,眼中闪过一丝痛苦。

陈警官注意到了这个细节:“你母亲身体怎么样?”

王敏沉默了一会儿,最终说道:“我妈妈得了癌症,需要手术,但是手术费很贵...”

“需要多少钱?”

“五万块。”王敏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我已经借了能借的所有钱,但还是不够。医生说如果再不手术,就...”

看着王敏哭泣的样子,陈警官心里也有些不忍。但是作为一名警察,他必须保持理性。经济困难确实可能成为犯罪的动机,特别是在面临亲人生死关头的时候。

“王敏,你知道1998年的茅台酒价值多少钱吗?”陈警官问道。

王敏擦了擦眼泪:“不太清楚,应该很贵吧。”

“如果有人想调包这样的酒,你觉得可能吗?”

“我不知道。”王敏的回答很谨慎,“我对酒不了解。”

陈警官又询问了一些细节,但王敏的回答都很简单,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信息。

当天傍晚,陈警官找到了张大厨。张大厨刚下班,准备回家。

“张师傅,方便聊几句吗?”陈警官问道。

张大厨点点头:“当然可以。”

两人在餐厅附近的一个小公园里坐下。陈警官先是随意聊了一些家常,了解到张大厨是本地人,妻子早逝,一个人把女儿拉扯大。女儿现在在外地工作,很少回来。

“张师傅,你在聚福楼工作了八年,对餐厅的情况应该很了解。”陈警官说道。

“是的,我和老刘一起打拼过来的。”张大厨提到刘德华时,语气很亲近。

“最近餐厅的经营情况怎么样?”

张大厨叹了口气:“说实话,不太好。房租要涨,竞争又激烈,压力挺大的。”

“刘老板有和你商量过怎么办吗?”

“商量过。”张大厨点头,“他想贷款扩大经营,但银行那边一直没批下来。”

“如果贷款批不下来,你们准备怎么办?”

张大厨沉默了一会儿:“可能要关门了。老刘已经快撑不下去了。”

05

这个信息让陈警官更加确信刘德华有经济动机。一个面临倒闭的餐厅老板,看到价值八千多元的名酒,确实很难不动心。

“张师傅,如果是你,会怎么解决经济困难?”陈警官似乎随意地问道。

张大厨想了想:“找亲戚朋友借钱吧,实在不行就认命了。总不能去偷去抢吧。”

“那如果是为了救自己的亲人呢?比如救命的钱?”

张大厨的表情变得复杂起来:“这个...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很难说。”

陈警官觉得张大厨的这个回答很有意思。大多数人在回答这种假设性问题时,都会表现得很坚决,说绝对不会做违法的事。但张大厨却说“很难说”,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值得玩味。

“张师傅,王敏是你什么人?”陈警官突然问道。

张大厨愣了一下:“她是我表妹的女儿,也就是我的表外甥女。怎么问这个?”

“她母亲的病情,你了解吗?”

“知道一些。”张大厨的语气变得沉重,“小敏的妈妈得了癌症,需要做手术。小敏为了筹钱,把能想的办法都想了。”

“作为表哥,你有帮助她吗?”

“我也想帮,但是我自己也没多少钱。”张大厨摇头,“餐厅这两年效益不好,我的收入也减少了。”

陈警官从张大厨的话中听出了无奈和愧疚。一个叔叔辈的亲戚,看着年轻的表外甥女为了母亲的医药费发愁,自己却帮不上忙,这种心情确实不好受。

谈话结束后,陈警官回到派出所,开始整理案件的线索。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最有嫌疑的确实是刘德华:

他有经济动机——餐厅面临经营困难,需要资金周转;他有作案条件——对酒类很了解,知道如何调包;他有作案机会——可以指使员工进行调包;他的态度可疑——从一开始就不配合调查。

但是,陈警官觉得还有一些疑点没有解开:

储藏室里少的那瓶茅台去了哪里?王敏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为什么那么紧张?张大厨为什么要在王敏进入储藏室时跟过去?

这些疑点让陈警官觉得,事情可能比表面看起来更复杂。

第三天,陈警官决定扩大调查范围。他首先去了市里几家主要的烟酒店,询问最近是否有人想出售1998年的茅台酒。

在第四家店,他得到了一个重要线索。

“昨天下午确实有人来问过,想卖一瓶1998年的茅台。”店老板回忆道,“是个中年男人,四十多岁的样子,穿得挺朴素。”

“你们收了吗?”陈警官急切地问道。

“没有。”店老板摇头,“他要价太高,要八千块。我们做生意要有利润空间,最多只能给六千。他不同意就走了。”

“你还记得那个人的其他特征吗?”

店老板想了想:“个子不高,有点胖,说话带点乡音。对了,他的手很粗糙,应该是干体力活的。”

这个描述让陈警官想起了张大厨。张大厨确实符合这些特征:中年男人,个子不高,有点胖,常年在厨房工作手很粗糙,而且确实带有一些乡音。

陈警官继续询问其他烟酒店,发现还有两家店也有人询问过类似的酒,描述的人物特征基本一致。

这个发现让陈警官重新审视了整个案件。也许真正的主谋不是刘德华,而是张大厨?

06

下午,陈警官再次来到聚福楼。这次他没有直接找张大厨,而是先观察了一下餐厅的情况。他发现王敏今天的状态更差了,工作时明显心不在焉,好几次端菜时差点摔倒。

陈警官找了个理由把王敏叫到一边。

“王敏,你最近身体不舒服吗?”陈警官关心地问道。

王敏摇头:“没事,就是有点累。”

“你妈妈的手术安排了吗?”

一提到母亲,王敏的眼泪又忍不住流了下来:“医生说最迟这个周末必须手术,不然就...”

“钱的问题解决了吗?”

王敏沉默了很久,最终摇了摇头:“还差一些。”

陈警官仔细观察王敏的表情,发现她说话时眼神闪烁,明显有所隐瞒。

一个正常的人,在面临亲人生死关头而又无力解决时,应该表现得更加绝望。

但王敏虽然痛苦,却没有那种彻底的绝望,这说明她可能已经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只是不能说出来。

“王敏,我问你一个假设的问题。”陈警官压低声音,“如果有人为了救自己的母亲,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王敏浑身一震,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但最终还是摇了摇头:“我不知道。”

这个反应已经说明了一切。陈警官几乎可以确定,王敏就是那个调包酒的人。但她一个小小的服务员,不太可能独自完成这样的事情,必然有人帮助她。

而最有可能帮助她的,就是她的表哥张大厨。

陈警官没有继续追问王敏,而是来到了后厨。张大厨正在准备晚餐的食材,看到陈警官时明显愣了一下。

“张师傅,能单独聊聊吗?”陈警官说道。

张大厨擦了擦手,跟着陈警官来到餐厅的角落。

“张师傅,昨天下午你去过烟酒店吗?”陈警官开门见山地问道。

张大厨的脸色立刻变了:“没有,我昨天下午一直在家。”

“真的吗?”陈警官拿出手机,调出了一张监控截图,“这是昨天下午三点,春华烟酒店门口的监控,你看看这个人是不是你?”

张大厨看到截图后,身体明显颤抖了一下。虽然画面不够清晰,但确实很像他的身影。

“张师傅,我再给你一次机会。昨天下午你到底去了哪里?”陈警官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张大厨沉默了很久,额头上开始冒汗。最终,他长叹一口气:“好吧,我去了烟酒店。”

“去做什么?”

“想卖一瓶酒。”张大厨的声音变得很小。

“什么酒?”

“1998年的茅台。”

陈警官心里暗自得意,案件的关键突破终于来了。但他表面上保持镇静:“那瓶酒是从哪里来的?”

张大厨不说话了,只是低着头。

“张师傅,事到如今,你还想隐瞒吗?”陈警官语重心长地说道,“我已经掌握了足够的证据,你最好坦白交代。”

张大厨抬起头,眼中满是痛苦:“警官,我知道我做错了。但是小敏的妈妈真的等不了了,医生说如果这个周末不手术,人就...”

“所以你们就调包了李建国的酒?”

张大厨点了点头:“是我的主意。小敏开始不同意,但是我说服了她。”

“具体是怎么操作的?”

张大厨深吸一口气,开始讲述整个过程:“李老板把酒给小敏的时候,小敏很紧张,因为她知道这酒很贵。回到后厨后,她告诉我她妈妈的情况,说如果能卖掉这瓶酒,就能凑够手术费。我当时脑子一热,就说帮她。”

“然后呢?”

“我从储藏室拿了一瓶普通的茅台,和小敏一起把酒换了。我们把真酒藏在储藏室的角落,等下班后再拿走。”

“那为什么昨天下午没卖掉?”

张大厨苦笑一声:“店老板出价太低,只给六千块。我们想再找找其他店,但是今天你们就来调查了。”

07

陈警官点点头,整个案件的脉络已经清楚了。但他还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要让王敏去做这件事?你自己不是更方便吗?”

“因为那瓶酒是李老板亲手交给小敏的,如果换成别人去拿回来,可能会被发现。而且小敏是女孩子,看起来更老实,不容易引起怀疑。”

陈警官理解了张大厨的逻辑。确实,让王敏来完成调包,是最不容易被发现的方式。

“那瓶真酒现在在哪里?”陈警官问道。

“在我家里。”张大厨老实回答。

至此,整个案件的真相已经大白。陈警官立即通知了李建国,并安排人员去张大厨家中搜查,果然找到了那瓶1998年的茅台酒。

当天晚上,王敏和张大厨都被带到了派出所。面对确凿的证据,两人都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在讯问室里,王敏哭得很伤心。她不停地说对不起,说自己知道错了,但她真的没有办法。

“我妈妈从我小时候就一个人把我养大,她为了我吃了太多苦。现在她生病了,我不能眼看着她死去。”王敏哽咽着说道,“我知道偷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但是我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银行不给我贷款,亲戚朋友的钱都借遍了,还是不够。”

陈警官听着王敏的话,心里也不是滋味。作为一名警察,他见过太多因为经济困难而走上犯罪道路的人。这些人本质并不坏,只是被生活逼到了绝境。

“王敏,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事情败露,你妈妈会怎么想?”陈警官问道。

王敏哭得更厉害了:“我想过,我知道妈妈不会希望我这样做。但是如果她死了,我一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

在另一个讯问室里,张大厨的表现相对镇静一些。他详细交代了整个犯罪过程,并反复强调这个主意是他出的,王敏只是被他说服的。

“警官,小敏是个好孩子,她平时连一根针都不会拿别人的。这次完全是我害了她。”张大厨内疚地说道,“如果要判刑,就判我一个人吧,不要牵连她。”

“张师傅,你为什么要帮助王敏?”陈警官问道。

张大厨沉默了一会儿:“小敏的妈妈是我表妹,她们家从小就很困难。小敏的爸爸在她十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是她妈妈一个人把她养大的。小敏很懂事,从来不乱花钱,打工挣的钱都给妈妈看病。”

“那你就可以帮她偷别人的东西?”

“我知道这样不对。”张大厨低下头,“但是看着她为了五万块钱四处奔波,我心里实在不忍心。我想,李老板那么有钱,一瓶酒对他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小敏来说却是救命的钱。”

陈警官摇了摇头:“张师傅,你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不管对方多有钱,偷盗就是犯罪。”

“我知道。”张大厚无奈地说道,“事到如今,我也不为自己辩护。我只希望能减轻小敏的责任,毕竟她还年轻,不应该因为我的一时冲动毁了前途。”

第二天上午,李建国来到派出所了解情况。当他得知偷酒的是一个为了给母亲治病而走投无路的年轻女孩时,心情变得复杂起来。

“陈警官,那个女孩的母亲真的需要手术吗?”李建国问道。

“是的,我们已经核实了,确实是癌症,需要马上手术。”陈警官回答。

李建国沉默了很久。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他见过太多因为钱而发生的纠纷。但这次不同,这不是单纯的贪婪,而是一个女儿为了救母亲的绝望之举。

“我能见见那个女孩吗?”李建国问道。

陈警官安排了这次会面。在会议室里,王敏看到李建国时,立刻站起来深深鞠躬。

“李先生,对不起,我对不起您。”王敏的声音颤抖着。

李建国看着眼前这个憔悴的年轻女孩,心里五味杂陈。她看起来那么瘦弱,完全不像一个小偷。

“你妈妈现在怎么样?”李建国问道。

“医生说必须这个周末手术,不然就...”王敏说不下去了。

李建国又沉默了一会儿,最终说道:“我可以不追究你们的民事责任,但是你们必须承担法律后果。”

08

王敏感激地看着李建国:“谢谢您,李先生。我知道我犯了错,愿意承担一切后果。”

“但是有一个条件。”李建国继续说道,“手术费的问题,我可以帮你解决。”

王敏一下子愣住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李先生,您说什么?”

“我说,你妈妈的手术费,我可以帮你垫付。”李建国重复了一遍,“但是你必须保证,以后再也不做这种事。”

王敏的眼泪瞬间涌了出来,她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谢谢李先生,谢谢您,我一定会还您钱的,我一定会好好做人的。”

李建国赶紧把她扶起来:“你不用还我钱,就当是我做善事了。但是你一定要记住今天的教训,再困难也不能走歪路。”

这个意外的转折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很感动。陈警官也被李建国的善良深深打动了。

当天下午,李建国真的拿出了五万块钱,帮王敏的妈妈安排了手术。王敏跪在医院里,对着李建国的背影磕了三个头。

虽然李建国表示不追究民事责任,但王敏和张大厨的刑事责任是不能免除的。盗窃他人财物价值八千多元,已经构成了盗窃罪。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王敏和张大厨都表现出了深深的悔意。他们的律师为他们做了有力的辩护,强调了他们的犯罪动机是为了救人,主观恶性较小,而且被害人已经原谅了他们。

法官在宣判时说:“虽然被告人的动机可以理解,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能因为个人困难而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不过,考虑到被告人的犯罪动机、悔罪态度和被害人的谅解,法庭决定从轻处罚。”

最终,王敏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张大厨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半。

宣判后,王敏在法庭外再次向李建国表示感谢。她的母亲手术很成功,正在康复中。

“李先生,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您的恩情。”王敏哽咽着说道。

李建国摆摆手:“你不用感谢我,只要你妈妈能健康,你能重新做人,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

张大厨也走过来,深深鞠躬:“李先生,谢谢您给我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李建国心里感慨万千。这个案件让他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法理之外,还有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