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陈鹤皋比,网红武术的纯度还是太低

发布时间:2025-11-13 18:38  浏览量:1

1

最近后台多了很多问怎么看通背拳传人在扇耳光大赛被人扇成陀螺的事情。

今天看到他们师傅蹦出来骂扇耳光大赛了。

我只能说,在陈鹤皋老师面前,网红武术的纯度,还是太低了。

这是一篇老文,但每次拿出来都要感慨陈老师太猛了。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流行一股武林浪潮。

一方面是大家可以选择的娱乐方式非常有限,除了打自己孩子,看邻居打邻居孩子,看邻居打自己孩子,以及自己打邻居的孩子之外,报纸杂志是最主流的消遣方式,很多武术杂志发行量惊人。

除了娱乐方式有限之外,武学流行的另一个原因是当时的治安不太好,各种打劫案件层出不穷,我至今都记得那时候我们济南当地的出租车司机的座位下面有棍子和刀,后备箱有大锁甚至气枪,武功在当时甚至可以算是一门实用技术。

那时武术杂志的中缝广告画风非常独特,在各类报纸杂志的广告以透视眼镜,魔术扑克教学,壮阳药和迷魂水为主的时候,武术杂志的广告主要是各种草根自创门派的招生简章,以及创始人的自我介绍,和现在的知识付费差不多。

这些自创门派绝大多数活不过3个月,一般来说掌门人把从亲戚那里借来的钱祸祸完了以后,就得去工地搬砖了。

陈鹤皋老师的无限制格斗也是这股自创门派潮中的一支,并且作为真正的朋克,在其他大师都是仙风道骨的时候,陈老师的画风是这样的,大家感受一下。

对了,图片中的字都是陈老师自己手写的。

在无限制格斗创立前,陈鹤皋在杭州的打架界就小有名气。

那个时候的习武爱好者喜欢在杭州武林广场和人单挑,陈鹤皋在里面的表现堪称卓尔不凡。

主要特点是,别人切磋都是打拳,或者踢腿,或者抱摔,陈老师每次和人比武,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踢对手的下身。

猛地一脚,一脚双响。

那个场面用成语来形容,就是鹤立鸡群,鸡飞蛋打。

更骚的是,陈老师把自己当年在武林广场挠蛋的场面拍了下来,放在了自己的书里,大家可以看一下,对了,那个字也是陈老师自己手写的,整本书里的所有字基本都是他写的。

关于这些人的反应,在2020年的无限制格斗网上有这样一段描述:

“那么多年过去了,个别当年被陈鹤皋击中丸子者,至今千方百计的贬低他及无限制武道”。

大家可以看一下,并且记住这句话。

每一个诋毁陈老师武术的人,陈老师不怪他们,毕竟他们当年被陈老师弄过蛋。

说实话,我觉得这种情况只是让他们变成黑子而没有直接黑化,已经是很有修养的表现了。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讲,他们之所以只是在口头上和在网上黑陈鹤皋,而不是现在报复回去,更大的原因是因为后来陈鹤皋老师变了。

一开始的时候,陈鹤皋老师是穿运动鞋和人打架的。

后来,陈老师只穿尖头皮鞋。

这种鞋不但能踢碎,力道足够的话,还能踢进去,这谁遭得住啊。

1993年创立无限制格斗后,陈鹤皋在民间武术界出名了。

这一次出名的范围是全省乃至全国,他的无限制格斗和邵发明老师的野山武道一起成为了武术界的两股泥石流。

在论资排辈的武术界,陈鹤皋的格斗经验主要来自打架斗殴,浓痰喷人以及紧跟着浓痰后追加的尖头皮鞋踹蛋。

21世纪初,网络论武的风气渐起,陈鹤皋被人从武术论坛一路嘲笑到百度贴吧。

倒不是实战问题,主要是因为画风问题。

进入21世纪,陈老师日常的画风,是这样的。

那个时候还没有“沙雕”这种形容词,所有人都在探讨他到底是什么精神病,他的无限制格斗到底是什么疑难杂症,为何反复发作,连杭州这样的省会城市都束手无策。

杭州七院是不是空有名声,中国的精神病学到底有多长的路才能追赶发达国家。

甚至有人表示陈鹤皋一天不好,中国的精神病技术一天就好不了。

这样的质疑并不能够击溃陈鹤皋老师,陈老师不但每日勤加练习,还打算用书为全国人民赋赋能。

在1997年手书手绘的《无限制格斗术》里,陈鹤皋老师记录了他发明的各种“格斗技巧”,思路打法,以及武术哲学。

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猛的一本书。

基本上是蹭着刑法的边缘疯狂试探,这本书非常强大,大家感受一下。

上面的东西都是陈鹤皋老师手写或者手绘的,甚至有地方我还得给他打码。

我其实觉得这本书的书名写错了,按照这本书的硬核程度,应该叫《赛博朋克1997》。

书中不仅打架内容令人叹为观止,招招不离下三路。

插画的画风也非常生动形象,甚至还自己给人物加上了各种B级片的脏话台词,有点像低配版的《电锯人》。

后来我想了想不对,这不是低配电锯人,其实这是高配《父与子》,陈老师化身慈父,暴打社会的不孝子,好耶!

由于很多画非常限制级,画出了大量的器官,所以我就不放图了。

简单介绍几个陈老师的招式吧。

比如,和犯罪分子说好点到为止,然后趁对手放松警惕的时候用各种工具猛锤他的裆部。

比如,故意趴在地上向歹徒认输,然后趁对手哈哈大笑的时候抬脚或者抬手弄他的裆部。

比如,趁不法分子蹲坑的时候,把爆竹丢进粪坑,炸他的裆部。

比如,趁对手小便的时候,用钩子从对手的两腿之间伸过去,钩他的裆部。

不要觉得我在夸大,这都是陈老师自己手绘的,而且这些东西只是最基础的技巧。

很多格斗爱好者们边看边嘲笑,说这个神经病教的是什么垃圾,然后看着看着,猛男们偷偷把jio缩进了被窝,慢慢夹紧了双腿。

有一说一,如果真的有人去踢馆了,陈老师确实能干先吐痰再踢蛋的事情,他年轻的时候在武林广场踢了很多年。

而且开打之前先吐痰吐到对手眼睛里,然后踹蛋,属于他亲手写进内部资料的常规操作。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其实觉得这个方法还不够完美,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有本事把痰吐得那么准,万一吐到地上了,环卫阿姨会拿着铁铲加入地方。

既然是无限制格斗,为什么不能事先让自己染上肺结核呢,这样吐出去的痰就变成了魔法攻击,一口痰只要吐上去,就可以帅气回头了,因为对手已经死了。

怀着嘲笑的心态,我继续翻书,然后翻到了陈老师教导大家,痰的威力不够,最好是随身携带浓硫酸滋水枪,并附上了详细的制作攻略。

我当时的就跪下了,我还是太年轻人,陈老师对不起。

然后我跪着翻了下去,是教你如何制造土制炸药,陈老师觉得用浓硫酸还是不够稳妥,直接用土制炸药比较一劳永逸。

我颤抖着继续翻下去,陈老师表示,即使是土制炸药,也要自己和对手互相看见,不够稳妥,所以最好可以和对方约定好打架的时间地点,然后打架前一天开泥头车直接撞死对手。

我的师傅明明很强,但过于谨慎。

无限制格斗的精髓就是什么东西都能用,不管用什么,把对手弄废掉,就可以了,打架可以仔细看看陈老师自己的总结,这,才叫街头。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格斗圈在网上都有一个共识,陈鹤皋的无限制格斗就是妄想症和吹牛的产物。

恶心人第一名,但是根本不能打,随便上个泰拳爱好者就能给他打出奥力给。

当然,关于武学界的批评,要虚心接受,让我们再次复习一下陈老师的话,毕竟很多人当年在陈老师这里吃过亏。

原本大家各种欢快的嘲讽陈老师,一直到2005年8月,陈鹤皋的弟子罗神贵陪一个女孩子去深圳大学武馆上课。

在等公交的时候,有个小偷来掏女孩子的手机,罗神贵上前阻止,对方抬头看了他一眼,走开了十几米,然后又组团回来了,三个成年男人,带着匕首、棍子。

他们准备给年轻的罗神贵上一课,但他们不知道罗神贵跟陈鹤皋上过课。

罗神贵从女孩子的包里掏出了一柄剪刀,立刻嚎叫起来,抬手一剪子,捅死了一个小偷。

另外两个人想为同伴报仇,罗神贵又给了他们一人一剪子,都捅在要害。

毫发无损的罗神贵拉起女孩子,打了一辆车离开了。

后来新闻报道出来,三个小偷一死两重伤,罗神贵被定性为见义勇为和正当防卫,并且不负刑事责任。

这件事情上了深圳卫视和《今日说法》以后,很多人才忽然发现,无限制格斗好像真的有用。

唯一的问题是这东西太有用了,以至于群众很难区分出来到底谁才是犯罪分子。

本来支持陈老师的和反对陈老师的人还在因为无限制格斗到底是“疯狗拳”还是格斗技疯狂对线,一度拉高了武术话题贴吧的日活。

后来罗神贵三剪刀下去,网上骂陈鹤皋的帖子忽然少了很多了,也都不谈现实中找陈老师约架了。

因为他们知道了,自己如果去武馆找陈老师,可能会被陈老师的弟子围殴。

如果去街上找陈老师茬,真的有可能会死。

陈老师可能会笑着跟自己握手说点到即止,顺便把剪刀塞进自己的肚子里。

这时候,再提起无限制格斗的时候,大家不黑也不捧,只是都承认了一件事。

不管是疯狗拳还是格斗术,这东西是真的能打死人。

有趣的是,陈鹤皋的无限制格斗也有心法。

入门心法,叫做《刑法》。

修完入门心法,还要再专精研究正当防卫大法,讲究一个无限自卫权。

毕竟无限制格斗这套魔法,要么不出手,出手就是必须有人被抬走。

如果不研究刑法和无限自卫权,那么显然是不合理的。

更有趣的是,尽管实战能力超群,但陈鹤皋在教徒弟的时候,反而会反复强调不要在生活中打架斗殴,因为生活琐事引发的冲突要避让。

如果有人要打你,最好是直接跑。

让你学无限制格斗,不是让你和人打架用的,更不是让你欺负人的。

相反,能打意味着更大的责任。

你学我的“疯狗拳”,只准打罪犯歹徒,而且遇到正在发生的犯罪行为,你必须冲上去,让犯罪分子付出代价。

你学了,你遇到歹徒你必须上,你是我陈鹤皋的弟子,你一身本事就该是罪恶的克星,严格来说已经有蜘蛛侠内味儿了。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猛犬虽狂,只咬坏人。

陈鹤皋知道自己有争议吗?

人家当然知道,自己也在书里大大方方承认了,我这一套没什么了不起,就是一些阴损毒辣的招式。

(图片来自:《极厉害、实用的无限制格斗术》,作者:陈鹤皋)

但那又如何。

要治歹徒,只能动用糟粕,正义的伸张,有时候需要黑暗的力量。

软弱的正义,不是正义。

歹徒想要行凶作恶,陈老师的招式就是他们犯罪道路的一道坎。

武学的糟粕有多恐怖?

后来有记者采访在罗神贵剪刀下幸存的另外两个小偷,小偷在镜头前委屈极了。

他说当时我们刚举起匕首和棍子,那个人就浑身发抖一顿乱叫,我们还以为他狂犬病发作了。

开局先装狂犬病,疯狗一样嚎叫乱跳,这种打法丢人吗?只是看起来丢人。

但我现在打的不是疯狗拳,是正义的铁拳,是正道的光。

不光疼,而且手里拿的还是剪刀,而且还有附魔光属性伤害。

打完以后我站着,对面全躺下了,我是见义勇为的英雄,对面是被打得落花流水的歹徒,爬得起来的进监狱,爬不起来的进太平间。

招式确实不帅,套路确实不雅观,而且确实看起来Low爆了。

但这又怎么样?

打架这件事儿,谁爬不起来谁才是真的Low,赢才是第一位的。

比起所谓的招式套路,无限制格斗更像是一种朴素的战斗哲学。

在那本《无限制格斗术》的开篇,陈鹤皋写了自己对武术的理解:

“武就是凶猛加暴力,术就是手段加技巧”。

所以武术,就是施展凶猛暴力的手段和技巧。

这种理解,或许是陈鹤皋的一家之言,但某种意义上也是武学的本质。

武术的本质就是打架,宗旨就是打赢。

赢了站着,输了躺下,死了闭嘴。

武德是让你在打赢以后讲的,不是让你在打之前束手束脚,打完后捂着眼睛放嘴炮的。

武术当然要有底线,但底线是什么,应该是法律,应该是在不违法的基础上打赢对手。

所以陈鹤皋从来不教弟子耍刀弄剑,只教“无限制铁指快手剪刀术”,当你练习了一万次出剪,练到钝剪刀也能捅穿人的时候,就出师了。

无限制格斗还鼓励使用改锥,扳手和双截关,因为这些都不属于管制刀具,但是在实战中打人膝盖和腰部都是一下就能把人废掉,同时在法庭上更容易判定为没有伤人意图,判正当防卫的概率更大。

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正义感爆棚的修车工。

随身带着改锥和扳手,很正常,也很符合逻辑。

别的门派选武器,讲究威风凛凛,喜欢长刀大枪,大开大合。

无限制格斗选武器,讲究简单便携,要能过安检。

其实如果不违法,他肯定更愿意直接上反器材狙击步枪,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是东风导弹直接瞄准。

毕竟陈老师很严肃地说过,如果条件允许用枪,那就绝对不动刀。

很多人说无限制格斗不讲武德,这时候,我们要第三次翻出陈老师的经典言论,毕竟被陈老师这样对待过之后,很难说出陈老师好话,这个可以理解。

武德,无非就是一种行事准则。

我都无限制了,那我的武德就是能偷袭就绝不刚正面,能暗算就绝不光明磊落,能围攻就绝不单挑,能用器械就绝对不徒手。

什么叫无限制格斗,就是敌人负责格斗,我负责无限制。

战术上,无限制格斗是通过对工具和环境的选择,把格斗变得不对称。

有限制的格斗,比如柔道,拳击,散打,强调竞技的公平性,要分出重量级,双方都要徒手,都要遵守公平的规则。

无限制格斗上擂台当然不行,当然打不过别人,但我为什么要在你的体系中跟你公平格斗?为什么要跟你打文明礼貌仗?

无限制格斗在正常的情况下,根本不打架,而且强调遵纪守法,不给社会添麻烦,Love &Peace。

其他武学和格斗很少入门直接学刑法的吧,现在是法治社会,遵纪守法不能拉下。

无限制格斗只有在关键时刻,遇到歹徒时,才允许出手。

所以出手且不可留手,出手是为了在遇到歹徒的时候能够自保,能够保护无辜者。

歹徒本身就不讲底线,所以我不会跟歹徒讲公平。

让歹徒躺下,才是世界最大的公平。

还摆架势?还Peace?你想peach!

在无限制格斗的网上,藏着很多有趣的小细节。

有两个栏目,一上一下靠得很近。

一个叫“深深痛惜”,拿来搜集各路拳王、格斗高手在擂台外被普通人阴死的翻车案例,大家可以看一下。

这里面的人都是各种真正意义上的职业高手,在擂台上强的不行,但是在街头斗殴中,因为对手不讲武德外加器械群殴,导致了可惜的结果。

陈老师希望用这些血淋淋的案例,告诉大家,规则内的打斗,遇上规则外的打斗,很容易被打成土豆。

与此同时,还有另一个非常有趣的专栏,叫做正当防卫。

专门记录无限制格斗的弟子是怎么以一敌多,暴锤各路歹徒的,并且都有相关的新闻和法院判决。

论初心,陈鹤皋并非天生就是陈海皇,他其实是爱过武术的,也正经练过武术。

当年刚开始练武的时候,他也不是奔着杀人术去练的。

那年,他还是一个普通的少年。

陈鹤皋的武术画风之所以越来越诡异,主要源于两次冲击。

小学的时候,陈鹤皋因为身体瘦弱,在学校经常被校霸欺负,饱受校园暴力之苦。

为了保护自己,他加入了学校的体育老师组织的武术队。

结果九岁那年,他听说武功高强的体育老师在校外被三个高中生打成重伤.。

这件事情给了年幼的陈鹤皋极大的冲击,他发现学武好像还是要挨打,而且因为比较耐揍,被打的时间可能还会更久。

不是所有事情都是越久越爽的。

退出武术队后,他开始自己琢磨打架技巧,由于高中时候的他,已经成为了数学课代表,所以非常擅长观察和计算。

这不是我瞎编的,是陈鹤皋老师自己在官网上写的。

陈老师自己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但是在1998年和2000年分别获得了全国实用武技论文大赛第一名,怎么获得的我是没胆子问,反正就是文武双全。

作为一个文武双全的男人,经过长期围观别人约架,陈鹤皋老师总结出了一个经验。

谁先偷袭对手的裆部,往往谁就能赢,千里之外,决胜于裆部。

正所谓认识自己,认识敌人。

兵不厌诈,斗不厌裆。

苦练撩阴腿一万次后,二十多岁的陈鹤皋开始到当时还叫红太阳广场的武林广场收徒和比武。

别人打架都是偶尔踢裆,陈鹤皋每次上来花式踢裆。

而且踢得又快又好,又准又狠,别人一身接化发的精湛武艺还没用出来就躺了。

从此陈鹤皋在武林广场百战百胜,男科医院的生意越发兴隆。

很快,全杭州都知道了杭州出了一个不讲武德的陈鹤皋,专门招呼别人的裆部,你护住了裆部他就扣你眼珠子,手上没球数。

这个时期的陈鹤皋虽然下手毒辣,专打要害,但是离后期出手就是要你命三千的陈海皇还是有本质的差距。

那个时候,陈鹤皋还是一个武林中人。

彻底改变他的,是第二次冲击。

当时他认识了一个叫马儿的人,这个人是当时杭州街头打架界的大亨,每天不是在砍人就是在被砍。

他和陈鹤皋说,你们武功练得再高也没用,我拿砍刀一刀一个。

如果遇到真高手,我们就请他吃“团体操”,叫十几个人拿砍刀围殴。

陈鹤皋琢磨了一下,发现还真是这么一回事,要是被十几个人拿刀包围,他的撩阴腿再快,也不能同时踢到三十几个蛋。

能做到我就不叫杭州陈鹤皋,我叫杭州三十响。

大家不要纠结蛋的数量,因为陈老师只说了十几个人,我们默认一个人不止一个蛋,大差不差就行。

陈老师更加意识到,自己打人再狠也没有用,因为这些人是奔着杀人来的,如果遇到这种歹徒想要行凶,别说阻止他们了,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

这次经历后,陈鹤皋的假想敌就彻底变了,他开始琢磨怎么在持刀歹徒搞死自己前先把歹徒搞死。

最终的成果,就是他在1993年创造出的无限制武道。

只有魔法,才能战胜魔法。

除掉具体的搏杀和训练技巧,无限制武道的本质,是两个战略思想。

在敌人攻击我之前,先解除敌人的攻击能力。

歹徒就算也是练家子,他学过防直拳,学过防摆拳,没学过防泥头车。

这叫从根源上解除歹徒的攻击能力。

然后努力练习中长跑,遇到歹徒迅速逃跑,这个叫拉开距离,从空间上解除歹徒的攻击能力。

为什么练习无限制格斗,浑身上下会乱晃,陈鹤皋老师自己在演讲的时候都控制不住的头都在动来动去,你以为是模仿帕金森,其实是在习惯性防止对面锁定自己的头部,这是一个闪避修炼成了被动技能的男人。

同时,你以为他在看你,其实,他在瞄你的裆部。

当然如果可以的话,在歹徒动手之前先报警,这个叫借助外部力量解除歹徒的攻击能力。

能不动手,就不动手。

假如搏斗不可避免,我没办法预防,也跑不掉了,外部力量也来不及救援,我只能独自面对持刀歹徒,被逼到死角退无可退。

只有触发无限自卫权的时候,无限制格斗才会露出獠牙。

无限制格斗里的很大一部分训练,就是训练这种在绝境下反杀的能力,尤其是开战前的嚎叫。

别看“疯狗拳”打起来很不讲礼貌,嚎叫的非常傻。

但其实有很严肃的逻辑基础。

为什么无限制格斗发动攻击前都要嚎叫,因为在面对明晃晃的刀子的时候,普通人根本没办法冷静下来,必定会恐慌,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击。

很多高手阴沟翻船不是因为实力不行,而是没有遇到过现实中的无规则冲突,第一时间产生了本能的恐慌,导致实力使用不出来。

嚎叫,是在激发肾上腺素,给自己壮胆,甚至是洗脑。

打架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心态,不能怂,不能怕。

只有疯狂,才能压抑恐惧的本能。

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战斗策略。

乱嚎不仅是让自己兴奋,更重要的是可以恐吓对手,毕竟正常人不会这么叫,你这么叫肯定不是正常人,说不定是个疯子。

拍拍心胸,谁不怕疯子?

最重要的是,疯狂才能突破绝境。

近身搏杀时最需要的,就是疯狂。

当你通过嚎叫自我催眠,陷入到疯狂状态的时候,你反而会失去恐惧心理,脑子里只有对手的要害,以及杀。

对方还在因为你的乱晃和叫声发懵的时候,你已经满脑子都是怎么致死对面了。

想想看,你一嗓子吼出去,对方愣住了。

等他回过神的时候,他的蛋已经离他远去了。

又或者,胸口多了一把剪刀。

如果只是这样,陈老师顶多算得上是活好儿,还到不了哲学的高度。

最6的是,陈鹤皋老师不光研究怎么打死人,还专门研究怎么打死人不犯法。

弟子学格斗之前先要认真学习《刑法》,牢记正当防卫判定的四大要点以及不属于正当防卫的十种情况。

力不仅仅从地起,还从法起。动手前内心默念,法律赐予我力量!替身使者,无限自卫权发动!

不要觉得搞笑,很多人学以致用。

他的几个弟子里,弟子罗神贵以一敌三,对方小偷一死二重伤,被判正当防卫。

弟子冯健汉的父亲和哥哥在家里被村霸带人打伤,他出来阻止,徒手打死一个人,打伤两个,吓退剩下的九个人,被判正当防卫,跑掉的人还要赔偿他父亲和哥哥的医药费。

这是法律和经济的双重制裁。

弟子刘杰在火车站被七个人拿西瓜刀追着砍,边逃边打,打死一个,重伤三个,剩下三个追着追着不追,心想这尼玛太亏。

最后刘杰也是无罪释放。

唯一一个翻车的案例是一个叫张泽中的弟子,他被十一个人围殴,在打死一个,重伤四个以后,剩下六个人转身逃跑,结果张老师没有想起师傅的教诲,继续追了上去,这个追逐行为导致被判了防卫过当。

最后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赔了点钱。

他的师弟们都是不赔钱的,但是他作为师兄,赔了钱就不太合适。

这就是学艺不精,忘记了自己逃跑的时候可以反杀,但是对面跑了不能追,不然得赔钱,张老师草率了。

从此,陈鹤皋门下的弟子吸取教训,坚决不追,争取在逃跑阶段就干死敌人。

同一个敌人,在反击的时候坚决不打第二下,因为第一下稳稳的是正当防卫,打第二下就很难说了。

既然只能打一下,这一下一定要把人打出特色,打出风采。

打穿心理防线,打出生理阴影,打到太平间。

打个半死不活绝对不行,补刀违法,但是不补刀,万一人家回光返照,爬起来给你来一下狠的怎么办。

所以后来网上有人说,陈鹤皋算什么武术家,明明就是个法学家。

这个评价说到了点子上。

武学的最高心法,其实就是《刑法》。

现在网上还有人问,陈鹤皋这么嚣张,这么多人看不爽陈鹤皋,为什么没有人去打假。

看到这个问题我就笑了,打假是一门生意,生意是要有好处的,好处大于成本,才有人去干。

但是你去挑战陈老师,你玩儿啥规则?

人家陈老师根本不讲规则,你在去陈老师城市的路上,可能就会被导弹袭击,到达目的地住酒店,前一天就在你酒店下毒,你第二天出门路上的井盖都没了,你好不容易走到武馆门口一辆泥头车呼啸而过,你终于走了进去陈老师先让徒弟揍你一顿,如果你打过了徒弟们,陈老师掏出一把手枪,最后你好不容易打赢了,武馆早就埋好了炸弹,陈老师笑着说街头就是这样的。

这,就是街武。

你咋办?

如果有可能,陈老师甚至想打算凑够一百个踢馆者,来个真人吃鸡。

打赢了什么好处都没有,打输了可能命就没了,这也太亏了。

而且现实中国陈老师可能压根儿就不打算跟你动手,你一拳过去,发现陈老师已经躺下了。

你说陈老师不堪一击,陈老师说我几十个弟子都在,武馆里还有摄像头,亲眼看到你打伤了我。

要么赔钱八千,要么拘留十五天。

而且你人还没走远,陈老师已经联系上了1818黄金眼,并且掏出了化妆包,和徒弟们开始化妆扮演受害者。

你虽然人没有死,但你已经社死。

你说陈老师毕竟是一派创始人,面对挑战应该不会这么不要脸吧,那你就错了,无限制格斗修炼的前提就是抛弃羞耻心。

赢了的人才有资格谈羞耻。

很多年前陈老师就预想过被人挑战怎么办的问题,他举例说如果泰拳拳王来挑战我这个无限制格斗的创始人,我就叫几十个弟子一起围殴他。

如果他说你怎么还叫人,我就说我们无限制格斗就是这样的,不限制人数才是真正的无限制。

而且陈鹤皋也没办法打假,因为他并不假。

为什么有的“大师”被全网嘲笑,大家对打假这些大师喜闻乐见,还不是因为他们装X太过了。

如果他老老实实说,我这套就是锻炼一下身体的,没有实战能力,那他就算打输了没人嘲笑,还要夸他身体好。

大家笑的从来不是打输了,是打输后的鬼畜。

陈鹤皋的理念就刚好相反,不但不嘴硬,而且从来都是说最怂的话,下最毒的手。

别的大师,输了上B站鬼畜。

陈老师这边不管输赢,都能上C站《今日说法》。

当年罗神贵捅死小偷以后上电视,剪刀上的血迹都还在呢,他一脸忠厚老实地对镜头说这次事件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心理阴影,希望我能尽快走出来。

这说的还是人话吗,我要是剩下两个幸存的小偷在监狱听了更慌了,你走出来了,我们就准备上菜了。

那天唢呐吹的很响,村里的菜真的很香。

要系统地理解陈鹤皋这个人,以及他的无限制格斗术,也不能脱离那个时代去理解。

无限制格斗术成型于上世纪90年代,那是一个比较狂野的年代。

最典型的一个现象,就是车匪路霸的横行。

歹徒掏出刀来砍断人手,只为了取下手上的金戒指。

长途客车上几个人围住你,就是为了抢你的背包。

很多乡镇都打出了标语,车匪路霸,打伤无罪。

当时学习无限制格斗术的,很多都是大车司机和的哥,这些人本身就是风险高发群体。

大车需要开车跑长途,的哥每天要和大量陌生人打交道,他们需要保护自己,不是强身健体的武术,而是反杀歹徒的自卫术。

2002年,杭州出现了几起劫杀出租车司机的恶性案件,陈鹤皋被杭州市公安局交通治安分局邀请,讲解了出租车司机反抢劫专用格斗术。

2004年,针对监狱犯人袭警的事件,陈鹤皋被邀请去警官学院教授徒手制暴术。

这些对无限制格斗术来说,是属于旧时代的余晖,但也是这门武术思想最后的高光时刻。

2009年,陈鹤皋的天龙武馆关闭,对外的说法,是退隐江湖。

他不是一个淡薄名利的人,教的东西也算不上光明正大,甚至和武学都有分歧。

但你得承认,他是真正的实战专家。

而且他的这套东西,对女孩,身材瘦小的人以及老人来说,是最合适的功夫。

虽然陈老师宝刀不老,但他已过耳顺之年,无论他愿不愿意退隐,属于武林的时代都已经远去了,无限制格斗术的没落已经是一种必然。

这其实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代表着社会治安的进步,普通人的安全越来越得到保障,依靠个人武力自保,已经不再是人们下意识的第一选择。

退去的不止是陈鹤皋,还有曾经盛极一时的全民武术风潮。

武林广场上不再有捉对厮杀的比武壮汉,沉重的黑色音箱旁,是一队队拿着绢扇翩翩起舞的大姐姐。。

其中的某位和身旁大妈跳起国标的大爷,或许当年也曾在陈老师脚下吃过亏,看到尖头皮鞋都会花容失色。

但是那已经不重要了。

江湖子弟江湖老,江湖恩怨江湖了。

江湖都不在了,也就没有什么恩怨了。

江湖与时代,相看两不厌,从此不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