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树科技新品,轮式人形机器人,A股这些产业链受益最大

发布时间:2025-11-13 17:53  浏览量:1

轮式人形机器人G1 - D亮相,数据采集训练全栈解决方案问世,机器人产业化进程按下加速键。

宇树科技11月13日在官网上线了一套人形机器人数采训练全栈解决方案,基于一款轮式机器人G1 - D。这不仅是简单的新品发布,更是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的重要里程碑。

这款G1 - D机器人采用轮式与升降机构结合的独特设计,整机自由度达到19个,垂直作业范围扩展至0 - 2米,控制精度高达±0.5mm。 更值得关注的是,该解决方案支持数百台机器人同步作业,实现7×24小时不间断可靠运行,解决了机器人训练数据获取的行业难题。

人形机器人产业正迎来爆发式增长的量产元年。据Wind数据统计,A股人形机器人概念公司已达109家,总市值合计4.69万亿元。 行业景气度持续攀升,万得人形机器人概念指数自4月9日以来累计上涨26.74%。

政策支持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到2027年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各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纷纷推出支持政策,已有10多个地方政府成立了产业基金,规模从2亿元至100亿元不等。

市场前景广阔。据《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53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000亿元,成为全球最具增长潜力的赛道之一。 浙商证券测算更为乐观,预计2030年中美制造业、家政业的人形机器人需求合计约210万台,市场空间约3146亿元。

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核心零部件环节技术壁垒高,国产替代空间大,成为最具投资价值的领域。

谐波减速器是机器人的“关节”,技术要求极高。绿的谐波作为国内龙头,产品寿命达8000小时,正加速替代日本哈默纳科的产品。 公司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5%,毛利率保持在45%以上,2025年新增产能20万台,将直接受益于人形机器人需求爆发。

行星滚柱丝杠是线性传动的核心元件,技术门槛高。五洲新春北特科技等企业正积极布局这一领域。 北特科技已宣布投资18.5亿元建设行星滚柱丝杠研发生产基地,目前主体工程正在施工中。 震裕科技已实现微型滚柱丝杠等组件的交付,并为下游客户提供灵巧手硬件集成化解决方案。

伺服系统作为机器人的“肌肉”,汇川技术是这一领域的龙头。公司伺服系统市占率达28%,是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领导者。 2025年一季报显示,汇川技术营业收入89.78亿元,同比增长38.28%,净利润13.23亿元,同比增长63.08%。 公司人形机器人业务有望在2025年贡献营收15%以上。

传感器是机器人的“感官系统”,决定了机器人对环境的感知能力。灵巧手则是机器人与环境交互的关键部件。

激光雷达领域,宇树科技G1 - D机器人头部配备高清双目视觉系统,腕部集成辅助相机,为精准作业提供多重保障。 随着机器人智能化水平提升,激光雷达和3D视觉传感器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灵巧手技术方面,长盈精密凭借碳纤维轻量化技术在灵巧手结构件领域占据优势,其产品已应用于特斯拉Optimus关节,实现减重30%。 公司2024年净利润7.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23%,机器人业务毛利率达45%,远超传统业务。

六维力传感器是机器人实现精准力控的关键。美的集团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美罗”搭载了六维力传感器,已在湖北荆州洗衣机工厂正式投入工业场景应用,负责信息收集、设备维护等常规性工作。

随着技术成熟,系统集成与整机制造环节将迎来快速发展,推动机器人在各个场景的落地应用。

均普智能在整机制造领域取得突破,公司与智元机器人合资成立宁波普智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并迅速启动了首条机器人本体量产中试线建设。 2025年6月,公司签署首笔约2825万元人形机器人合同,标志着技术研发向商业落地的成功转化。

埃夫特在工业机器人和具身智能领域持续投入,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超过9000万元。 公司坚持“走难而正确的路”,坚信机器人产业的长期价值。

拓普集团作为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在发展智能电动汽车八大产品线的同时,不断拓展机器人产业链关键产品和核心技术。 公司已拆分设立电驱事业部,切入具身智能机器人业务,与客户从直线执行器开始合作,并已启动旋转执行器和灵巧手电机的研发。

人形机器人产业投资需把握短期、中期、长期不同逻辑,同时注意相关风险。

短期看订单。关注已获得明确订单的企业,如均普智能(签署2825万元人形机器人合同)、震裕科技(微型传动模组已取得国内外客户小批量订单)。 订单落地是企业业绩增长的最直接体现。

中期看产能。绿的谐波2025年新增产能20万台,北特科技行星滚柱丝杠研发生产基地建设中,这些企业的产能扩张将支撑未来业绩增长。

长期看技术。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更具长期投资价值。汇川技术在伺服系统领域的技术积累,长盈精密的碳纤维轻量化技术,都是企业长期竞争力的保障。

投资者也需注意以下风险: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度可能不及预期;技术路线迭代快速,现有技术可能被替代;部分概念股估值偏高,已透支未来预期。

宇树科技G1 - D机器人的发布,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产业正从技术研发向商业化落地加速迈进。随着特斯拉Optimus计划2025年生产5000台,华为与优必选开展全面合作,产业催化不断。

从投资角度看,可关注三条主线:一是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如绿的谐波、汇川技术等;二是已获得批量订单的企业,如均普智能;三是在传感器、灵巧手等细分领域具有技术优势的公司,如长盈精密。

需要提醒的是,人形机器人产业仍处于发展早期,技术路线、商业模式仍在演进中,投资者应理性看待短期波动,关注企业的核心技术实力和订单兑现情况。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