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深夜和休息日抢救危重病人”的名医被查!
发布时间:2025-11-01 08:47 浏览量:2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原主任周利民被查的消息,在皖东地区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在滁州乃至整个皖东心血管领域,周利民曾是响当当的 “金字招牌”,堪比紫砂界的顾景舟。从上世纪 90 年代起,他就率先在当地应用食道调搏技术治疗室上速,最早独立开展临时起搏技术和规范化冠脉介入工作。每年系统诊治病人超 1000 例,独立或合作完成三类手术 1000 余例、四类介入手术 300 余例 —— 这样的业绩,足以让业内人士惊叹。
他带领的科室被省卫健委列为安徽省 “十三五” 临床重点专科,还拿过 “CRT 技术进步奖”,他本人也入选 “江淮名医” 候选人,满身殊荣实至名归。更让人敬佩的是他的敬业:常年满勤、极少双休,深夜和休息日抢救危急重症病人是家常便饭。“即使在重要会场,遇到危重病人,我也得赶回来,人命关天啊”,这句常挂在他嘴边的话,曾感动了无数患者和医护同行,成为大家公认的榜样。
可谁也没想到,这位 “把心都掏给患者” 的名医,最终却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纪委调查。这样的反转,让人唏嘘不已,也恰恰印证了人性的复杂 —— 再高尚的人,内心也可能藏着阴暗与挣扎。我们总习惯在文化里 “造神”,把榜样塑造成完美无缺的形象,却忘了人本就有多面性,常在需求与原则的钢丝上摇摆。为了生存可能圆滑,为了利益可能背离,没有谁能被简单定义为 “善” 或 “恶”。
从去年开始,医疗反腐正以史无前例的深度和广度席卷而来。中央纪委与卫健委纪检组将医疗领域列为反腐重点,“倒查 20 年”“穿透式监管” 成为鲜明标签。不同于以往 “抓典型”,这次反腐覆盖了从院长、科主任到护士长的所有管理岗位,不再依赖举报线索,而是靠大数据织就天网,让每一笔异常交易、每一次违规操作都留下永久痕迹,隐蔽的腐败无所遁形。
这也给所有在位者敲响了警钟:别人敬的不是你这个人,而是你手中的位子。再辉煌的业绩、再大的功劳,在反腐利剑面前都不堪一击。用权力换来的利益,终会被权力没收。医疗行业如今内卷严重,或许容易让人动作变形,但医生作为高素质群体,德行绝不能丢 —— 丢失德行,短期可能获利,长期只会败光人品,沦为行业蛀虫。
不过,普通一线医生也不必过度紧张。腐败的核心是公权力私用,是用手中的权换别人的钱。真正该严查的,是动辄上百万的设备采购、科室药械耗材背后的猫腻、新特药医保回扣的流向,以及医院基建工程招投标的暗箱操作。这些才是医疗腐败的 “大头”,是寄生在医疗体系里的 “蛆虫”。
反腐的刀,理应砍向这些腐败根源,而不是指向辛苦换药、查房、写病历的一线医生。欺软怕硬、拿弱势者开刀,从来不是反腐的初衷。没有人是完人,一线医生或许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他们只是为了安稳生活努力打拼,不必被要求做到 “完美”。
医疗反腐的本质,是守护医疗行业的清明,保护患者的切身利益。对从业者而言,唯有守住合规廉洁的底线,敬畏手中的临床权力,以数据监管为镜、以制度规范为盾,才能在这场反腐风暴中行稳致远。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份医疗行业廉洁从业核心准则清单,聚焦关键风险点,给医护人员一份清晰的行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