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增长超20%!喜力面临销量难题,欧美市场疲软,却被中国挽救
发布时间:2025-10-31 15:24 浏览量:1
文 | 金锐点
编辑 | 金锐点
最近喜力2025年三季度财报一出炉,两组反差明显的数据让不少关注啤酒行业的人感到纳闷。
全球啤酒销量同比下降4.68%,欧洲酒吧里点喜力的顾客少了,拉美超市货架上的喜力存货也积压得更久。
可中国市场这边,销量硬生生增长超20%,连红爵啤酒的销量都翻了倍。
同样是喜力,为何在不同市场的表现差距这么大?中国市场到底凭借什么,能帮喜力扛住部分全球压力?
先看喜力全球的整体情况,这季度确实不算顺利,三季度全球营收87.12亿欧元,同比下降4.0%。
净收入73.27亿欧元,同比下降3.0%;销量590万千升,降幅比营收还要略大。
若把时间拉长到今年前三季度,数据趋势更清晰:营收256.36亿欧元,同比下降4.7%。
净收入215.07亿欧元,同比下降3.9%;销量1754万千升,同比下降2.61%。
唯一能带来些许安慰的是核心的喜力品牌,前三季度销量457万千升,同比微增2.7%。
能看出消费者对这个主品牌仍有认可,但这样的增长终究抵不住整体市场的低迷。
全球数据不佳,主要是两大市场拖了后腿,先说说欧洲市场,并非欧洲人突然不爱喝啤酒,而是喝啤酒的场景被大幅压缩。
能源成本持续高企,酒吧、餐厅要么提高定价,要么缩短营业时间,原本习惯晚上约朋友去酒吧喝喜力的人,不少转成在家饮用更便宜的本地啤酒。
再加上消费信心不足,人们手里的钱更愿意投入刚需领域,啤酒这类可选消费自然被缩减,喜力在欧洲的终端需求始终难以提振。
拉美市场的问题则集中在经济波动和汇率变化上。当地货币贬值后,消费者手中资金的购买力随之下降。
优先保障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的支出后,对啤酒的消费投入直接减少,销量下滑幅度比欧洲还要明显。
这两个市场的疲软表现,直接拉低了喜力全球的整体业绩,但到了中国市场,情况完全反转。
三季度销量增长超20%,同时扩大了市场份额,红爵啤酒销量更是再次翻倍。
这样的成绩并非偶然,首先是选对了渠道合作伙伴,华润啤酒的线下网点覆盖极广。
从一线城市的商场餐厅,到三四线城市的便利店,几乎随处能看到喜力的身影。
夏天时,便利店的冰柜里,喜力常被放在显眼位置,路过想买瓶冰啤酒的人,很容易就会选择它。
线上渠道的布局也没落下,喜力在京东、天猫的官方旗舰店不仅品类齐全,还针对消费者要快的需求推出次日达服务。
不少人下班前在手机上下单,到家就能收到冰镇的啤酒,这让线上销量占比逐步提升。
除了渠道,营销动作也精准贴合中国消费者,作为2025年F1中国站的冠名赞助商,喜力在抖音开展全域整合营销。
不仅推出赛事相关话题,还开发了一款小游戏,吸引17万用户参与,最终相关话题播放量突破25.8亿次,总互动量超1800万次。
很多年轻人本就关注F1,刷到这些内容后,对喜力的印象更加深刻,下次选购高端啤酒时,自然会多留意这个品牌。
此外,喜力还战略性签约苏超,成为这个赛事首个国际啤酒品牌赞助商。
苏超在中国拥有不少年轻球迷,通过赛事直播的场边广告、球迷社群的互动,喜力能直接触达这些目标人群,效果比单纯投放广告更实在。
不过,再亮眼的中国市场表现,也无法完全抵消全球其他市场的压力。
喜力因此调整了2025年的业绩预期,将啤酒销量预期从之前的基本稳定调整为小幅下降。
年度有机营业利润增长率也调整至4%至6%区间的低端,接近指导目标的下限。
喜力首席执行官布林克在评论业绩时表示,2025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波动比以往更明显,全球市场的复杂性超出预期。
面对这样的局面,喜力也在从全局寻找破局方向,10月23日,也就是发布三季度报的第二天。
喜力公布了截至2030年的五年战略规划,目标是实现每年个位数的有机净收入增长,同时计划通过成本优化和市场拓展提升利润。
未来将在17个市场通过收购与业务剥离调整布局,每年还要节省5亿欧元成本,这个目标是在过去五年累计节省30亿欧元的基础上规划的,并非盲目设定。
架构优化方面,10月14日,喜力宣布重塑全球总部架构,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员400人。
涉及生产、销售、行政及研发等多个部门,这一数字约占公司全球员工总数的0.47%。
另外,数字与技术部门从2024年10月启动的200个岗位转型计划,也在同步推进,目的是让团队更精简、效率更高。
数字化建设上,喜力仍在推进覆盖全球70多个市场的数字骨干网项目,计划整合40多个数字平台。
未来无论是欧洲的库存情况,还是中国的订单数据,都能在同一个平台上实时查看,调货、补货效率会更高,也能更灵活地应对不同市场的需求变化。
市场拓展层面,喜力在9月23日签署协议,以32亿美元收购哥斯达黎加FIFCO公司的饮品与零售业务。
这笔交易预计2026年完成,完成后不仅能获得帝国啤酒品牌,还能接手FIFCO的软饮料业务,同时巩固在中美洲的市场地位。
与此同时,喜力明确了六个重点市场,分别是墨西哥、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巴西和英国,预计这六个市场将贡献未来绝大部分的增长动力。
此外,无酒精和低酒精啤酒品类也被列为发展重点,希望在健康消费趋势中挖掘新的增长机会。
产品线方面也有新尝试,今年4月,喜力推出首款蒸馏啤酒鸡尾酒La Tropical Mixología,首先在喜力邮轮上销售。
这款产品用La Tropical啤酒经过三次蒸馏,再与伏特加或加勒比朗姆酒混合,推出百香果伏特加马提尼、白朗姆酒莫吉托两种口味,主要面向爱尝鲜的游客。
虽然目前销量规模不大,但也算是在传统啤酒之外,开拓了新的消费场景。
现在再回头看开头的疑问,答案其实很清晰,喜力在中国市场的逆势增长,本质是选对渠道、摸准消费者需求,同时借助赛事营销的助力。
而全球市场的疲软,更多是受欧洲能源成本高企、拉美经济波动等大环境因素影响。
对喜力而言,中国市场是当下的亮点,但要真正稳住全局,还得依靠全球战略的调整。
无论是裁员降本、数字化提效,还是收购拓展、品类创新,都是在为长期增长铺路。
对消费者来说,未来购买喜力可能会更方便,线上下单速度快,线下也容易找到。
对行业而言,这也为国际品牌在本土市场寻找机会提供了参考,无论全球大环境如何变化,只要能贴近本地消费者、灵活调整策略,品牌总能多一分应对压力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