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终于彻底“老实”了!公开喊话:文科专业“大有可为”!

发布时间:2025-10-31 11:54  浏览量:1

拥有全网6500万粉丝的张雪峰近日重返直播间,然而他的表述基调发生了明显转变。

他在直播中提出,文科专业其实“大有可为”。

他强调,文科领域蕴藏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例如网络剧编剧、自媒体内容创作、高端市场推广等新兴职业方向,并指出文科在内容创意与传播维度具备显著的就业潜力。

这番话让直播间的观众颇感困惑——毕竟张雪峰过去曾多次公开质疑文科价值,经历一个月的封禁后,态度竟发生如此转变?

2023年,张雪峰曾公开评价文科专业:“文科本质都属于服务业,而服务业概括起来无非就是一个‘舔’字”。

他当时解释称,文科专业的行业门槛相对较低,就业渠道较为受限,多数毕业生最终只能从事销售类岗位或报考公务员;相比之下,理工科凭借技术壁垒在就业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这番言论曾引发广泛争议,最终他以公开道歉告终。

到了2024年,他再度将矛头指向新闻专业,直言:“如果我的孩子非要报考新闻学,我一定先把他打晕,然后替他选个其他专业。”

此言一出,迅速招致多所高校新闻学教授的驳斥。

重庆大学新闻学教授张小强便提出不同看法,指出:“新闻专业培养学生多元能力,向前可投身创业、进入互联网头部企业,退路亦可选择公务员体系或国有企业。”

面对学界多位教授的质疑,张雪峰回应道:“我来自普通家庭,若家境优越自然选择自由,不存在对错之争。但多数家庭条件有限,选择专业就需务实考量,确保未来能解决就业温饱!”

恰在此时,四川大学新闻系研究生张薇事件处理结果公布,将“新闻专业是否值得报考”推上热搜。随后张雪峰深夜发文,表露“感觉被人针对”的处境。

伴随着屡次出格言论,张雪峰被贴上了“追逐流量”、“商人本质”等标签,几乎每年都要数次公开道歉。

但他始终坦然面对批评,不仅未曾退场,争议反而助长其人气。他自称并非圣人,只是以自身方式提醒那些“选择有限”的群体。

直到这次全网封禁,才真正为他敲响警钟。

张雪峰现象的背后,折射的是普通家庭对人生抉择失误的深切忧虑。

当今高考竞争日益激烈,规则日趋复杂,专业冷热变迁、城市就业前景、调剂风险、分数线波动等重重关卡令人防不胜防……张雪峰的走红,正因他填补了关键空白——那个本应有人为普通家庭保驾护航的位置。

他精准捕捉到一种社会焦虑:信息壁垒带来的不安,并将此转化为商业模式。

在高考与考研这片信息不对称的领域,普通家庭面对全国3000多所高校、800余个专业时往往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张雪峰的果断断言,恰好满足了他们对“确定性”的迫切渴望。

对大多数普通家庭而言,填报志愿的根本诉求,无非是期望子女毕业后获得稳定工作。在就业环境日趋严峻的当下,张雪峰的存在显得尤为必要。越是处于底层的家庭,子女的试错机会越少、成本越高,因此专业选择必须慎之又慎。

张雪峰最重要的贡献,是让那些信息闭塞的群体了解到如何选择专业、如何填报志愿。虽然他给出的建议有时听起来不够悦耳,但始终以保障未来就业为出发点。

对部分普通家庭来说,若有张雪峰这般“把孩子打晕”的决断,家长或许反而乐见其成。

相信许多考生在面对琳琅满目的专业名称时,都会感到茫然困惑,完全不了解这些冰冷称谓背后蕴含的实际内容。

择校选专业、未来就业前景这些关键信息,对普通人而言如同信息茧房,而社会阶层越低,信息隔阂就越严重。正因如此,这些普通大众更需要张雪峰。

虽然他同样通过营销课程、塑造人设来获取收益,但这无可厚非,重要的是他愿意坦诚相告,如实解析各个专业的真实面貌、院校的优劣对比、毕业后的就业去向。

他为众多普通人提供了原本无从知晓的关键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足以改变人生轨迹。张雪峰的存在,确实让许多普通家庭和贫困家庭的子女避开了无数择业陷阱与人生弯路。

然而如今,经历全网封禁一个月后,张雪峰竟向观众宣称文科专业大有可为,这不仅是与他过往立场的鲜明对照,也可能动摇他赖以建立影响力的根基。不过对已功成名就的张雪峰而言,收敛锋芒未必是坏事——毕竟唯有持续发声,才能将这份事业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