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复播变脸:文科其实“大有可为”
发布时间:2025-10-31 13:40 浏览量:1
被全网禁封一个多月后,张雪峰最近终于复出直播。
又又又一次被安排的张雪峰,在首次复出直播中就来了个态度180度大反转,一向以文科毁灭者形象出现的他竟然说:
“文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张雪峰突然说这句话,很不寻常。
毕竟自张雪峰走红开始,他就坚持不断持之以恒认定学文科没前途,并在咨询中广泛建议不要报考文科。
包括但不限于 “ 文科都是服务业,总结成一个字就是‘舔’” 、 “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把他打晕!” 、 “如果分数够,优先选理工科” 、 “文科不考公就是销售” 等等言论。
虽然没有任何消息透露张雪峰此前为什么会被禁言将近一个月,但根据复出后这第一句话,我们可以多少反推到一点原因。
对于各个大学专业来说,张雪峰对它们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任何宣传,甚至超过专业实力本身。
例如2023年张雪峰 “新闻学专业闭眼摸一个都比它好” 的言论便引发连锁反应。
当年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数据显示,当年多所高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投档位次大幅下滑。
还有张雪峰对 “就业数据” 的强调直接推高理工科专业热度。
2025 年部分 985 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分数线超一本线 60 分以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 211 院校涨幅达 12 分。
当然虽然多少有点太阳是鸡叫出来的意思,但不可否认张雪峰作为志愿报考指导头部,公开说出这些言论无疑是在推波助澜。
总说市场是“信心比金子更珍贵”,其实在很多领域也是同样的道理。
此前,国家信息中心数字中国研究院副院长、理事、教育专家陈沁做过一项针对 “张雪峰效应” 的研究。
结果显示,2023年占招生总人数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专业录取排位被张雪峰改变。
陈沁还引入了 “张雪峰密度” 的概念,即观看直播观众占总人口的比例。
在“张雪峰密度”较高的地区,每五个考生中就有一个因为张雪峰改变了自己的专业选择。
在“张雪峰密度”最高的地区中,2023年金融学和新闻学专业的录取百分位平均降低了 4% 。
按照这套测算,近 200万 考生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被张雪峰改变。
在张雪峰的带动下,不少文科专业出现了招生困难、分数线降低现象,甚至曾经引得新闻学教授们集体围攻。
但话说回来,家长和考生们又都不是傻子,绝对不会因为在网上看直播听了几句话,就简单做出影响一生的决定。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张雪峰真的说出了一些事实。
曾经大家喜欢称呼高等教育为 “象牙塔” ,认为大学是一个悬空的小社会,不用考虑物质问题,只需要在里面修身养性潜心学习即可。
在之前那个大学生稀缺的年代,这种看法绝对不算错。
毕竟岗位比人多,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远远超出了生产速度,绝大部分人并不需要担心毕业后的生活。
但现在,逻辑却完全不一样了。
面对每年越来越多的毕业人数和越来越少的岗位,大学生们不得不在校,甚至是在高考后,就要考虑一个深刻的问题—— 就业怎么办?
毕竟很多专业在最初(两百年甚至更早之前)设立时,本身就并不考虑就业问题, 而是作为富裕阶层的素质培养教育出现,这些人本身就不用考虑工作问题。
但现在学习文科的学生们,显然没有多少符合这个条件。
张雪峰恰恰抓住了这个痛点,他的专业推荐思路非常简单直接,就是看它的就业率如何。
只是在这个逻辑之下,大量文科专业恰好成了不被推荐的那一个。
但由于文科专业设立要求低、成本少、毕业容易,成了本科大扩招之中膨胀最为严重的门类,更加大了学生数量与就业岗位的差值。
当然这些都是马后炮,木已成舟许久,存量文科生已经太多。
但就业问题依然存在,且可能越来越严峻,怎么办?
越是步履维艰,越要小心翼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