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达成共识后,德国最先坐不住,默茨或访华,荷兰悔不当初
发布时间:2025-10-31 18:00 浏览量:1
10月30日,在中美吉隆坡关税谈判取得进展的背景下,欧盟和欧洲大国在对华事务上却陷入了一个矛盾和尴尬的处境。
荷兰人本以为,强行接管安世之后就万事无忧,试图在中美博弈中渔利,还被欧洲国家羡慕不已。结果中方迅速反击,紧接着,安世中国直接宣布脱离荷兰总部,欧洲汽车产业“大地震”。随着中美关系出现缓和迹象,加之中国对稀土实施严密管控,荷兰不仅面临光刻机产业的危机,其他与稀土相关的技术领域也陷入困境。更让荷兰人没想到的是,在这个节骨眼上,中美“休战”了,一系列相应措施暂停,荷兰彻底成了炮灰。
他们以为抢下安世半导体,就能坐收渔利,殊不知,这到手的“宝贝”压根不是他们的金疙瘩,而是个实打实的“烫手山芋”……最“硬气”的姿态,最终换来的却是“白忙一场”的闹剧,荷兰悔不当初啊!
一方面,欧盟方面凭借惯性仍然追随美国在中国稀土出口等事务上对华展现强硬立场。另一方面,欧盟和法德领导人也不愿和中方大动干戈。毕竟中欧双边贸易额高达8000多亿欧元,占欧盟对外贸易的15%以上。与中国硬扛搞僵,对于欧盟来讲也是得不偿失。
而德国外长近日被迫取消访华行程,也使德国和欧盟方面感到极为难堪。现在甚至就连德国总理默茨年内访华的原定计划都打上了一个问号。德国政府下不来台,开始主动给自己找台阶。
就在中美会面,并就多项经贸项目达成共识之后,欧盟方面也急忙掉头转向,寻求与中国改善经贸关系。德国总理称将不附加任何先决条件访华,德国专家称,“我们现在投降只会输一半,总比什么都赚不到好”。
德国网友的评论倒是人间真实:德国人嘴上喊着“工业4.0”,实际被中国供应链和性价比吊打,连汽车软件都得靠中国团队开发。
说到底,欧盟一边想跟着美国参与遏华,一边又离不开中国的供应链。外交拼的是实打实的实力,而非嘴炮功夫,自身不争气,再着急也难以改变被动处境,这便是欧盟当前最无奈的现实。
现在各国都在抢着跟中国搞好关系,德国反倒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德国要是还不清醒,继续让这种不专业的外交操作折腾下去,别说拉动经济了,恐怕连在欧洲的话语权都会被慢慢稀释。
历史经验表明,外部压力往往助推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加快技术积累与产业升级。安世事件再次印证,在全球化格局深刻重构的当下,拥有完整产业链、核心技术能力与规则制定的国家,将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占据主动。中国半导体产业正在从追赶者逐步转向具有系统应对能力的参与者,这一进程虽面临挑战,但路径日趋清晰。
管中窥豹,既有合作,也有斗争,中欧关系现在就是这么胶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