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幼韵二女儿回忆:顾维钧在和母亲结婚前,没有“家”也没有朋友
发布时间:2025-11-12 18:19 浏览量:1
严幼韵与顾维钧结合时,两位当事人已步入人生后半程,这场婚姻却意外地成为顾维钧晚年生活的重要转折点。据严幼韵的次女杨雪兰回忆,在母亲与顾维钧结婚前,时年七十一岁的顾维钧虽然功成名就,但私人生活却呈现出一种深刻的孤独状态,用她的话说,那时的顾维钧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家”,也缺乏知心的朋友。
这股孤独跟他早年的路连着,顾维钧年轻就进外交,人常年在外跑,城市换来换去,局势一会儿一变,身边人见面多是公务,私下的朋友难养起来,第三任妻子黄蕙兰在书里说过,两人到后面关系淡了,他老是把自己埋在工作里,家里那点温热不够,他从国际法院副院长的位置退下来,离开每天那堆公事,人也一下子安静,缺少情感的支点更显出来,旁边人看他作息很规矩,生活像刻着线,社交多是场面上的碰杯寒暄,能说心事的那种几乎没有。
严幼韵走进来,屋里像换了灯,她性子开朗,打理家务有条,她把家里弄得有生气,照料他吃穿这些不落下,像每天凌晨三点起来给他热一杯牛奶,桌上压个小纸条提醒他别忘了休息,她会给他安排生日,把人都叫来,拉着他去参加家里的活动,七十多岁还让他试试滑雪,人本来板着脸的那种劲慢慢松开,发现日子里有点新鲜感,她常把他们的生活归纳成几句话,不锻炼,不吃药,不翻旧事,心往前看,像孩子一样简单。
这段婚姻不光是陪伴,还把他那套口述历史撑了起来,她在旁边稳着他的节奏,他一页一页写,写了十七年,英文稿加起来一万多页,近代外交的很多事有了原始材料能对照,他也说过自己能长寿有一部分靠太太照料,1985年在纽约的家里走完一生,九十八岁,过程安静,晚年的日子更充实更平稳,跟再婚前那种状态比起来不一样。
回头看他最后这二十六年,婚姻把一个家放进他的生活,给了情感的支撑,一个一辈子忙着为国家跑的老人,晚年能坐在家里喝奶、过生日、学点新东西,这段迟到的相伴把早年因奔波缺下来的家庭部分补上,也让他的生命收束得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