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记国网宁阳县供电公司援藏干部郑富强
发布时间:2025-11-14 15:53 浏览量:1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和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持续擦亮“泰山兵”、泰安“英雄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三张名片,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开设“老兵永远跟党走”宣传专栏。本期风采展示:雪域高原映初心 军人本色铸光明——记国网宁阳县供电公司援藏干部郑富强。
郑富强,男,1971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1989年服役于武警济南总队第二支队,1992年12月退役后投身电力事业,现任国网宁阳县供电公司城区供电中心书记。军旅生涯锤炼的忠诚担当、坚韧不拔的品质,在他三次援藏的雪域高原上熠熠生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退役不褪色、转业不转志”的军人本色。
2017年9月,郑富强首次主动请缨赴藏,参与新一轮农网两年攻坚行动短期帮扶。初到高原,4000米以上的海拔、低压低氧的环境给了他一个“下马威”,但部队培养的顽强意志让他迅速适应,全身心投入到农网建设中。2018年10月,他再次奔赴日喀则供电公司,任职运维检修部并当选援藏临时党支部书记;2020年4月,面对“三区三州”工程攻坚的关键节点,他又一次主动请战延期三个月,在雪域高原续写奉献篇章。
战天斗地显本色,高原砺剑勇担当
日喀则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昼夜温差极大,沙尘暴、大雪、泥石流等灾害频发,被称为“一年只有冬季”的苦寒之地。作为退役军人,郑富强把高原当战场,把保电当战斗,始终冲在最前线。
第二次进藏时,他凭借首次援藏经验,提前研究高原反应应对方法,不仅自己做好充分准备,还为同行人员制定“心理疏导+适度运动”的适应方案,手把手传授高反预防技巧。为缓解队员们的思亲之苦,他发挥厨艺特长,在节假日精心烹制山东口味饭菜,用家的温暖凝聚团队战斗力,展现了部队“官兵一致、团结友爱”的优良作风。
在配网运维工作中,日喀则配电网覆盖面积广、供电半径长,大部分线路地处崎岖山路,故障处理和巡线往往需要乘车六七个小时才能到达现场。缺氧、严寒时刻考验着身体,山体滑坡、坠石等风险如影随形,但郑富强始终保持军人“闻令而动、向险而行”的作风,哪里有故障,哪里就有他的身影。针对经常跳闸的线路,他实地勘察分析,制定针对性整改方案,有效解决了线路故障导致全线停电的难题;面对城区线缆入地的规划任务,他主动请缨牵头,依托山东电力技术优势,高质量推进10千伏及通信弱电地下管廊建设,用责任担当为藏区发展赋能。
军民同心守边疆,电力拥军显真情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郑富强始终牵挂着边防部队的用电保障。日喀则边境线长,边防哨所大多地处偏远高海拔地区,长期依赖小水电和柴油发电机供电,电力供应极不稳定,直接影响部队战备训练和生活保障。“边防战士守护国家疆土,我们必须守住他们的用电生命线!”这是郑富强常说的话。
为让边防哨所用上稳定的大网电,他带领运维团队多次深入边境哨所,克服高海拔、远距离、险地形等重重困难,实地勘察线路走向,制定科学抢修和运维方案。有一次,某哨所因暴风雪导致线路中断,他带领队员冒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在齐膝深的积雪中徒步数公里抢修,连续奋战8小时恢复供电。在他的努力下,多个边境哨所实现大网电全覆盖,供电可靠性大幅提升,得到了边防部队的高度赞誉,用电力纽带架起了军民同心守边疆的坚固桥梁。
党建引领强队伍,传帮带教育新人
作为援藏临时党支部书记,郑富强将部队党建工作经验运用到援藏团队建设中,以党建凝聚战斗力。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组织21名支部党员到日喀则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讲授专题党课,让党员在红色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在业务传承上,他延续部队“传帮带”的优良传统,与两名藏族大学生签订师带徒协议,手把手传授配网运维技术和管理经验。针对日喀则供电公司人员技术短板,他策划举办配电网管理提升大讲堂、爱岗敬业大讲堂等培训活动,并制定“走出去,请进来”方案,邀请山东电力技术专家赴藏授课,累计培训人员2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当地电力员工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为日喀则电力事业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专业队伍”。
三次援藏,郑富强用脚步丈量雪域高原的每一寸土地,用汗水浇灌藏区电力事业的发展之花。他始终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缺氧的环境中保持昂扬的斗志,在艰苦的条件下坚守奉献的初心,用实际行动在藏区百姓和边防官兵心中架起了一座传递光明与温暖的“电力彩虹桥”,彰显了新时代退役军人的责任与担当,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