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举办全国重点中学校长论坛,共探AI时代人才共育模式创新
发布时间:2025-10-31 15:25 浏览量:1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徐玉芹 尹明亮 王凯 延瑜 张中 王媛 实习生 张冉 郑宇飞
2025年10月31日,山东大学在中心校区隆重举办第二十届全国重点中学校长论坛。本次论坛以“智启未来 共育英才”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教育变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来自全国各地的重点中学校长、教育专家及山东大学师生代表等齐聚泉城,深入探讨新形势下大中衔接协同育人机制。论坛开幕式由山东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吴臻主持。
山东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术才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山东大学124年的办学历史,强调学校秉持“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宗旨,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他指出,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必须加快完善全链条、全周期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人工智能正深刻重塑教育教学模式,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开辟新路径。李术才表示,山东大学将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与中学携手构建“双高融合育人”模式,推动AI驱动的智慧教学实践创新,强化科研育人,深化教育资源共享,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手段,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中学延伸,共同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崇实品格和创新素养的时代新人。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刚在致辞中肯定了山东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并介绍了山东省在教育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探索。他强调,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点,山东已启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十大行动,系统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区和示范校的建设。同时,依托省级数字化教育平台,深入开展人工智能在教育、评价、管理等关键环节的创新应用。推动优质 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张志刚期待论坛能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供新思路,推动高中与高校协同育人取得新突破。
主旨报告:AI重塑教育生态,推动教学变革
论坛特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焦建利作《人工智能变革学与教》的主旨报告。焦建利以丰富案例指出,人工智能正通过文本生成、图像生成、音乐创作等能力,颠覆传统教育模式。他提出,学习需从“教师讲、学生听”转向对话式、互动式和创造式学习;课程供给侧形成专家生成(PGC)、用户生成(UGC)与人工智能生成(AIGC)相映生辉的新格局;教学则涌现出“三师课堂”“无教师讲授课堂”等新模式。焦建利强调,教师需从知识传授者转型为学生学习“领航员”与“诊疗师”,拥抱人机协同教学新常态。
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曾琼在《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从课程到教师的系统探索》的报告中,系统分析了AI通识教育的核心价值与实施路径。她指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应聚焦“懂AI、创AI、用AI、善AI”四大维度,培养学生适应智能时代的素养能力。曾琼展示了山东大学在AI教育资源建设方面的成果,包括20余份中小学AI通识课件、10余份实验指南及智慧课程平台。她强调,AI教育需以课程为载体、教师为核心、管理为支撑,构建可落地的实施体系。
山东大学本科生院院长、本科招生办公室主任王芬教授在《厚植创新沃土融育拔尖人才》报告中,分享了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她介绍,山东大学通过“六堂一院”拔尖计划、强基计划、微专业建设等项目,构建了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面对AI时代,学校推出“1+N+X”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并积极参与国家“101计划”和山东省“111计划”,推动课程与教材创新。王芬提出,未来人才培养需聚焦全球视野、国家所需和数字文明三大方向,强化大中联动与资源共享。
沙龙研讨:AI驱动人才共育,校长共话实践与挑战
在“智启未来,共育英才:AI驱动的人才共育模式创新探索”沙龙环节,四位中学校长分享了各校在AI赋能教育中的探索与思考。
山东省实验中学副校长、鹊华校区校长王飞介绍了学校利用AI实现跨校区协同备课、数据驱动个性化教学的经验;新疆昌吉州第二中学校长康日佳展示了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果,包括AI实验室、智能阅卷系统等;石家庄市第二中学校长宋泽亮强调AI素养应成为教师核心能力,并介绍了“AI护心小屋”等创新应用;上海中学副校长徐岳灿则提醒,AI虽赋能教学,但教师的高阶思维示范和情感价值不可替代,需理性运用技术。
校长们一致认为,AI时代需加强大中衔接,希望高校能开放实验室资源、开发模块化先修课程,并共建虚拟教研平台。徐岳灿指出:“AI不是教师的替代者,而是最强赋能者。教育应坚守育人本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造力。”
学生分享:跨学科创新实践彰显育人成效
论坛特别设置学生分享环节,展现人才培养成果。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本科生樊奕宣结合芯片国产化情怀,在微纳电子领域深耕,参与“守望行动”公益项目,践行科技报国理想。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2022级本科生薛鹏宇则跨领域融合行政管理与电子科学,其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会议,并成功应用于基层治理。两位学生的成长故事,生动体现了山东大学“人人都能创新、各个皆可拔尖”的育人理念。
本次论坛通过主题报告、沙龙讨论与案例展示,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实践指引,深化了高校与中学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协同合作。山东大学表示,将持续推进“双高融合育人”工程,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山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