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欠薪欠社保?数千万学费被挪用,教师权益该如何保障?

发布时间:2025-11-01 00:07  浏览量:1

教书育人本是一份安稳的职业,可四川岳池县师达实验学校的老师们,最近却被欠薪、欠社保的事搅得心神不宁。有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反映,学校长期拖着工资不发,社保也断缴许久,原本该用于教学运转的数千万学费,竟被拿去填补房地产项目的窟窿。这事不仅让老师们的生活陷入困境,也引发了大家对民办学校资金监管的热议。

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这所学校是某房地产集团旗下的私立学校,2024年起,集团房地产项目出现巨额亏损,只能靠借高利贷维持运转。为了填补贷款账目,学校竟然把2025年秋季新学期收取的数千万学费全部挪用了。钱被挪走后,教学运转的资金就断了,教职工从2024年起就开始被拖欠工资,社保自2024年1月以来只缴纳了1个月,公积金也一直欠缴,合法权益被严重损害。

面对困境,老师们没少维权。他们多次申请劳动仲裁、提起诉讼,四川省教育厅也介入沟通协调,可学校始终以“集团资金困难”为由拖延。从2025年9月开始,学校先后承诺国庆前、10月20日前发放拖欠工资,可每次都没能兑现,只零星给部分老师发了几百到2000元不等的费用,7、8月份以及上学期的欠薪至今仍未结清。一位化名舒老师的教职工无奈表示,就算有承诺,也不确定能不能真正拿到钱。

事情发酵后,当地主管部门终于有了回应。2025年10月17日,岳池县教育科技和体育局通过官方渠道核实,教师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确认学校所属的教育集团因资金周转困难,导致教职工工资、社保被拖欠。教育局还提到,学校已向集团汇报情况,正在积极筹措资金,会陆续补发工资并补缴社保和公积金。10月30日,教育局工作人员进一步透露,当地将召开多部门线上专题会协调此事,但也明确,这所学校是企业投资的民办学校,工资发放由企业自主负责,教育局干预作用有限。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所学校早已陷入法律纠纷。通过企查查查询发现,岳池县师达实验学校在2024年7月就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涉案金额高达1190.29万元。这意味着,学校不仅资金紧张,还存在履约失信的情况,老师们想要拿回欠薪,难度可想而知。记者尝试联系学校核实情况,校方工作人员表示未得到授权,无法接受采访,事情的推进陷入僵局。

其实,这事暴露的不只是一所学校的问题,更是民办学校资金监管的漏洞。近年来,国家和各地对民办学校资金监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广西、云南等省份已经出台规定,要求民办学校开设指定监管账户,所有收入必须进入该账户,还要签订主管部门、学校、银行三方协议,实时同步收支数据,对异常交易和大额支出预警。湖南、云南等地还要求账户保留不低于当期学费收入15%的最低运转资金,防止资金链断裂。

这些政策的初衷,就是为了避免学校随意挪用资金,保障教学正常运转和教职工、学生的合法权益。可从岳池这所学校的情况来看,监管措施显然没有落实到位。本应用于支付工资、采购教学物资的学费,被轻易挪用去填补房地产窟窿,这背后既有企业合规意识的缺失,也可能存在监管环节的缺位。如果监管账户能真正发挥作用,对大额资金支出严格审核,或许就能避免这样的问题发生。

对于被欠薪的老师们来说,合法维权的路径其实是明确的。首先,保留好劳动合同、工资条、社保缴纳记录、沟通记录等证据,这些是维权的关键依据。其次,继续通过劳动仲裁维权,对仲裁结果不满意的,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借助法律手段要求学校支付欠薪、补缴社保和公积金。同时,及时向教育主管部门、劳动监察部门反馈情况,推动多部门协调解决,也能增加维权成功的概率。

从行业规范的角度来看,这件事也给所有民办学校敲响了警钟。民办学校的核心是教育,资金必须优先保障教学运转和教职工权益,绝不能当成企业的“提款机”,随意挪用至其他非教育项目。企业投资办学,不能只看重利益,更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遵守法律法规,规范资金使用,这样才能保障学校的长久发展,也才能赢得社会的信任。

对于家长和学生来说,选择民办学校时也需要多留个心眼。除了考察教学质量,还要关注学校的办学资质、资金状况、信用记录等,避免因学校资金问题影响正常教学。如果遇到学校拖欠工资、教学设施不到位等情况,也要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目前,当地多部门已经介入协调此事,教育局也给出了“陆续补发工资”的承诺,希望这些承诺能真正落地,让老师们早日拿到应得的报酬,安心投入教学。这件事也推动着民办学校资金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相信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类似的问题会越来越少,民办教育行业也能更加规范、健康地发展。

你怎么看待民办学校挪用学费、拖欠教师工资的情况?对于加强民办学校资金监管,你有哪些好建议?来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一起探讨如何更好地保障教职工和学生的合法权益,推动民办教育规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