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近200年,历史地位几乎为零,这个王朝为何被史学家集体遗忘
发布时间:2025-11-01 08:24 浏览量:2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大家张口就来“唐、宋、元、明、清”,可要是问起西夏,估计十个人里有九个会一脸懵。
这个在西北地区称王称霸近200年的政权,竟然在历史书里几乎找不到。
它不是什么小部落,而是一个实打实存在了189年、跟宋辽金三足鼎立的王朝。
这么大一个国家,怎么就被史学家们集体遗忘了呢?
一场起义改变党项人的命运
西夏这个故事得从唐朝末年那场天下大乱说起。
公元875年,黄巢带着农民军杀得天翻地覆,整个大唐朝廷都快撑不住了。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有个叫拓跋思恭的党项族首领站了出来,带着自己的部族帮着朝廷打黄巢。这一仗打下来,朝廷虽然保住了,但也元气大伤。
唐僖宗为了感谢拓跋思恭,直接把他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和夏国公,还赐了个国姓"李",改名李思恭。这可不是普通的赏赐,五个州的地盘一下子就到手了。
党项人只是个游牧民族,现在竟有了自己的地盘。从此以后,拓跋家族就在西北扎下了根。
五代十国那会儿天下大乱,各路军阀你方唱罢我登场,拓跋家族也学精了,谁强就跟谁混。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换了一茬又一茬,他们照样在西北过得风生水起。
到了北宋初年,事情开始起了变化。982年,宋太宗赵光义看着西北这块肥肉,心里痒痒。
他把当时的首领李继捧叫到京城,软硬兼施让他把五州的地盘全交出来。李继捧这人比较软弱,没扛住压力就答应了。可他的族弟李继迁不干了。
李继迁这人天生就是个狠角色,他觉得祖宗留下来的基业不能说没就没。于是他带着几百号人跑到了草原深处,开始跟宋朝对着干。
李继迁这一反叛,把宋太宗气得够呛。朝廷派了好几拨人马去围剿,都被他打得找不着北。
李继迁脑子也活,他知道光靠自己那点人马肯定干不过宋朝,就跑去找契丹人结盟。
985年,他跟辽国搭上了线,辽国给他封了个西平王。
有了契丹人撑腰,李继迁更加肆无忌惮。宋朝拿他实在没办法,最后只好妥协,把五州又还给了他。
父亲铺路儿子登基
李继迁虽然把地盘夺回来了,但他心里清楚,要想真正站稳脚跟,光靠打打杀杀不行。
他的儿子李德明接班以后,玩起了更高明的手段。李德明表面看着挺老实,其实心里门儿清。
他搞了个"依辽和宋"的策略,对辽国恭恭敬敬,对宋朝也笑脸相迎,两边都不得罪。
宋朝觉得这小子还算听话,给了他不少好处;辽国也觉得他是自己这边的人,经常照应他。
就这样,李德明趁着两大国没注意,悄悄把势力往西边扩张。河西走廊那一带,原本是各种小势力盘踞的地方,被他一点点吞并。
等到宋朝和辽国反应过来的时候,李德明已经把整个西北地区都控制在手里了。
1032年,宋朝干脆给他封了个夏王的头衔,算是承认了他的地位。可惜李德明还没来得及称帝,就一命呜呼了。
李德明的儿子李元昊可不像他父亲那么有耐心。这小子从小就不是个安分的主,他觉得当什么臣子,要干就干大的。
1038年,李元昊正式称帝,建立了“大夏国”。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宋朝气得要死,辽国也觉得脸上挂不住。
宋朝派了好几路大军去讨伐,结果在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这几场大战里,全被李元昊打得落花流水。
李元昊这人确实有两把刷子。他不光能打仗,还特别有民族意识。他觉得党项人老是用汉族的东西,没有自己的特色。
于是他下令废除汉姓,要求所有党项人都改回党项姓氏。他还自己创造了一套西夏文字,强制推行。
这套文字说实话挺复杂的,学起来费劲,但李元昊就是要让党项人有自己的文化。他还搞了一整套官僚制度,穿衣服、说话、礼节,全都要有党项特色。
宋朝打又打不过,只好跟他议和。辽国看宋朝都认怂了,自己也没必要硬刚,也跟西夏和谈了。
就这样,西夏跟宋辽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一个原本不起眼的党项部落,愣是在夹缝里杀出了一条血路,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内乱频发外敌压境,盛极一时的王朝走向末路
李元昊晚年的时候,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他这人本来就性格极端,建国以后更是为所欲为。
后宫里的女人一大堆,他连儿子的媳妇都不放过。这种荒唐事传出去,朝廷上下都看不下去了。
他的儿子宁令哥忍无可忍,趁着他睡觉的时候,直接把他给刺死了。一代雄主就这么窝窝囊囊地死在了自己儿子手里。
李元昊死后,西夏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他儿子夏毅宗李谅祚年纪还小,朝政被外戚把持。
夏毅宗的妻子梁太后可不简单,她掌权以后,整整把持了朝政18年。
这女人特别喜欢打仗,动不动就派兵去攻打宋朝。
宋朝虽然打不过西夏,但耗也能把西夏耗垮了。年年打仗,国库空虚,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难过。
更要命的是,这时候北边出了个更狠的角色——金国。女真人崛起以后,先把辽国给灭了,接着又把北宋打得割地赔款。
西夏一看这架势,赶紧跟金国服软。可金国也不是好惹的,动不动就来敲打西夏一下。西夏夹在金国和南宋中间,两边都得罪不起,只能低声下气地过日子。
到了13世纪初,草原上又出了个更恐怖的人物——成吉思汗。蒙古铁骑横扫天下,西夏首当其冲。
1205年开始,成吉思汗就开始攻打西夏。西夏虽然也算能打,但跟蒙古人比起来还是差了一截。一次次的战争把西夏打得千疮百孔,国力衰退得厉害。
1227年,成吉思汗亲自率领大军进攻西夏。这一次西夏是真的顶不住了。首都被围,皇帝投降,整个国家土崩瓦解。
成吉思汗在西夏灭亡前不久病逝了,临终前他下令屠城。
蒙古大军进城以后,把西夏的皇室成员全部杀光,宫殿烧成了灰烬,书籍文献付之一炬。一个存在了189年的王朝,就这样在历史中消失了。
典籍尽毁文字失传
西夏灭亡以后,元朝统一天下,开始修前朝的历史。
宋朝有《宋史》,辽国有《辽史》,金国有《金史》,可偏偏就是没有《西夏史》。
脱脱主持修史的时候,把西夏的事情只是简单地附在《宋史》里面提了几笔,根本没有单独立传。
这事儿其实也不能全怪脱脱。西夏灭亡的时候太惨了,蒙古人把所有的典籍都烧了,皇室成员也都杀光了,连个讲故事的人都找不到。
元朝想修史也没材料啊。西夏自己创造的那套文字,灭国以后就没人认识了。
那些用西夏文写的书,就算留下来也看不懂。西夏的史官也不像宋朝那么专业,留下的记录本来就少,这一烧更是什么都没了。
西夏的地位也是个问题。它虽然建国称帝,但长期以来一直被宋辽金当成小弟。宋朝觉得西夏是叛逆,辽国觉得西夏是藩属,金国也把西夏当附庸。
这种地位决定了西夏在历史上很难有独立的位置。
元朝修史的时候,自然也就把西夏当成了一个地方政权,不值得专门为它修一部正史。
就这样,西夏慢慢地从人们的记忆里消失了。明朝的时候,还有人记得西北曾经有个厉害的政权。
1592年,明朝的庆王朱栴在宁夏发现了一座大墓,挖出来一看,原来是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陵墓。这事儿在当时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但也仅此而已。
真正让西夏重见天日的,是个俄国人。
1908年,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在黑水城遗址挖掘,挖出了8000多件西夏文物。
这些东西被运到俄国以后,专家们研究了好多年,才慢慢把西夏的历史拼凑出来。
讽刺的是,现在世界上研究西夏最权威的不是中国,而是俄罗斯。咱们自己的历史,反倒要靠外国人来还原。
西夏,从一个小部落起家,靠着几代人的努力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跟宋辽金三足鼎立了近200年。
它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发展了自己的文化,在军事上也打出了赫赫威名。可就是这么一个政权,最后却被历史彻底遗忘了。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残酷,一个王朝的存在与否,往往取决于有没有人愿意记住它。
信息来源:
1. 《宋史·西夏传》,元代脱脱等撰
2. 《辽史》,元代脱脱等撰
3. 吴天墀《西夏史稿》,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
4. 李范文《西夏通史》,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
5. 《俄藏黑水城文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