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赢基金张璐:人形机器人是未来10年大级别beta机会,后续关注两大方向
发布时间:2025-10-31 18:27 浏览量:1
近期,永赢基金张璐在路演中分享了对人形机器人、卫星互联网等板块的看法。
投资作业本课代表结合本次路演内容、其管理产品的三季报及公开观点,整理了以下要点。
1、尽管短期A股市场可能有扰动,但代表未来新兴产业的科技方向,如机器人、商业航天,将受益于政策和远期规划。在多驱动下,这些行业仍具备较好的中长期投资机会。
2、2025年是一个关键节点,今年人形机器人有可能正式开启小规模量产,是机器人行业从量变到质变的重要时刻。
3、未来机器人数量可能超过手机和汽车。如果每个家庭或每个人都拥有一两台机器人,这将是一个百亿台级别的市场。
4、人形机器人板块是未来10年大级别beta机会。无论从情感陪伴还是物理支持都将全方位赋能人类的生活。展望四季度,我们重点关注两个方面......
机器人,可能是如同当年消费电子中苹果产业链、特斯拉电动车产业链那样长坡厚雪大方向。
5、当前卫星互联网产业链处于早期,卫星发射当前成本还较高,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但目前相关上市标的较少,未来会积极关注卫星发射相关公司的上市进度。
除张璐外,中信建投同样对人形机器人板块的行情持乐观态度。
中信建投研报称,人形机器人指数上涨,前期受市场风险偏好及验厂推迟传言等因素影响板块回调,随着利空情绪的消化,板块指数恢复上扬。近期 T 链或将开启国内供应商交流考察,市场整体流动性宽松下,看好机器人重回科技成长配置主线。
张璐,现任永赢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投资、总监助理兼基金经理,11 年证券相关从业经验。曾任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量化研究员,华泰证券量化研究员、基金经理,锐方(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经理,永赢基金投资经理。
张璐目前在管基金总规模为229.22亿元,其最佳任期回报达137.26%。在他管理的产品中,“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发起A”表现尤为突出,今年以来收益率高达82.17%。
该基金近一年及近两年涨幅均超过100%,但近期增速有所放缓,近3月与近6月收益率分别为20.73%和15.54%。
值得注意的是,“永赢智选”系列属于工具型产品,重点布局高成长性行业。根据“作业本航海指数”分析,该系列主要聚焦于汽车和机械设备制造领域,虽彰显出较强的选股能力,但投资者也需注意其潜在的波动风险。
以下是投资作业本课代表(微信ID:touzizuoyeben)整理的精华内容,分享给大家:
2025年是机器人行业关键节点
主持人:有小伙伴问张璐总对机器人板块的看法,请璐总解答一下。
张璐:对于机器人板块,我认为今年有几个变化:
第一,板块在快速扩圈。一两年前,该板块还较小,相关股票标的和细分领域偏主题投资。但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前三个季度,随着行业自身进步,板块快速扩圈。
现在,机器人板块包含了传统新能源、电芯、汽车、家电、机械甚至化工领域的公司,这些公司都在布局机器人领域。因此,相关股票数量快速增加。
第二,2025年是一个关键节点。经过过去若干年发展,今年人形机器人有可能正式开启小规模量产,我们或许能看到标志性的现象级产品推出——真正能干活、减轻我们负担的有用产品。今年可能是行业从量变到质变的重要时刻。
第三,该行业非常匹配新质生产力的定义。机器人能大幅提升生产力,无论是在家庭场景还是工厂,它们可以不间断工作(除充电和维修时间),高效且持久。
因此,它符合政策支持方向,是科技行业中前沿且前景广阔的领域。
从终局估算,未来机器人数量可能超过手机和汽车。如果每个家庭或每个人都拥有一两台机器人,这将是一个百亿台级别的市场,非常庞大。
以上三点是我对今年板块变化的思考。
但需要补充的是,尽管行业发展迅速,它仍是一个新兴行业,处于0到1的早期阶段。
任何新兴行业都不会一帆风顺,中间会有波折。就像五到十年前的电动车,当时许多人没想到它能如此快速发展并进入普通人生活。
机器人现在处于类似阶段,仍需时间,早期会有曲折。对应到投资端,也会有波动。这是我对该板块的体会和分享。
科技快速上涨阶段出现调整是正常的
主持人:您认为本轮科技股波动背后的因素是什么?如何看待科技板块后续表现?
张璐:首先,当前处于十月中下旬,是三季报披露的时间窗口。前期涨幅较大的科技板块面临一定的业绩兑现压力,部分投资者可能短期获利了结。
第二,全球贸易环境仍有一些反复和不确定性,这对科技行业带来扰动,可能影响投资者风险偏好和市场情绪。
这种调整在快速上涨阶段出现是正常的。但正如我对机器人板块的看法,更重要的是关注行业本身的进展——例如机器人、商业航天是否仍在快速发展。只要满足这一条件,板块就没有大问题。
看好A股长期配置价值
对于后市,我们持续看好A股的长期配置价值,多重积极因素正在形成合力:
政策层面,新质生产力发展策略持续推进,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等前沿领域获得更多支持。
技术层面,关键技术突破不断涌现,商业化应用加速落地。
资金层面,市场流动性充沛,机构配置意愿增强。
尽管短期市场可能有扰动,但代表未来新兴产业的科技方向,如机器人、商业航天,将受益于政策和远期规划。在多驱动下,这些行业仍具备较好的中长期投资机会。
人形机器人板块是未来10年大级别beta机会
重点关注两大方向
人性机器人板块方面,展望四季度,我们重点关注两个方面:
部分核心机器人整机厂最新一代机器人产品发布,产品力如果超预期可能真正开启机器人的量产大时代。
国内对于机器人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对于机器人这种新兴行业,早期的大力支持有利于形成先发优势。
选股方面,主要关注传统主业优质、具有技术壁垒、 具有清晰战略规划、具有供应链优势的相关机器人产业链公司。
人形机器人板块是未来10年大级别beta机会。它的闪耀登场远不止解放双手那么简单,无论从情感陪伴还是物理支持都将全方位赋能人类的生活。
马斯克多次阐述愿景:未来人类和人形机器人的比例将不止是1:1,有较大可能超过人类数量,渗透率的天花板高且想象空间大。
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重磅进展,Optimus第三代的量产时间表已明确:这一具备规模化制造能力的版本将于2026年一季度推出,在量产节奏上,预计2026年2月或3月将推出量产原型机并向公众展示,随后建设年产100万台的生产线并于年底投产,远期规划更是设定了年产1000万台乃至5000万至1亿台的宏大目标。
技术攻坚方面,特斯拉正集中力量突破灵巧手和前臂等关键技术瓶颈。
与此同时,国内人形机器人龙头企业同步加速产业化进程,部分企业已斩获车企数百台意向订单。
在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与产业政策双轮驱动下,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正从技术验证阶段快速跨入商业化落地新阶段,伴随产业链配套体系的日益成熟,人形机器人产业有望深刻重塑未来制造业格局,开启人机协作的全新时代。
人形机器人相较于其他行业壁垒较高,涉及到多学科的融合、软硬件的协同,所以对入局的资金、技术、资源整合都有相对较高的要求。
而且产业链从上游到核心零部件和系统零部件,到中游的机器人本体和系统集成,到下游的终端应用,产业链长且复杂。
卫星互联网方面,展望四季度,我们重点关注三个方面:
卫星互联网(商业航天)自身的发展进度,包括两个主要星座的招标进度、发射频次、发星质量;产业链重要技术的推进,四季度可能能看到多次可回收火箭的试射,标志着国内卫星互联网朝着低成本、高可靠的目标在持续进步;
关注需求端是否有所突破,低空、手机、汽车、机器人等终端领域未来可能都会有重要的卫星应用场景出现。
当前卫星互联网产业链处于早期,卫星发射当前成本还较高,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但目前相关上市标的较少,未来会积极关注卫星发射相关公司的上市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