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主持人参商演引争议,一锤定音:国台形象受损
发布时间:2025-11-13 01:44 浏览量:1
那天刷短视频,恍惚间看到撒贝宁坐在一辆新款汽车里,边开车边和车企负责人聊得眉飞色舞,还时不时冒出几个幽默金句,把车的配置吹得天花乱坠。朱广权、小尼、鲁健也是,在一些直播里侃侃而谈,啥悬挂系统、智能驾驶,说得简直跟科班出身似的。我有点纳闷,难不成这几位主持人转型成了汽车评测员?还是哪家车企真的这么牛,把央视主持人都搬去代言了?
后来一查才知道——这其实是央视旗下新媒体平台搞的一种付费商业合作,说白了,就是广告。只不过,这些直播是通过央视新闻APP或者央视财经APP看的,电视上是没有的。倒是有不少吃瓜群众跟我一样,被那股热闹劲带偏了方向。
你说,这事儿是不是让人心里发毛?说实话,央视主持人不是什么普通的地方台娱乐明星,他们的身份包含了太多东西。我们打开电视看《新闻联播》时,心里想的是什么?不就是“国家级权威”四个字吗?可如今,带着这么一层滤镜的主持人,却能出现在汽车发布会这种场面上,坦坦荡荡地“直播赞扬”。不少人忍不住心里琢磨,这种操作到底对不对?
咱们放到现实里讲讲,这几年市场经济火热,传媒环境也变了个样。从直播带货到企业定制宣传,各路玩法层出不穷。央视主持人当然也得生活、挣钱,换个思路看,这也算是跟上了时代节奏。不过,有人会觉得这事儿背后藏着点矛盾了——你以国家电视台身份为品牌站台,这份权威感确实让产品更能吸引眼球,但同样,这会让观众开始质疑,你的中立性是不是也因此打了折扣?
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电视里主持人的形象是多少家庭的“定海神针”。他们的言辞风度,让人肃然起敬。但如今,当这份神圣感开始和商业化挂钩,感觉多少有点别扭了。其实,说道道也不是没道理。央视主持人本该是一块“金字招牌”,是传播国家政策、维护社会公信力的最好代表。但当他们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企业宣传片里,对某种产品大加赞扬,有些观众就会忍不住刺探:主持人真的理解这个产品吗?还是单纯替商家说两句场面话?
这种行为的挑战其实挺明显。一方面,长时间出现在商业活动中,难免让人觉得主持人“不务正业”。本来啊,他们是传递国家声音的重要角色,真要对某款产品产生质量问题或者争议,这可比普通代言人麻烦得多。另一方面,观众的信任感也会慢慢变淡。大家打开电视机时,那种“这新闻权威可信”的心理变成了“这所谓权威新闻能信几成?”这就不仅仅损害个人形象了,对央视品牌价值都是一种冲击。
这还不算轻描淡写,国外一些媒体早早意识到类似问题,直接明令禁止主持人参与任何商业活动。为什么?为了媒体独立性呗!主持人一旦被贴上“营销化”的标签,能削弱的可不仅是他们个人的专业度,甚至可能让整个媒体体系都失去真正的公信力。人们看广告再不光凭理智,也得基于对传播平台的信任感。不然,这广告的效果怎么会成立?
其实,央视主持人在商业合作里,还担着更特殊的角色。与那些普通娱乐明星相比,他们的职业地位可想而知,稍微不谨慎,代言的产品出了问题,公众会直接找到央视作为平台问责。这种连锁反应可不是玩笑,哪怕主持人本身人缘再好,也难以挽回。
不过再往深层里说,市场背景逼得他们走到今天这步,也是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时代是变了,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谁还只是单一角色呢?主持人多参与点商业活动,也许能挣到更多收入;不过,挣来了钱,丢掉了声誉,这账怎么算,得打个问号。这么说吧,权威和商业化之间的平衡,挺难拉扯,但也不是不能找到一种合理的界限。
解决问题,少不了制度出手。央视作为主导者,自然更要承担起管理责任。具体到主持人本身,倒不是说绝对不能接触商业活动,而是得有清晰界限、有严格甄别。如果不可避免地需要商业合作,怎么加强监管也是大问题。这些人毕竟是国家电视台的一部分,稍有差池,不仅是个人事业受影响,甚至连文化形象一起拉了垮。
最好的方式,是让这些主持人始终把握住底线,高度自律,时刻清醒别让自己卷进不必要的争议里。这个职业本身的使命感,压根就不能含糊。我们常说,社会公众人物应成为风尚表率,这个表率的分量可是一点不轻。如果他们连职业道德都没守住,如何去让观众相信其他的东西?
到头来,这场讨论真正瞄准的问题,其实并不复杂:权威的边界如何被定义?传媒与商业化之间的利益应该怎么平衡?也许这些问题一时半会儿没法找到标准答案,但却足够让人每次看到这些直播时陷入深思。
当然,咱们百姓看热闹归看热闹,这背后问题的深远影响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一下子意识到的。也许有人觉得,这样的变化也是无可奈何的大势所趋;有人则忍不住怀念过去的纯粹影像时代。值得庆幸的是,诚实、专业、公正这些价值观并没有被完全消磨干净,依靠整个传媒机制不断完善,还可以慢慢修正问题。
最后,不妨留个开放式的问题:如果下一次,我们再看到央视主持人坐在直播间里,对着产品赞不绝口,你会怎么想?是嗤之以鼻,还是好奇背后的故事,又或者只是随手划过,根本懒得介意?无论是哪种态度,在电视这个窗口上,仍然能看到我们的社会对权威认知的一场没有终点的抗衡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