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内部博弈加剧!特朗普当众羞辱心腹,宣誓仪式成个人批斗会

发布时间:2025-11-13 16:56  浏览量:1

椭圆形办公室的宣誓仪式本是职场高光时刻,38岁的塞尔吉奥・戈尔却在自己的就职典礼上被老板当众“吐槽”。作为特朗普一手提拔的白宫高级顾问,刚要接任美国驻印度大使及南亚与中亚事务特使,就被总统当着众人的面提“犯过几个错误”,这场面让在场嘉宾都忍不住发笑,也让外界看清了特朗普团队内部不一般的权力游戏。

戈尔可不是普通角色,在此之前他手握白宫人事任命大权,是特朗普2024年选举和新政府组建的核心人物。能在38岁坐到这个位置,足以见得特朗普曾经对他的信任。

可谁能想到,本该是庆功的宣誓仪式上,总统的开场辞先扬后抑,夸完他的“关键角色”就话锋一转,直接点出他的失职,还特意补充“感谢上帝,我们很快摆脱了那些人”。

特朗普口中的“那些人”,指的就是通过戈尔提名、最后却出了大问题的几位候选人。最轰动的要数30岁的白宫联络官保罗・英格拉西亚,他被提名担任特别检察官办公室负责人,结果曝光的短信显示他承认自己有“纳粹倾向”,这一下引发共和党参议员集体反对,白宫只能在上月撤销提名。

可讽刺的是,即便提名黄了,英格拉西亚依旧保住了白宫与国土安全部联络官的职务,没被彻底踢出局。

还有劳工统计局提名人E.J.安东尼,作为“2025计划”的设计师,本是特朗普阵营的核心成员,却被扒出在社交媒体发表厌恶女性、歧视同性恋的言论,提名刚被纳入考虑就不得不撤回。

亿万富翁私人宇航员贾里德・艾萨克曼的经历更曲折,因为“MAGA”阵营内斗丢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掌门人的机会,特朗普后来又重新提名他,而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多次公开抨击戈尔,认为是他在中间煽风点火,才导致自己和特朗普的关系破裂。

这些提名翻车案例只是冰山一角,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撤回的提名人选数量已经超过过去四十年任何一位总统的单年度纪录。有数据统计,他今年已有近50项提名遭遇失败,这个数字放在美国政治史上都相当扎眼。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特朗普把这些挫败的责任悄悄算在了戈尔头上,毕竟直到去年10月,数千名行政分支工作人员的任命事宜都由这位前白宫总统人事办公室主任负责。

特朗普在仪式上的发言堪称“教科书级别的阴阳”,先肯定戈尔“是个很棒的人,大多数人都喜欢他”,紧接着就补刀“但有些人不太喜欢他”,还特意对着戈尔说“不喜欢塞尔吉奥的时候是真不喜欢,但喜欢他的时候又比喜欢谁都厉害”。

这番话听着像玩笑,实则暗藏玄机,既敲打了戈尔,又没把关系彻底闹僵,把商人出身的特朗普擅长的制衡之术展现得淋漓尽致。

要知道特朗普已经79岁,重返白宫后最看重的就是政策推进效率,可频繁的提名失败不仅浪费时间,还影响政府运作节奏。50次提名翻车不是小数目,每一次失败都意味着相关岗位空缺,政策落地受阻。

特朗普选择在这样重要的公开场合点出戈尔的错误,其实是在向整个团队传递信号,问责要公开,犯错要担责。

但这里面也有耐人寻味的细节,特朗普虽然当众批评了戈尔,却没撤销他的新任命,依旧让他担任驻印度大使和南亚与中亚事务特使。这背后的考量很现实,戈尔熟悉特朗普团队的运作逻辑,也掌握着不少核心人脉,贸然换掉可能引发更大动荡。

而且在复杂的政治博弈中,找一个“背锅侠”能转移外界对总统决策失误的关注,让民众觉得问题出在下属执行,而非顶层设计。

马斯克对戈尔的公开抨击也暴露了特朗普阵营内部的派系之争。作为特朗普的重要盟友,马斯克的态度很有代表性,他把自己和总统关系的破裂归咎于戈尔,说明团队内部已经出现明显裂痕。

“MAGA”阵营本就是由不同利益群体组成,戈尔作为人事负责人,在提名过程中难免要平衡各方关系,可一旦平衡不好,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近50次提名失败的背后,不只是戈尔一个人的问题,更反映出特朗普团队在人事选拔上的短板。一方面,为了迎合“MAGA”阵营的极端诉求,不少提名者本身就带有争议性,容易在参议院审核中碰壁;另一方面,人事筛选流程可能存在漏洞,没能及时发现候选人的黑历史,导致提名后频繁翻车。

特朗普这种当众“敲打”心腹的做法,其实是他一贯的管理风格。作为商人总统,他擅长用这种方式树立权威,让下属时刻保持敬畏。既给戈尔保留了职位,又通过公开批评让他知道“谁是老大”,同时也给其他团队成员敲响警钟。

这种恩威并施的手段,在他之前的商业管理中屡试不爽,如今被搬到了白宫的政治舞台上。

不过这种做法也存在风险,公开批评可能会让戈尔心生不满,影响后续工作的积极性。而且让下属当众“背锅”,也可能让其他团队成员产生兔死狐悲的情绪,不敢放开手脚工作。毕竟连戈尔这样的核心心腹都能被当众点名,其他人自然要更加谨慎,生怕哪天自己也成为被抛弃的“不尽人意的家伙”。

从更大的视角看,这场人事风波本质上是美国政治极化的缩影。特朗普阵营为了巩固基本盘,提名的候选人往往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倾向,这就导致很多提名在参议院遭遇阻力。

两党对立加剧的情况下,哪怕是合格的候选人,也可能因为党派斗争而被否决,50次提名失败背后,有多少是因为候选人本身问题,有多少是因为政治博弈,恐怕很难说清。

戈尔的处境现在很微妙,虽然保住了新职位,但在白宫内部的声望已经受影响。接下来他要在驻印度大使的岗位上证明自己,不仅要处理好美印关系,还要修复和特朗普阵营内部各方的关系。如果后续工作中再出现失误,恐怕就没有这次这么幸运,能在公开批评后还保住职位。

特朗普的这场“公开问责”,最终目的还是为了2028年选举铺路。他需要一个高效、不出错的团队来推进政策,积累政绩。50次提名翻车已经让他意识到人事选拔的重要性,这次敲打戈尔,也是在为后续的团队调整做铺垫。毕竟对于特朗普来说,任何影响他政治目标的人,哪怕是心腹,也可能被随时调整。

椭圆形办公室的那场尴尬仪式已经过去,但特朗普团队的人事博弈还在继续。50次提名失败的纪录提醒着外界,美国政治的不确定性正在加剧。戈尔的遭遇既是个人职场的一次危机,也是特朗普政府内部权力洗牌的信号。

接下来,这位38岁的新大使能否在印度岗位上翻身,特朗普团队又会如何调整人事策略,都值得持续关注。毕竟在白宫的权力游戏中,没有永远的功臣,只有永远的利益,今天的高光可能就是明天的尴尬,这场大戏还远没到落幕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