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离世后,15笔钱可申领!社保局不会主动说,别不知情浪费了!

发布时间:2025-10-31 22:03  浏览量:1

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态,家人离世后,除了处理后事,很多人不知道社保体系里还藏着一笔笔“保障金”。这些钱大多需要家属主动申请,社保局不会主动提醒,不少家庭因为不了解政策,白白错过了应得的权益。今天就用大白话给大家讲透:家人离世后,哪些钱可以领?怎么领?一文理清不踩坑!

一、先明确:哪些人离世后,家属可申领这些钱?

并非所有人员离世后都能享受全部待遇,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人群,待遇标准略有差异:

- 企业职工(含退休人员):已缴纳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

-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编制内人员及退休人员,按事业单位相关政策执行;

- 城乡居民:已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 灵活就业人员:参照企业职工相关政策执行,具体以参保地规定为准。

根据人社部数据,2024年全国领取社保相关丧葬抚恤待遇的家属超过800万人次,其中近30%的家庭因不了解政策,遗漏了部分待遇申领。建议家属在处理后事的同时,及时梳理参保信息,避免权益流失。

二、核心内容:15笔钱别浪费,看看你能领哪些?

(一)养老保险相关待遇(4笔)

1. 丧葬补助金:用于安葬死者的专项费用,全国各地区标准不同,企业职工一般为上年度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6倍,城乡居民为固定金额(如1000-5000元)。

示例:北京市企业退休人员丧葬补助金为5000元,上海市为6个月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2024年约4.5万元)。

2. 一次性抚恤金:对死者家属的精神慰藉和经济补偿,发放标准与死者身份、缴费年限、死亡性质相关:

- 企业职工:因病或非因工死亡,一次性抚恤金为上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加本人生前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确定的月数对应的工资;

- 机关事业单位:因公牺牲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加本人生前40个月基本工资,病故为2倍加本人生前40个月基本工资。

3.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死者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内未领取完的余额,全部返还给法定继承人,包括个人缴费部分及利息。

注意: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其中8%计入个人账户,可全额返还。

4. 遗属生活困难补助:针对依靠死者生前供养的直系亲属(如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发放的定期生活补助,需满足“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条件,每月补助金额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执行。

(二)医疗保险相关待遇(2笔)

5.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余额:死者医保个人账户内的余额,可由家属一次性支取,或用于支付死者生前未结算的医疗费用。

6. 未报销医疗费用:死者生前在医院发生的符合医保政策的医疗费用,尚未报销的,家属可携带相关材料到医保经办机构申请报销。

(三)工伤保险相关待遇(4笔,仅限因工死亡)

7.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全国统一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2024年约103万元)。

8. 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与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不可重复领取。

9. 供养亲属抚恤金:按月发放给依靠死者生前供养的亲属,配偶每月领取死者本人工资的40%,其他亲属每月领取30%,孤寡老人或孤儿每月在此基础上增加10%。

10. 工伤医疗费用:死者因工伤产生的医疗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的,可全额报销。

(四)其他相关待遇(5笔)

11. 失业保险丧葬补助金:缴纳失业保险满1年的人员离世后,家属可领取一次性丧葬补助金,标准由各地规定。

12. 生育保险相关待遇:女性参保人员在生育期间或产后离世,其生育医疗费用、生育津贴可由家属按规定申领。

13. 住房公积金余额:死者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全部余额(含个人缴纳和单位缴纳部分),可由法定继承人申请提取。

14. 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余额:机关事业单位或企业为职工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账户内余额可由继承人全额领取。

15. 困难群众丧葬救助:低保户、特困人员(五保户)、孤儿等困难群体离世后,家属可向民政部门申请丧葬救助金,用于减免丧葬费用。

三、申领攻略:3步搞定,材料齐全不跑腿!

(一)第一步:准备核心材料

无论申领哪项待遇,以下基础材料必不可少,提前准备可提高效率:

1. 死者死亡证明(医院出具的死亡医学证明、公安机关出具的销户证明);

2. 继承人与死者的亲属关系证明(结婚证、户口本、出生证明、社区/单位出具的关系证明);

3. 继承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4. 银行卡信息(继承人本人银行卡及开户行,用于待遇发放);

5. 死者参保凭证(社保卡、养老保险手册、医保手册等)。

(二)第二步:明确申领渠道

不同待遇需向不同部门申请,避免跑错地方:

1. 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待遇:向当地社保经办机构申请;

2. 医疗保险待遇:向当地医保经办机构申请;

3. 工伤保险待遇:向当地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申请;

4. 住房公积金:向当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

5. 民政救助:向死者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乡镇政府民政部门申请。

(三)第三步:提交申请并等待审批

1. 家属携带材料到对应部门填写《待遇申领申请表》,提交申请;

2. 相关部门审核材料,核实死者参保信息、继承人资格等,审核周期一般为1-3个月;

3. 审核通过后,一次性待遇会直接发放到继承人银行卡,定期待遇(如供养亲属抚恤金)会按月发放。

四、注意事项:这5个细节别忽略,否则领不到钱!

(一)及时申领,避免超过时限

多数待遇申领有明确时限,如养老保险相关待遇需在死者离世后6个月内申请,工伤保险待遇需在事故发生后1年内申请,超过时限可能视为自动放弃。建议家属在死者离世后3个月内完成申领手续。

(二)明确继承人顺序,避免纠纷

法定继承人顺序为: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只有第一顺序继承人全部放弃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才可申领。若存在继承纠纷,需先通过法律途径明确继承人。

(三)避免重复领取待遇

部分待遇不可重复领取,如丧葬补助金(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中只能选其一),若家属重复申请,需退回多领部分,否则可能面临法律责任。

(四)灵活就业人员待遇别遗漏

灵活就业人员缴纳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离世后家属可申领个人账户余额、丧葬补助金等,部分地区还可申请遗属生活困难补助,别误以为灵活就业人员没有相关待遇。

(五)保存好所有凭证

办理过程中,所有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都要妥善保存,如缴费记录、医疗票据、审批表等,避免因材料丢失导致申领失败。

五、常见问题解答:这些疑惑一次性说清!

(一)退休人员离世后,养老金还能领吗?

退休人员离世的次月起,养老金停止发放。若家属未及时申报,导致多领养老金,需全额退回社保经办机构,否则将影响其他待遇的申领。

(二)非婚生子女、继子女能申领待遇吗?

只要能提供亲属关系证明(如DNA鉴定报告、抚养协议等),证明与死者存在供养关系,非婚生子女、继子女均可按规定申领相关待遇。

(三)死者是外籍参保人员,家属能申领待遇吗?

可以。外籍参保人员在我国境内参保,离世后其家属可按我国社保政策申领相关待遇,个人账户余额可一次性返还,丧葬补助金、抚恤金等按参保地标准执行。

(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离世,有哪些待遇?

可申领丧葬补助金(部分地区已实施,标准为几百元至几千元)和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若家属符合条件,还可申请遗属生活困难补助。

六、总结:这些钱是合法权益,别白白浪费!

家人离世后,社保相关待遇是国家给予家属的关怀和保障,也是死者生前参保应享有的合法权益。这些钱虽然不能弥补失去亲人的痛苦,但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建议大家生前多了解社保政策,将参保信息告知家属;家属在处理后事时,别忘记梳理这些待遇,及时申请领取。如果在申领过程中遇到问题,可拨打社保咨询电话12333、医保咨询电话12393寻求帮助。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身边有家属申领过这些待遇吗?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我们一起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