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深耕,他们让机器人从“能动”到“能懂”|创事纪
发布时间:2025-11-14 14:22 浏览量:1
“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
10月16日,北京云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迹科技”)正式以“2670”为股票代码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
目前,云迹科技在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中位列领先地位——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云迹科技在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及酒店场景中均位列第一,市场份额分别达6.3%与13.9%,酒店领域份额超第二名至第五名总和。
历经十一年深耕,云迹科技成功上市。CEO李全印在回顾这段历程时,着重谈到了团队经历的“变”与“不变”。正是这些经历,让他们坚信硬科技是一场“马拉松”,需要长期主义的信念和求真务实的精神。
“我渴了想喝水。”
“请问您想喝饮料、茶、还是水呢?”
“矿泉水。” “好的,马上为您配送~”
“我累了想歇一下。”
“好的,坐上来吧,我准备开始工作啦~”
走进云迹科技办公区,我们时常能听到机器人可爱的声音,能看到机器人UP根据不同指令自由切换机仓,为大家提供服务。李全印介绍:“UP是云迹最新的一代产品——复合多态机器人,它凭借我们在全球首创的‘1+N+AIoT’架构,实现了‘一机多能、分时复用’的突破性创新,让机器人可以根据不同时段、不同场景需求,自主切换工作模式。”
简单来说,UP机器人的“1+N+AIoT”工作原理就像是“变形金刚”:“1”即一个可靠的机身底盘,能在复杂环境中精准移动;“N”即通过更换不同模块上仓,实现送餐、清洁等多种任务;“AIoT”即为背后的智能云端统一调度体系,让机器人与各类系统高效协同工作。
而云迹科技打造的HDOS系统,则充当着整体统筹调度的“数字大脑”。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套系统实现了‘大脑’与‘四肢’的高效协同,从而构建起端到端的服务闭环。在酒店场景中,住客可以通过AI语音电话、客房音箱发出需求,‘大脑’会迅速判断并做出决策——简单的送物、咨询由机器人执行;复杂的报修或保洁问题,系统会自动生成工单,精准派发给对应部门。这不仅提升了服务响应效率,也为酒店管理者节省了大量协调时间。”
整体上,机器人UP在技术实现上展现了三大突破性能力:使用工具、推理并分配任务以及人机协作群体智能。通过与HDOS系统的协同,构建了涵盖“感知-认知-决策-执行-反馈”五大核心环节的智能服务闭环,实现端到端的自主化运营。
截至今年,“云迹科技”这张招牌已走进全球34000多家酒店、150多家医院以及工厂、商业楼宇等多元场景,其研发的机器人2024年完成超过5亿次服务,行走里程相当于绕地球赤道500多圈。
能在市场上取得不断突破和进步,得益于云迹科技的核心竞争力——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对场景的深度理解。复合多态机器人UP的诞生,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其在技术上的重要突破。
“我要开始工作啦,服务人类是我最幸福的事~” 当机器人UP开始工作,我们看到了它多个场景中验证其价值——在酒店,实现送物、清洁、巡更等多功能无缝切换;在医院,完成药品配送、医疗废物转运等任务,有效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云迹的初心是‘机器人,让人类更幸福’。我们希望机器人不是来替代人的, 而是真正服务于人、变成人类的好帮手,这个初衷不会改变。”李全印说。
“要达成今天这些成绩其实不容易。”回望过去,李全印清晰地记得创业初期的艰难:“我当时的工号是05,我们初创团队的五个人,几乎从零开始,一步步突破技术难点,凭着一腔热爱,闯出了一条路。”
2014年,云迹科技成立之初,面临的是科研创新与市场应用的双重挑战。李全印坦言,从最初的机器人“萝卜苗”到一代机器人“润”系列(单舱机器人)、二代机器人“格格”系列(双舱机器人),再到现在的三代产品“复合多态机器人 UP”,为了打造一款“有用、好用、易用”的机器人,让机器人从“能不能动”到“能不能懂”,团队攻克了众多技术难题。
他说:“机器人得像人一样,在事儿上练。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在千万次真实服务中积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怎么让机器人更稳当、更耐造、更聪明,需要一遍一遍地磨,相信时间带来的复利。”
“通过长期深耕,在导航和避障方面,我们成为国内首家应用SLAM算法,并将机器人定位精确到厘米级的企业。”这一技术突破,为后续的产品迭代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机器人避障能力为例,李全印解释,机器人需要在三维世界中实时更新地图,既能准确识别障碍物,又能学会在人群中减速或慢停,确保机器人在动态环境中的稳定运行。“可以说是一关一关的突破,比如让机器人自主上电梯就是众多技术难点之一。让机器人在平地行走很容易,要‘上下楼’就晋升到三维空间,得从零开始。我们让机器人达到适配市面上99%的电梯,开始服务人类,这个过程花费了四五年的时间。”
技术实现只是第一步,市场应用也是另一个难题。李全印说:“尤其是在出海过程中,这中间涉及各国文化差异、隐私保护等诸多问题。” 好在后来团队发现,客户的基础需求是共通的,只是需要在实现方式上保持个性化。于是,他们开始提效、降本,给不同种类用户提供可靠的新体验,最终实现了除酒店服务以外的医疗健康、工业制造多个领域的落地。
工作人员介绍:“近期,云迹科技与全球制造企业立讯集团达成合作,以‘工厂智能体’为核心,为立讯在全球的生产基地提供智能物流、无人上下料、生产辅助等环节的机器人服务。”
从最初的酒店配送,到如今覆盖医疗、工厂、商业楼宇、商超,云迹科技用十一年时间证明了中国机器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韧性。
从一个机器人产品的提供商,转变为一个智能服务生态的构建者和赋能者,云迹科技提供的不仅仅是硬件,还输出基于“大脑”和生态的整体解决方案,赋能整个行业,共同开拓市场。
“我们关注的是‘功能’而非‘形态’,是‘价值’而非‘价格’。” 李全印感慨,“无论未来机器形态如何演变,对我们而言,它们的目的都是实现服务。我们的核心优势与战略焦点,始终在于构建机器人的 ‘AI大脑’与‘服务生态’。这是驱动机器人高效工作的灵魂。”
“云迹科技首次提出的生态理念,是构建一个‘机器人本体+AI大脑+生态’三位一体的完整协同体系和能力。” 他表示,通过这种体系,机器人将以更先进的技能、更强的环境适应性与衔接能力,真正规模化为人类社会创造价值。而随着云迹科技技术能力的持续进化,更大规模的机器人协同模式建立,人类“大机器人时代”即将到来。
战略合作是构建生态的重要一环。李全印为我们举了个例子,此前,云迹科技与美团外卖达成战略合作,推出“小袋快送”服务模式,通过机器人为其提供“平台下单—骑手接单—机器人送达房间”的全链路闭环配送服务,充分验证了机器人生态协同模式的可扩展性与商业价值。目前,该服务模式已在全国近20000家酒店落地应用。
在业务场景快速拓展的同时,云迹也持续夯实系统运行的底层能力。2025年3月,云迹与奇安信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构建“机器人安全身份证”体系,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与行业标准共建,强化机器人作为服务智能体的全面安全防护。
成功上市后,云迹科技也持续推进着全球化进程。“我们也得到了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以及中关村京港澳中青年创新创业中心等单位的深度支持。他们在对接政府部门、高校及行业领军企业等方面一直助力我们稳健推进技术与场景融合。” 李全印表示:“目前,云迹科技的客户已覆盖了欧洲、美洲、韩国、日本、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去年在香港成立国际总部,是云迹科技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一步。我们期待将自身在内地市场经过大规模场景验证的成功经验与成熟模式带到更多地方。”
这些年的历程,让李全印对机器人服务的价值有了深刻理解也更加期许未来:“我们期待的是有一天在任何场景下需要智能服务时,云迹科技都能提供优化、可靠的解决方案。”
每天,云迹科技的机器人都在全球各地默默工作着,正如云迹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支涛在上市致辞中所说:“在我们看来,科技,当以‘温暖’为盾。技术的目标绝非取代,而在于延伸——延伸人类的能力、放大人类的爱。这一切,最终都是为了‘机器人,让人类更幸福’的使命。这不仅是云迹的使命,更是我们对未来人机共生的坚定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