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行为改变很难,不能只靠药物

发布时间:2025-11-14 11:46  浏览量:1

很早之前,我就说过,强迫症恢复过程中,行为总是最后才改善。

尤其是强迫时间长,患者又有点固执的时候。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正所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思维情绪本来就容易波动,行为改变就没那么容易。

从心理学角度,强迫行为的前提是强迫思维。有强迫行为的患者一定具有强迫思维。

所以其实当情绪稳定,强迫思维逐渐减少到一定程度,强迫行为也就会减少了。

实践证明,中药可以实现这个目标,只是需要更多时间,更需要患者自己的努力。

因为除了病理性的强迫行为,人本身也有肌肉记忆,当强迫行为重复太久,刚开始减少时,很多人反而会不适应。

所以,相比,强迫性思维,行为要好,更需要患者很难的配合。

患者未成年发病,持续2年,反复洗手,害怕脏、注意力不集中,心烦急躁、焦虑易怒。

失眠多梦,食欲不振,饭后容易腹胀腹泻。

初次看诊的时候,我就感到这个患者整体状态很紧绷。看舌苔:舌质红,苔薄白,舌根腻,中有裂纹。

结合他的情况,判断当前主要是脾胃寒热错杂、肝胆郁热,所以连吃饭都成问题

先调和肝脾,恢复基本的功能,改善情绪

开方:法半夏、黄连、黄芩、生姜、大枣、茯苓、党参、苍术、竹茹、陈皮、淮小麦、龙骨、川穹等

第一次复诊时,像大小便等躯体方面改善、精力比之前增加

第二个月治疗结束,躯体不适基本消失,除了出汗多,焦虑减少

第三个月治疗中,强迫思维频率减少,第三个月药用完,洗手次数也降低

后续继续坚持治疗,情况逐渐稳定,我嘱咐患者,开始试着在强迫行为来临时,尝试转移注意力去做其他事情,同时按时吃饭、增加运动,让中药充分吸收发挥药效。

这样配合下来,患者的强迫症状改善越来越稳定,上次复诊,对生活的影响已经很小了。

这位患者发病两年,在强迫症患者里面不算发病长的,但是也可以看出,患者强迫行为的改善来之不易,加上患者的配合以后,往往能事半功倍。反之,也有一些患者,治疗效果到一个阶段停滞不前,仅靠药物的力量就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