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级车贷爆雷,其背后是通胀、学贷、高车价的“三杀”

发布时间:2025-11-13 18:13  浏览量:1

这回美国次级车贷违约率飙到6.65%,创下1994年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最高,可不是简单一句“穷人没钱了”就能概括的。它本质上是一场“精准爆破”,炸出的是信用底层群体在通胀、高利率和收入停滞下的生存溃败,而其背后还有华尔街和车贷机构自己埋的雷。

先看这6.65%背后是哪些人。他们叫“次级借款人”,信用分低、收入不稳定,买车时被迫接受16%–21.6%的极高贷款利率-1,甚至有人实际背到29.5%的月供-1。这些人本来就像是走钢丝,结果现在三股风同时吹过来:通胀没降、学生贷款恢复还钱、就业市场降温。比如亚马逊、星巴克这些底层就业大户都在裁员,很多人突然连每天100美元的零工收入都难挣到,哪还扛得住月供483美元的车贷?

但更深一层看,这次危机和2008年次贷危机的结构很像:“高风险借款人+高收益债券+资产证券化”。车贷公司把贷款打包成ABS(资产支持证券)卖给投资者,华尔街赚手续费,投资人追逐高息,可一旦违约潮来袭,链条就从最脆弱的地方断裂。9月一家叫Tricolor的次级车贷公司突然破产,手里压着10万笔未结清贷款,就是第一块倒下的骨牌。

而且车本身还是个“贬值资产”。现在超过28%的置换新车交易是“负资产”,贷款余额比车本身还高。这意味着哪怕你还不起贷款、想卖车抵债,也根本填不上窟窿。这和房子不一样,车子一开出4S店就贬值,负资产+高月供=债务陷阱,一旦掉进去就很难翻身。

所以看到了没,这次违约率飙升不是偶然,它是车价泡沫、信贷放纵与宏观压力三重挤压的结果。过去几年新车均价突破5万美元,低收入者只能靠拉长贷款期到7年、甚至8年来勉强上车,可一旦收入波动,立刻就会崩盘。

那么这件事对于我们的警示意义在哪?次级车贷违约是经济“矿井里的金丝雀”,这群人是最先感知信贷环境压力和消费能力枯竭的群体。当他们连“必需”的出行工具都保不住时,说明整个底层消费循环可能出现裂缝。接下来如果蔓延到信用卡、个人贷款,那才是更大的雷。

而我们能观察的下一步是美联储降息可能会来救场吗?还是汽车金融公司会连环暴雷?那么二手车价格会因此而崩掉? 这些都是现实的风险点。对投资来说,汽车ABS、二手车平台股(比如CarMax)、甚至部分车企的融资部门,都可能面临估值下杀。

说到底,这次违约危机撕开的仅仅只是一个口子,因为在K型经济里,信用穷人的困境从来不只是他们自己的困境,而是整个系统风险的预告片。当车轮上的美国都开始踉跄,那些建立在“他们总还得起”之上的金融游戏,也该重新掂量掂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