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日,11月12日早上,中超传来北京国安、古加、徐新消息

发布时间:2025-11-12 22:44  浏览量:1

都说球场见真章,有人昂着头进,最后却灰溜溜走,有人被贴标签,一步步熬成队里的楞角色。北京国安28岁的古加,上海海港31岁的徐新,今年可真扎心!


北京,球迷还没忘去年叫“古加牛”的时候。一个葡萄牙人,身价标价写着350万欧元。两年64场用脚跑出来,可球队看着数据:10球10助攻。大家一合计,觉得不够,和他谈续约,没谈拢。


古加最终自由身走人,身价快3000万人民币,变成一句“离开”!


这里面到底谁亏?球迷心里一堆问号,有人说“早该走”,有人觉得“可惜了”。毕竟欧洲和西亚多家俱乐部捡便宜报价,中超自己也有球队想留人,就是没人想再下重本。


本赛季一结束,古加就要脱下国安战袍。国安人本来盼他能成中国铁腰,变成后腰里的大闸。但现实呢?两年下来,除了前场偶尔灵光一现,整体表现没拉开与一般外援的差距。


古加的市场价值本来属于中超顶尖,这一走,直接把中场位置空出来了。


难怪有人说:豪门都赌外援,却赌不出长远计划。国安俱乐部付了大把工资和转会费,最终只能认“差距太大”。古加留下的是一项统计栏数字,换不来冠军,圈不住下一个外援的心。


一场比赛看下来,球迷有点迷茫。“古加能靠自己进球助攻,国安怎么就留不住?”现实是金钱和成绩不对等,各自为营。古加心气高,对薪水有要求,俱乐部也掂量过,他能承担的作用和代价。


外援都是打工人,身价漂亮,稳定才值钱,来中国拼两年,说走也就走了!


国安这边还没缓过来,上海海港那边的徐新却正相反。他没大牌外援的头衔,却硬是在球队干满100场。31岁,转了恒大、山东泰山,上港总经理孙祥挖他来,场场都要拼。


可徐新也不轻松,海港不是没有人,是谁都得抢位置。他常常替补,竞争猛,主力轮不上,板凳坐得多。但只要能上场,总能多出点劲出来压一压,往往成了教练备胎。


徐新没给自己定什么大目标,只说“还能跑就一直踢”,十几年全靠熬!


这种球员和古加有啥不一样?一个拼经济账,一个只管能不能踢下去。徐新拿过中超、足协杯,出场机会少,却没人觉得他浪费了时间。100场是熬出来的,没有花哨数据,只有一股不服输的劲。


球队需要什么样的人?国安这次交学费,选大牌,结果短期出成绩,长期难经营。海港徐新位置边缘,只是队里一块砖,可没有多少人替得上。他不能解决大场面,却能把队内氛围顶上去。


两边各有算盘,国安、海港都不想当冤大头,结果谁也不容易。


徐新不是没有争议,他能拼不能火,看着出场时间越来越少。有人说,“老队员就该让新人上”。也有人觉得这个“万金油”离不开,关键场次一上,没他镇不住。


再看到古加,自由身离开,变成了别家急着签的香饽饽。短短两年,身价缩水,能力评估被逼着重新洗牌。外援隔三差五换,本土球员熬个十年照样容易被人掉头不用。


球员被标签化,所谓大牌、铁腰、板凳侠,都是一场场比赛拼出来的。“中国球队选大牌外援,球迷追着看,最后啥也没留下!”不少老球迷摇头认为,无用功,短线操作,都是透支未来。


有教练私下提到,面对外援,俱乐部花钱不心疼,退役本土球员则说换就换,没什么感情。输赢背后,是中国足球“快刀斩乱麻”的短平快思路。


古加如果真回欧洲或西亚,说不定又能满血复活。他不是不行,是中国联赛和外部球员之间,始终有道看不见的墙。徐新却只能选择“中国足球继续熬下去”,豪门积分榜上混个脸熟。


球队经营也有压力,工资帽、转会限制、外援政策全都卡脖子。国安这番操作后,似乎要重新审视引援策略。“要是能学学人家顶级联赛,培养自己的人才,会不会更稳?”


不少球迷这会分成两边——有人站“外援必需”,更有一批死忠说“自己人靠谱”。有人羡慕海港稳扎稳打,也有人觉得国安太快进快出,注定翻船。“买卖场上,谁都没得便宜捡!”


一边是古加这样的外援坑一波钱就走,另一边是徐新们满头大汗拼完,还得担心下个赛季去哪儿,工资怎么涨。


有句话没人愿意听:俱乐部自己砸的钱,没买来长期回报,换来的是哪一边也不满意。


你的队伍,是该留外援,还是把土生土长的球员熬成自己的牌?


国安亏本走人,下一步会怎么操作?海港徐新能不能撑起新赛季?外援与本土球员到底谁值更高的工资?现实没有标准答案。


常说球赛如人生,不拼不知道,赢了也别得意太早。有人一脚爆红,有人守着替补席坚持俩赛季,多出点耐心,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你是球队总经理,你会选大牌外援,赌进一切,还是留本地球员,慢慢培养?你更看好哪种打法?这两种选择,你觉得哪个能让中国足球真正走远?


你所在城市的球队,是不是也遇到过这样的换人、续约难题?有啥故事能说说?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